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新样态

2023-05-30张海燕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陪伴

张海燕

近期,我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线上学习。此次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五大模块,分别是家庭教育政策解读、心理学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与应用以及家校共育的途径与实施;选修课程也有五大模块,分别是入学准备、身心健康、学习指导、习惯养成及问题解决。其中必修课程中家校共育的途径与实施这一模块的内容,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指导意义重大。

中国家长有强烈的高考情结和金榜题名的文化烙印,大多数家长可以接受孩子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却不能接受孩子不读大学。因此,传统家校共育的思想焦点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家长就会认可学校,至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并不是家校共育的核心,这就导致多年来素质教育始终无法真正落地生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思想,达成共识,特别是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自觉水平,才能与学校节奏一致、同频共振。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如何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构建家校共育“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家校关系的再塑造”“家长学校建设与实施”“家委会的组建与实施”“家长会的组织与实施”“家访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案例”等课程给了我启发。

一、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意识担当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积极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以此唤醒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让家长养成高质量陪伴的习惯。学期初,我们面向家长采取问卷调查和“教子迷惑”问题征集,通过汇总、分析,找出家长在教子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制订出家长培训的授课计划和培训内容,并按计划展开培训。

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分析解讀“双减”政策,帮助家长明确:“双减”减轻了家长过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但责任不能减;“双减”减负不减质,家长要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双减”后,家长的陪伴不能减,家长要做好陪伴,提高意识。

后疫情时期,不定期开展线上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育儿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比如,“培养孩子卓越的学习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阐述了家庭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提醒家长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同伴。家长学校大讲堂有效指导家长走出教育困惑,在观念和认知上及时纠正,回归教育本位,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

二、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角色担当

开学初,我们组织召开了家长会。会上,我们向家长传达了教育的重要变革、学校准备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需要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要点,同时鼓励家长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重点给家长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还向给家长提出建议,积极做孩子的人生指导师,给孩子指引方向;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师,给予孩子心灵的力量;做孩子的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孩子的习惯监督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积极构建家委会,促进家长行动担当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学校通过家长毛遂自荐、提名推荐、竞聘演讲、民主决议成立三级家委会。家委会通过驻校值班制、层级会议制、活动参与制、课程开发制实施三级管理。家委会委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教师办公室,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活动、校园安全等日常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亲身参与体验,对学校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深切感受到学校育人的用心、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教师工作,更热情地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走上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开发利用数字化平台,见证家长高质量陪伴

“双减”后,学生的课后时间无疑是一座“金矿”,好好开发可以实现多重价值。我们指导家长亲子共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在体育运动中磨炼孩子意志;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劳动体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自我管理劳动、交往活动和志愿服务劳动,从劳动中体悟父母的艰辛、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劳动人民的伟大;特别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文明行为和奉献精神,提高孩子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五项管理”的落实,效果如何见证?就需要有一个展示、互动、分享的平台。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平台资源丰富,我们充分发挥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展示、评价、互动、分享等功能,鼓励家长把陪伴孩子成长的点滴以图文资料、视频直播等形式发送到平台上,全校师生、家长都可以观看、点评。家校共育增强了频率,提升了质态,实现了用“平台化”促进“常态化”,用“数字化”提高“系统化”,用“活动化”带动“生活化”。

总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真正的教育是守护人性。家校共育推动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协同者、促进者,带动家长知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爱教育,家校共同构建一个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和谐教育场,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撑起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陪伴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校距离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陪伴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