多措并举显成效 金融护好“钱袋子”
2023-05-30陈彦彤陈柯宇
陈彦彤 陈柯宇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近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愈发猖獗。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超过10万件,22万多名被告人被判刑。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就达11000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是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底气”,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就是守护他们的直接利益。
电信诈骗危害大 影响范围广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虚假链接诈骗、QQ诈骗、电信熟人借款诈骗、网络敲诈、“杀猪盘”诈骗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被害人从孩童到耄耋老人均有涉及。电信诈骗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吞噬了社会诚信,动摇了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据统计,仅2021年4月至7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4万起,紧急拦截止付涉案资金5518亿元,成功避免1.09亿名群众受骗。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立法部门就收到1.2万余人提出的2.8万条意见。可见,在国家法律层面上更精准有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高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心之所盼。
法规出台 治理电诈有法可依
为守护百姓钱袋子,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法规》)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其中,对金融业也提出了详细的法律要求。该《法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对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支付结算服务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特征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依照第一款规定开展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时,可以收集异常客户互联网协议地址、网卡地址、支付受理终端信息等必要的交易信息、设备位置信息。上述信息未经客户授权,不得用于反电信网络诈骗以外的其他用途;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整、准确传输直接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商户名称、收付款客户名称及账号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对于违反《反诈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非银行支付机构,情节严重的,除罚款以外,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新增业务、缩减业务类型或者业务范围、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公安机关依法决定采取措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监管带头 走实走深反诈宣传
做为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昆明中支”)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联合公安部门、学校等,持续向群众宣讲反诈拒赌、安全支付等相关知识,把切实增强群众识诈防诈“免疫力”和依法开立及使用账户的法律意识落到了实处。
具体来看,昆明中支以“反诈拒赌,安全支付”“支付为民,开户不难”为宣传主题,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宣传月活动。该活动,制定了《云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宣传方案》,为各宣传主体提供宣传行动指南。充分利用新兴媒体,通过各大平台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以制作短视频、美篇等可视化作品等方式,提升识骗要点和防范提醒趣味性,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同时,打造“反诈拒赌、安全支付”和“支付為民、开户不难”等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宣传活动,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通过积极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乡村快递员、外卖小哥、“满天星”金融服务队、乡邮员等人员开展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宣传队伍工作贴近群众的优势,携手人民群众共建反诈防火墙。
该活动共投入宣传人员8万余人;官方新闻媒体宣传1678次;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宣传渠道宣传7092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官方线上渠道宣传次数3.25万次;现场宣传8982次;参与宣传网点数5144个,参与宣传助农服务点数1654个,参与宣传特约商户数854个,电子屏、ATM等设备宣传标语、标识投放次数8.52万次;公益广告宣传投放143次;其他形式宣传9574次;制作原创宣传文章279篇,设计宣传折页、海报等纸质资料216种,制作宣传视频、电影、歌曲等63个。通过全员合力,全辖协力的宣传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热潮。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反诈“火眼金睛”显成效
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作为守住人民群众“钱袋子”关键环节的银行工作人员,在遇到遭受电信诈骗的客户时,一双能够识别电诈的“火眼金睛”尤为重要。中国银行在全行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加强客户开户管理,强化尽职调查,加强账户动态管理和风险监控,加强非柜面业务管理和交易限额管控,尤其是一线业务人员练就了一双识别电信诈骗的“火眼金睛”。例如,在遇到客户汇款用途和收款账户不符合的情况下,认真研判,积极与客户沟通,第一时间通过多方查证甄别了交易风险,有效保护了客户资金安全。
不仅如此,甄别电信诈骗的“火眼金睛”,也是该行全员必备的反诈技能。随着各地人社局都要求广大参保群众激活金融社保卡的金融账户功能,狡猾的骗子趁机编造了高度可信的“钓鱼短信”对人民群众实施诈骗。在客户到柜台进行咨询时,该行信息科技部的张昆基于深耕信息安全领域多年的经验,立即断定客户收到的短信网站属于“钓鱼网站”。于是他立即向西山区网安大队报备,与同事杜丹青一同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站进行渗透分析,在成功查询到诈骗网站的后台服务器、后台管理端等信息后,通过实时查询受骗人所登记的敏感信息,结合客户在该行发生的交易数据特征,为警方提供了线索。在警方及时阻断“钓鱼网站”访问的同时,该行通过警银联动,有效避免了客户的财产损失,切实守住了人民群众“钱袋子”。
兴业银行昆明分行:风险预警堵截“160万”可疑资金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一些犯罪分子在网络直播中开始用网络荐股和直播的方式干起了诈骗生意,这些伪装的“技术老师”往往通过带投资者赚一点“甜头”,然后引诱投资者入局。日前,兴业银行昆明分行便发现了这样一起疑似出租出借及倒卖账户的新型诈骗案,堵截涉案资金合计160余万元。
今年9月9日,在兴业银行昆明分行某支行开立的账户云南A科技有限公司交易触发银行风险预警系统,该银行工作人员随即将该账户列入异常重点关注账户,并对客户开展尽调工作。9月14日上午,该行工作人员终于联系上客户,但在调查询问中发现,该客户言辞闪躲,对账户的使用情况含糊其辞,其言谈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高度警觉。于是分行结合该账户近几日的交易流水监测分析及客户尽调情况,立即决定对此账户采取了只收不付的管控措施,及时堵截可疑资金150余万元。随后,通过持续排查,昆明分行共发现其可疑关联账户6户,并于发现后立即对可疑账户采取只收不付的控制措施,又及时堵截可疑资金10万余元,累计堵截可疑资金合计160余万元。之后,该行及时上报昆明市反诈中心,经查,此事件属一种新型诈骗手段,该客户在抖音直播间观看大师荐股时加入微信群,群内欺骗客户集资共同申购香港新股,赚取高额利润。受害者涉及全国多省市,范围较广,数额巨大。由于该行堵截资金及时,让160余万元的被骗款项无法转出,将风险事件控制在源头,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构建链式智能反诈系统
商业银行如何避免客户受到电信诈骗是切断犯罪分子获得受害人资金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客户经济利益的一把锁,亦是保护银行声誉的一扇门。悬挂在中信银行昆明分行的一面锦旗,正是该行为客户张女士避免了5万余元电信诈骗损失时收到的。
在电信诈骗案件发生时,犯罪分子冒充警察要求张女士配合处理案件,并通过QQ群、仿真视频等系列操作骗取张女士的信任,一步步引导张女士转移资金至“监管账户”,关键时刻,中信银行“哨兵”智能反诈系统识别到了张女士正陷入电信诈骗骗局中,客户经理立即拨打电话与张女士联系,然而在多方尝试电话沟通未果后,该行即刻转换思路,经审批后对张女士家庭地址进行脱密处理,由该行两名客户经理立即驱车赶往张女士住所,当面进行劝阻。面对仍未意识到被诈骗的张女士,该行客户经理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协助客户办理卡片挂失,最终成功拦截了此次电信诈骗。
据悉,中信银行“哨兵”智能反诈系统是以建立联防联控体系为目标,通过欺诈交易关键链路上引入公安、社交、电信等外部风险信息,透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前置风险行为序列的链式反欺诈智能风控体系。该系统实现了风控策略的动态调整,管控措施的梯度化和精准化,强化反诈预警能力与劝阻机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受害客户,并通过总、分、支三级联动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协助客户摆脱诈骗人员的洗脑控制,及时阻止客户转账的行为,为客户挽回损失。自2021年5月该系统上线以来,该行在全国范围内精准识别并拦截电信诈骗事件数百起,挽回客户损失总计超6000余万元。
浦发银行昆明分行:着力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理财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金融诈骗意识,从源头保障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使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浦发银行昆明拓东路支行成立的昆明市首家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就是该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号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人民群众金融安全知识的践行。
该基地除了对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产品进行多元化展示之外,还设置了金融沙龙活动空间,专业的咨询引导员、讲解员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金融教育服务,为市民的财产安全筑牢一道可靠堤坝,从“第一线”保护好市民的“钱袋子”。同时,为让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宣教的金融安全和反诈知识深入到老年群体,浦发银行昆明分行联合各单位机构,在示范基地开展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消费公平”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该活动以实际案例的形势,向到场市民普及了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形式,例如非法集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及其变种风险、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等内容。同时,结合电信诈骗的新形式、新特征,耐心地为在座的老年人讲解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段和防范措施,并对老年人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透过现场互动,普及了老年群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识骗能力,从源头守护了老年人“钱袋子”。
牢记口诀 远离电诈
金融机构守护百姓钱袋子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式层出不穷。要想守护好“钱袋子”,人民群众要牢记以下四个“不”、六个“一律”、八个“凡是”。
四个“不”:“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不透露”,任何情况下,均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防疫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有任何关于“流调”“健康码”异常等疑惑,请及时联系居委会、派出所寻求帮助;“不转帐”,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六个“一律”: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掛掉;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陌生电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
八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都是骗子;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都是骗子;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都是骗子;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凡是在通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都是骗子;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都是骗子;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都是骗子。
同时,应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若接到96110的来电,请及时接听,这是用于电信诈骗的预警拦截电话,如正在遭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只有提高反诈意识,才能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