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家校共育理念联通与方法策略概述

2023-05-30王静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素养

王静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家校共育”指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重任。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只有基于核心素养,才会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现以我校为例,阐述家校共育的理念联通与方法策略。

一、目前我校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时代的新名词、新浪潮不断涌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冲击。家庭教育已成为中国父母最大的知识短板。但目前,社会能提供给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还不能满足家长需求。家校共育的高层次发展将成为现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以“星光教育”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有活力、懂感恩、有理想、能担当、有智慧的星光少年。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学校,我校学生家庭情况多样,学校虽非常重视家校共育,仍存在以下问题。

1.家校共育认识不足

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家校共育认识不够。他们愿为提高学生成绩而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却不关心学校的决策和发展。大多数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校教育达成实际配合,如学校在新生入学纪念日、入队仪式等节日活动时,都会邀请家长进校参与,但家长仅仅以参观者的角色走马观花看一圈,却从未参加或参与过方案制订等活动,家长委员会这一特殊性的组织只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家校共育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育与管理,家长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辅助工作就行。

2.家校共育价值偏离

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家校双方对家校共育重要性认识欠缺,在家校共育价值上存在由“儿童至上”向“分数至上”的偏离。

3.家校共育缺乏评价管理

学校虽然设置有家长委员会等机构,但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

4.教师缺乏家庭教育相关知识

学校20%以上的教师为近三年入职的新教师,部分教师缺乏家庭教育相关知识,无法给予家长有效指导建议。学校家校共育活动虽多,但没有系统、连贯的课程支撑。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开展小学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旨在拓展基于本校實际的家校共育新渠道、新方法,创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我校在核心素养下的家校共育理念联通策略

平等互助的家校关系是家校共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家庭和学校要认识双方合作的重要性,认清责任分工,找准定位,承担职责,互信互助,合作共赢。

1.校本培训,唤醒教师共育意识

我们发现,重视家校共育工作的教师是少数,开发家长资源的人数有限,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意识薄弱,只满足于忙碌日常班级管理事务;有些教师担心工作不被家长认可,不敢与家长有过多交流;有些教师面对那些无暇教育孩子的家长无可奈何,只要孩子不出“大事”,就不与家长联系。

因此,要实现家校共育,第一步应唤醒教师共育意识。作为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我们应重视全体家长资源优势的发挥。我校通过举办系列讲座,转变观念;通过集体研讨,达成共识;通过开办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校本培训,唤醒了教师的共育意识,调整了教师的家长德育资源观。

2.激发亲情,唤醒家长共育意识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这种亲和力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具有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因此,亲情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巨大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很少用正面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只是默默为孩子做着一切,还经常唠叨孩子;孩子虽然爱家长,却不知如何表达,有的甚至变得很漠然。因此,我校抓住“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开展了“体验亲情、感恩父母”亲子交流活动。唤醒学生亲情意识的同时使家长对孩子有了新认识,对教育方法有了新感悟,更明晰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家长对学校教育方式更认同了,为家校共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校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家校共育方法与途径

除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家长会、家校联系本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我校也开展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家校实践活动,立足教育教学,拓宽沟通途径,调动家长参与热情。学校专门设立家长学校办公室,便于家长委员会学习交流。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和班级服务,培育家校共育凝聚力和向心力,探索提升家校共育能力,创新家校共育方法。

1.家长学校课程分年级,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学校每学期对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专题培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班主任每周在班级群分享家庭教育优秀文章。每学期班级家长会邀请优秀家长分享经验,促进家长互相学习。

2.家长志愿者服务,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学校通过安全教育平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安全成长营养餐,家长和学生参与率均达到100%。家长志愿者每天入校、放学时间在校门口值勤,确保学生安全。

3.家校携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参观博物馆、田间摘葡萄、亲子运动会、合唱比赛都有家长身影,寒暑假研学活动更少不了家长参与。活动有效融洽了家校关系,不断提升家长素质。

4.家长开放日,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

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入校聆听教师讲课,同学校年级长一同参观配餐公司环境,为学生健康饮食把关。每学期分批参观社团汇报演出,使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在校表现。

5.认真听取家长意见

为广泛听取家长对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学校每天都有领导在校门口值班,每学期进行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方便家长采用不同的方式提意见。

6.家访缩短教育路径

学校制订了班主任家访工作制度,每学期以不同形式家访,覆盖面不少于三分之二,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做到重点关注。

7.灵活教育方式,让家长学校教育有的放矢

一年级学生入校时,家长也上好入学第一课,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动员会,邀请心理专家讲解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家长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召开个性学生家长会,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存在问题及矫正策略等方面,开出全方位矫正良方;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优秀家教经验分享。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我们结合学校家校共育实际情况,研究小学家校共育策略方法。通过研究,一是探索出更新家校共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既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共育意识,又要通过亲情唤醒家长共育意识;二是开拓了家校共育多元化沟通渠道,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和班级服务,促进家校有效沟通和协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家校共育向高层次迈进,引领教师及家长家校共育专业成长,共建家校共育先进学校。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素养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校距离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