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柬埔寨有关“一带一路”的媒介话语分析

2023-05-30李庆林杨方泽

关键词:柬埔寨一带一路

李庆林 杨方泽

摘 要:通过对柬埔寨报纸、网络以及网民互动评论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和语料库分析,可以看到柬埔寨不同社会阶层对“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不同观点和态度。研究表明,柬埔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官方和民间在媒介话语中表现出的立场、观点不尽相同,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总体上显示为中性、正面,但也不乏立场微妙、质疑和忧虑的声音。中国应尽快搭建在柬传播话语平台。

关键词:“一带一路”;柬埔寨;媒介话语;话语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3)01-0081-07

Media Discourse Study on “The  Beltand  and  Road” in Cambodia

LI Qinglin,YANG Fangz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framework analysis and corpus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 Cambodian newspapers, networks and netizens′ interactive comments, different views and attitudes of different strata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Cambodia can be seen.The study shows that while Cambodia′s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official and folk media discourse show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views, the overall attitude toward the “The  Belt and Road” is neutral and positive, and there are also voices of subtle positions, doubts and worries. China should build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in Cambodia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Cambodia;media discourse;discourse platform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和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东盟成为重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选之地。其中,柬埔寨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较早的响应国及参与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中柬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2020年10月,中柬签署双边自贸协定,这是柬对外签署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据柬埔寨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柬双边贸易额近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本文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柬埔寨传统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媒介话语,侧面把握柬埔寨官方、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及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进而为“一带一路”在柬埔寨及其他沿线国家的顺利开展提供策略参考,同时对中国形象在东盟地区的塑造提出建议。

一、研究框架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框架

本文基于学术界研究媒介报道时通常采取的框架分析模式,并与语料库研究相结合。首先,对各类样本的主题和态度倾向分别编码,通过新闻框架分析柬埔寨关于“一带一路”有關新闻报道的主题占比、内容结构和态度倾向;其次,结合语料库研究各类样本的人称代词、情态动词,将偏重质化的框架分析与偏重量化的语料库统计相结合,分析得出柬埔寨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介话语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样本选择

柬埔寨总人口约1 600万,其中,高棉族约占80%,华人华侨约占6%。其国内媒体主要由报刊、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构成。由于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的相关数据不易采集,故本文选择主要纸媒和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柬埔寨王国信息部的数据,柬埔寨有超过460家纸质媒体注册,但只有约50个是活跃的。报纸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人数相对较少。受疫情影响,许多报纸印刷点已经停业,但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棉语、英语和华文报纸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因此本文选择了华文报纸《柬华日报》、英文报纸《金边邮报》(Phnom Penh Post)和高棉语报纸《柬埔寨之光》(Rasmei Kampuchea Daily)作为纸媒研究对象。《柬华日报》是柬华理事总会的机关报,在中柬双方相关部门支持下,该报在宣传两国对外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金边邮报》作为国际性报纸既立足于柬埔寨社会,一定程度上也充当着第三方的角色;而1993年创刊的《柬埔寨之光》则是柬埔寨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棉语报纸,每日发行量达2万份。

近年来,随着网民的大幅增加,网络媒体已成为柬埔寨最受欢迎的媒体类型。《数字2022:柬埔寨》表明:截至2022年1月,柬埔寨有1 260万社交媒体用户,相当于总人口的73.9%。Kepios分析表明,柬埔寨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在2020年至2021年间与2021年至2022年间,分别增加了230万(大约24%)和60万(大约5%)。作为柬埔寨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柬埔寨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Facebook在当地已拥有1 160万用户,其广告覆盖率相当于互联网用户群(不论年龄)的86.3%。故本研究选取了柬埔寨Facebook上用户粉丝量最高的10个媒体或媒体人账号为研究样本(10个样本的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网络媒体具有读者反馈、讨论环节,这部分内容是了解柬埔寨普通民众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和看法的直接窗口,因此本研究将以上10个网络媒体账户的用户互动评论也作为样本纳入研究范围。

样本采集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这段时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主要时期,考察此间柬埔寨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更为典型地呈现其媒介话语特征。

本研究将关注以下问题:在“一带一路”相关话题中,柬埔寨不同媒体分别聚焦于哪些主题?内容结构和态度倾向如何?有什么话语特点?

二、研究过程和发现

以“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主要关键词进行初次数据采集,然后再结合中国和柬埔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相关项目、会议等情况,补充“四角战略”“中柬旅游人才交流项目”“中柬金边经济特区”“柬中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中国援柬乡村供水项目”等关键词进行二次采集,最终采集第1类样本即纸媒样本191篇(《柬华日报》143篇、《金边邮报》26篇、《柬埔寨之光》22篇),第2类样本即网络媒体样本379篇,第3类样本即用户互动评论20 943条。

就报道数量总体情况来看,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柬埔寨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起伏较大。其中,2020年10月22日至28日间,几乎每天都出现不少涉及中国的消息,这可能与此前柬埔寨被某国无端指责“允许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渗透东盟”有关。此外,2021年10月和12月柬埔寨媒体对“一带一路”话题的关注程度也较高,因为前者时值中柬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CCFTA),后者处于中国援建的柬埔寨新国家体育场正式启用期间。

(一)主题分析

基于框架理论对内容主题的设定,本文将所有样本根据主题精炼为3个大类,下分10个小类别,分别如下:

1.相关科普类:对“一带一路”内容与具体项目的概念阐述。

2.反应评价类:对“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具体内容作出的评价、呼吁等。包括5个小类别:(1)肯定态度;(2)提出建议;(3)呈现困惑;(4)表达质疑;(5)尖锐意图。

3.具体内容类:有关样本牵涉到的具体领域,如经济、疫情等。包括4个小类别:(1)经贸合作;(2)高层互动;(3)疫情防控;(4)文化交往。

以上内容主题及占比见表2。

由表2可知,3家报纸媒体报道“一带一路”的主题有较大差别。《柬华日报》聚焦“高层互动”和“疫情防控”,关于“经贸合作”和“文化交往”主题的报道也较多,倾向于通过有关文化交流的报道推动两国民意相通。《金边邮报》的报道主题除“高层互动”之外,有较多报道体现反应评价类主题,主要是“表达质疑”,表达对中国在柬投资项目的质疑,报道反对党声音。《柬埔寨之光》作为高棉语报纸,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相对较少,少有的报道主要关注“经贸合作”“高层互动”2个主题。从统计结果来看,柬埔寨主流媒体关于“资金融通”的报道也不多,有关“资金融通”的报道主要是围绕柬埔寨国内越来越盛行的电子支付,报道和讨论了自有数字支付品牌WING的发展情况,以及与中国的支付宝、微信等数字支付的合作前景。

Facebook上“反应评价”类主题文章占比更高,这是由互联网产品的属性决定的:不止于媒体机构和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只要成为该平台的用户就都可以发表评价。在这类主题中,“表达质疑”占比最多,呈现出与报纸媒体不同的特点。在“具体内容”类主题中,与报纸媒体类似,Facebook上“高层互动”和“疫情防控”类主题消息也具有较高比例,这和我们选取的Facebook样本中有2位是从政者、3个是国际性媒体有一定的关系。“经贸合作”与“文化交往”主题则分布较为均匀,和传统媒体的发布结构颇为类似,且多为“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发布。这些国际性媒体发布的文章时常夹带发布者个人的政治倾向,内容带有“尖锐意图”,往往是反对党的质疑、对中国在柬投资的批评等。

观察表2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发现网友互动和专业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主题分布差异更加明顯。网友较为喜欢“表达质疑”和“肯定态度”,这和中柬两国间的友好关系、网民想要表达个性化观点的心理都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尖锐意图”主题在网民讨论中占据了较高比例(23.5%),反映出一部分柬埔寨原住民对“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态度偏向负面。同时,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涉及“红色高棉”“自然资源”等内容的反应评价类主题占据了不少比例,这些网络上的负面内容表明柬埔寨民间从地缘政治的讨论出发,对“一带一路”依然存有疑虑和敌意。和前两类研究样本类似,“文化交往”主题在网民的讨论中也分布较少,较多集中在佛教信仰和疫情防控方面。

(二)内容分析

框架理论对内容结构的分析主要由“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影响、归因以及评估”7个环节组成。在本研究中,“主要事件”主要是指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政治会谈、外交对话以及中柬两国其他围绕该倡议展开的有关活动的报道;“先前事件”主要是指中柬两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发生在“主要事件”之前并与“主要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事件;“结果”指“一带一路”的实施成效及反应;“影响”指“一带一路”推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归因”指对“一带一路”造成影响的原因推断;“评估”指对主要事件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所作出的评测。

通过分析采集到的191篇新闻报道,可以发现柬埔寨传统媒体关于“主要事件”的报道占据了主流(见图1)。从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事件”报道共有122篇,占所采集报道总数的63.87%。这些“主要事件”主要内容为中柬双方开展的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高层互访、双边会谈、活动会议、项目对接、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柬华日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仍然跟随“主要事件”即实时新闻动态的进展来开展报道,而具备主动性的“归因”和“评估”等相关报道仍然较为欠缺。值得注意的是,“评估”在英语报纸《金边邮报》和高棉语报纸《柬埔寨之光》有关报道中都占据了很高比例。

在网络媒体方面,柬埔寨网民和Facebook头部账号关注的重点有较大差别。头部账号集中在“主要事件”和“评估”上,相对更关注“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效果和对未来发展进行预估;而网友评论多集中在“结果”“影响”和“归因”上,对“一带一路”在柬实施已造成的影响和成效更为关心。

从样本篇幅来看,柬埔寨主流报纸媒体2021年的报道以短篇幅为主,500词以下、500-1 000词、1 000-2 000词、2 000词以上的柬埔寨语新闻报道数量分别为128篇(63.68%)、46篇(22.89%)、22篇、5篇。长篇幅报道较为欠缺,说明柬埔寨官方对于“一带一路”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Facebook及网友互动评论的内容均在500词以下,往往是几句话就直接点出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以网络表情抒发情感。

关键词是媒介内容的精炼体现,也是框架分析中主题和态度两个维度的验证因素之一。为减少框架分析产生的主观性误差,本文同时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媒介语言的词频特征,与框架分析结果进行印证。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料库工具AntConc,以BNC通用语料库为参照自建“柬埔寨‘一带一路内容媒体发布”小型专用语料库,统计词频排在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3)。

为了展现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构建了共词频次矩阵,即高频关键词两两共现的次数。共词矩阵中的数值越高,两个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词语的重要程度越高(见表4)。

从表4来看,首先,3份报纸都着重报道“高层互动”主题内容;其次,对“一带一路”进行反应评价的主题也占据了较大比重,而且重点不再是相关概念的普及,更多的是对具体内容进行评价。

(三)态度分析

柬埔寨报纸和网络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内容中,第一人称代词“we”和“us”都高频出现,彰显出各类群体对经济事件与合作前景的重视;紧排其后的是情态动词“should”“could”與“will”,说明各类群体对政府接下来的举措和“一带一路”在柬的发展非常关心,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

3家报纸媒体的有关报道强调的关键词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语言报纸媒体背后的报道基调和立场。本研究从正面、中性、负面3个层面对采集到的191篇新闻报道的话语表达进行了分析。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见图2),柬埔寨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基调以中性和正面为主。其中,不带倾向性的陈述新闻事实的中性报道共有101篇(53%),正面报道共有74篇(39%)。在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作为柬华理事总会的机关报,《柬华日报》多通过宏观的报道方式以及比较官方的语气建构出中柬合作共赢、充满机遇的景象,多使用“热烈欢迎”“友好合作”和“合作共赢”等关键词,呈现出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认同,报道基调相对积极正面;《金边邮报》则多次使用“political”“launch”等词,对中柬合作项目及彼时的背景都有介绍。该报涉华报道相对中立,但经常出现以“一带一路活动”为名的企业促销广告。作为3份报纸中对“一带一路”质疑和负面报道数量最多的媒体,其对“中国威胁论”似乎仍有认同;《柬埔寨之光》较少带有渲染性倾向,多引述信源信息,且多以评论中柬合作与“一带一路”框架下柬埔寨所获利益和遭遇风险为主。作为高棉语报纸,该报对“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态度比较保守,更多是站在柬埔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但也不乏类似“还未可知”“充满风险”的评论。

根据图2可以发现,柬埔寨的报纸媒体、网络媒体及其用户互动评论,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呈现出中性态度占比相对稳定、负面态度占比递增的趋势,说明有不少柬埔寨原住民对“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效果持中立和反对态度。

三、结论和启示

柬埔寨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介话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各阶层对于“一带一路”的感知和评价,进而折射出中国在当地社会的国家形象。

(一)柬埔寨媒体对“一带一路”总体呈现中性、正面形象认知

柬埔寨不同媒体对中柬两国的高层互动、疫情防控和经贸合作等都给予了及时、客观报道,但有时也出现立场微妙或摇摆不定的报道,质疑和忧虑声音的报道也时而出现。对于柬埔寨而言,中国是柬埔寨在经济贸易、疫情防控上的重要合作者,“一带一路”已成为柬埔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剂,柬埔寨媒体都有将中国定义为“超级大国”或“有利可图”的对象的倾向,强调中国的投资是“商业活动”,中国的投资者“很聪明”,所以柬埔寨要多争取自己的利益等。但从本国利益出发,柬埔寨有的媒体在有关报道中如需要同时提及中国和越南时,往往会格外强调民族意志,将“威胁”置于国家形象建构中,因此也容易对华持负面态度。特别是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某些媒体。

(二)柬埔寨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官方和民间对中国在柬的形象建构各不相同,有时在报道主题、立场、基调等方面有相悖现象

从框架分析结果来看,柬埔寨主流报纸媒体在中柬多方合作大背景下,从各自视角再现了“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公共情境。《柬华日报》在报道形式和内容上较多采用宣传式报道方式,侧重报道政府声明、高层互动等重大事件,为该倡议建构出合作共赢、互利共建的友好形象。而另外两家报纸在报道议题、形式和传播策略上呈现出较大差异。《金边邮报》侧重于主要事件和结果的报道,倾向于选择反应评价的内容,多采用评论性体裁,也较多展示了对“一带一路”的尖锐质疑;《柬埔寨之光》则对经贸合作等主题进行了着重报道,但在相关质疑的主题中也对这些经贸合作项目的完成度提出了质疑。二者微观语言呈现的高频关键词略有不同,前者在评论性报道中有时会使用表达质疑、尖锐意图的实义词,后者虽然也会在合作进程等议题中表达质疑,但总体上传递出的是相对中立的意见和评论。

从报纸媒体到网络媒体及其用户互动评论,“一带一路”在柬实施的负面内容占比呈现出递增趋势,中性内容占比则相对稳定。网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贸合作领域,缺乏对文化交流议题的关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我们关注的多是“五通”中的前四通,忽略了对于“民心相通”的重视。相较于报纸媒体,柬埔寨网民在Facebook上的讨论氛围非常活泼,“红色高棉”“傀儡政治”等一系列敏感话题时常出现。报纸媒体、网络媒体及其互动评论对“一带一路”形成了不同的呈现框架,在各自的拟态环境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中国形象认知。

(三)中国需要建构“一带一路”沿线成熟的话语传播平台

柬埔寨国内舆论长期受西方新闻价值观影响,并与多民族、多党派的主张相裹挟,经常不能或者不愿意准确解读“一带一路”的相关理念。柬埔寨主流的高棉语、英语报纸以及主流网络媒体皆为私营性质,因而争夺观众和读者占据广告市场是其主要盈利方式。为了迎合受众需求,他们在进行涉华报道时往往会更为关注、炒作某些事件的负面新闻,甚至会将其妖魔化。对于一些自身触及不到的新闻事件,他们会更加依赖西方媒体,转发那些看似客观民主实则是精心设计并有意引导的内容,西方设置的新闻框架趁机而入。类似情况,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样普遍存在。这些国家历史与国情都十分复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留给中国与当地人民诠释发声的空间较为狭窄。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家形象建构的过程中,沿线国家的社会舆论可能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我们既要正视仍然存在的负面声音,更要努力提升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正确的认知度。为此,需要搭建多语种传播话语平台,以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有关政策,宣传“一带一路”日新月异的进展以及为沿线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扩大参与国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真正实现“五通”,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不断提升沿线國家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确认知。

参考文献:

[1]徐红林,毛卫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柬埔寨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11):95-101.

[2]王英斌.柬埔寨民众的信息渠道网络首超电视[J].世界文化,2017(4):26.

[3]黄慧.阿拉伯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倾向研究[J].西亚非洲,2016(2):146-160.

[4]何兰,马秀秀.德国主流网站WEB.DE呈现的“一带一路”舆情研究[J].国际论坛,2018,20(2):55-62+78.

[5]张莉,史安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欧洲媒体涉华策略性叙事的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2021(5):14-20.

[6]安珊珊,梁馨月.美国新闻报道框架建构下的“中国形象”:美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峰会新闻报道框架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82-88.

[7]朱玺,石萌.“他者”的建构:俄罗斯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话语策略分析:以《俄罗斯报》《生意人报》为例[J].新闻春秋,2022(1):59-65.

[8]谢飞.俄罗斯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研究[J].国际传播,2017(5):16-22.

[9]贾诗慧,张凡.阿根廷媒体看“一带一路”:焦点、舆情及报道框架[J].国际传播,2018(2):60-68.

[10]钱晶晶,张菡芝.从“他者”想象到非西方“自我”媒介构建:一项结合新闻框架和语料库分析的国际财经报道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106-116.

[11]陈世伦,王一苇.媒体报道框架与中国海外形象建构:以柬埔寨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1):148-157.

[12]邵建平,宗蔚.“一带一路”在柬埔寨:进展、困难和前景[J].和平与展,2018(5):16-32+131-132.

[13]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

[14]张亚男,刘云洁,向安玲,等.中国百年发展的外媒形象建构:以英国《泰晤士报》涉华报道为例[J].国际传播,2021(5):9-23.

[15]夏德元,宁传林.“一带一路”新闻传播问题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共词分析与SNA方法[J].当代传播,2018(1):32-36+53.

[16]孟大伟,李呢喃.数字媒体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契机、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新对外话语体系实施效果分析[J].新媒体与社会,2017(4):58-70.

[责任编辑:吴晓红]

收稿日期:2022-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交往传播观的内在逻辑和当代意义研究(20BXW059)

作者简介:李庆林(1968 -),男,山西寿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中国-东盟区域传播。

猜你喜欢

柬埔寨一带一路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柬埔寨·金边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柬埔寨日报》因欠税宣布关停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