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3-05-30侯宪利
[摘 要]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网络素养;网络执政能力;网络强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1-0074-07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等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这些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健全网络治理体系、加强网络传播、建设网络强国等方面的最新部署和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总要求,也使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进一步提升网络素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网络素养的内涵、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的必要性、领导干部在网络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路径作出相关探讨。
一、网络素养的内涵
(一)何为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向网络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息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信息的工具性”逐步被“网络的普遍性”所覆盖,引起人们对使用不同信息技术工具与媒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普遍关注。于是,“网络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
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提出“網络素养”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麦克卢尔。他在1994年率先提出“网络素养”一词,并把它定义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较为准确地体现了互联网初期的发展特点,把人们所必需的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能力,从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予以突出强调。[2]麦克卢尔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和资源“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产生与互联,人们为了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必须使自己具备“在复杂网络中获取、利用资源的能力”。学者萨拉·博尔达在麦克卢尔对网络素养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与人的网络交往”纳入网络素养概念内涵中。因此,在萨拉·博尔达看来,网络素养应包括“网络理论知识、网络操作能力和网络交往能力”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3]这就使“网络素养”的内涵由“人机对话”进一步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人人交往”。国外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素养隶属于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如Savolainen就把“网络素养”看成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并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认为“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知识、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相关性判断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构成了网络素养的核心要义[4],Savolainen的这个定义着重突出了网络素养中的信息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学者又开始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能力和素养归入网络素养的“旗下”,如Bawden认为网络素养是“聚焦于网络形式下的数字素养”[5]。
中国多数学者认为,“网络素养”虽然还是处于学术争鸣阶段的概念,但与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数字素养”相比较而言,“网络素养”是一种更为宏观的概念。代表性的观点有,喻国明等学者研究认为,网络素养是“基于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叠加网络的社会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质”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在喻国明等学者看来,网络素养实质上包含了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因此,关于网络素养的研究就自然应该是“包含媒介素养研究、信息素养研究、数字素养研究的一种宏观的研究逻辑”[6]。耿益群等学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并认为在与互联网时代伴生的各类核心素养中,网络素养“内涵更为丰富”,网络素养“囊括了网络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数字素养等概念”[7]。
综上所述,网络素养是指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分析、辨别、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修养等。具体来讲,网络素养包括两部分内容,从基本方面看,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和应对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从综合方面看,网络素养是与网络相关的多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涉及基本的互联网工具应用能力,还关涉参与互联网共建、共管的能力。因此,网络素养的真正内涵就不单单是指一种基本的互联网技能,还包含了具备这些基本技能后,在一定意识下做出的复杂行为能力。
(二)网络素养演化为“社会核心素养”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素养的内涵和生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这些阐释却有着大部分的共识,那就是都注重强调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参与交互”等特征,突出“连接、参与、协作”等关键词。除此之外,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观点,国内学者则更加强调“道德伦理”“网络安全”素养在网络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点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网络素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不仅局限于学术界,中国政府近年也较多提及“网络素养”——在一些政府文件中相继出现了“网络素养”的相关概念。[8]最早提到“网络素养”的政府部门文件是2013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广泛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将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9]。此后,中央网信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相继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全民网络素养”等要求。2020年,中共中央在《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提出要“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10]。2021年11月16日,中央网信办提出,将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扎实开展网民“网络素养教育”。
可见,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推进网络素养的研究,致力于提升全民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概念几经演进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成为现代公民生存与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作为现代公民,如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和生活,就必须适应网络生存方式,就必須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时代特点和困难挑战,更要大力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自觉把提升网络素养当成网络信息时代的“必修课”。
二、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互联网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的方式。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指导工作,民众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成为网络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可以说,国家治理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离不开互联网,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素养也因此成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素养,必须加以大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11]
(一)提升网络素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针对互联网带来的新考验和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党中央明确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2]习近平总书记还把“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阐述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导干部队伍。其中,报告在阐述“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时,专门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4]。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完善“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1]。这是对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和网络综合治理水平提出的更为明确的要求。事实上,在网络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得不到提升,网络能力不强,网络执政能力必然无法增强甚至将大打折扣,党的执政能力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提升网络素养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5],“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13]。小至一个企业,大到整个国家,网络安全都极为重要,网络安全必须引起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作出部署,明确提出了要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1]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大力提升网络素养,支持互联网技术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前沿网络技术,全国合力下好一盘“网络安全棋”,维护国家和社会网络安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三)提升网络素养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8月31日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现有网民数量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这对新时期创新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13]新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因此,提升网络素养就成为领导干部实现“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必答题”。
综上所述,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非常重要,它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更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三、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互联网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实践,领导干部网络素养问题总体表现为“本领恐慌”。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应用意识不强
领导干部网络应用意识不强,在政务新媒体刚刚起步阶段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认识不足,存在对新媒体的“畏惧”心理,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开通“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面对新的社会化舆论平台,缺乏网络政务发声和对话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声量。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和载体发布政务信息,影响了和民众的沟通效果,造成“你还在这屋说话”,而你的听众却“已经跑到了隔壁”的信息沟通层面的“断裂”,影响了主流话语权的表达。
(二)网络信息研判能力不足
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问题还表现在對网络信息的预判、研判能力不足。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容易被错误和虚假信息所蒙蔽;对于一些涉及舆情方面的敏感信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准确分析发布者的意图和信息的后期走势,往往会出现普通的偶发事件最终酿成互联网“热搜”的负面新闻,在“杯子里卷起了风暴”。因此,领导干部善于预判和研判网络信息,科学分析网络信息的走势,做好应对和化解的准备,是领导干部网络时代所要学习和锻炼的一项重要本领。
(三)网络创新引领意愿不够
一些政务微博不但没有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反而发布“追星”信息、天气预报等。这充分暴露了部分领导干部对于网络创新引领不够的问题,这种对新型互联网平台和工具的“机械性”和“形式主义”的应用,不但浪费了政府投入的网络资源,而且背离了党创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初衷。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对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学习不够,对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认识不足,缺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创新引领,归根到底是由于这些领导干部在网络创新应用方面意愿不强、本领不足。
(四)网络舆情引导处理水平不高
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对政府的合理化建议、牢骚和不满也会集中地反映到网络中,尤其是在民生、医疗、教育、住房等热点方面会形成各类网络舆情。而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在舆情处理上表现出麻木、机械、引导水平不高等问题,缺少正面引导,往往会使“小的矛盾”激化为“大的舆情”。有时还会因为在舆情处理过程中干部言论和行为的不当,而引发更大的“次生负面舆情”。这些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四、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15]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就是要围绕提高把握互联网规律的能力、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驾驭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保障网络安全的能力,来寻找对策和路径。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6]134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7]320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和毛泽东的实践论都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到实践中去塑造、去锤炼、去提升。对照当前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实践要求,领导干部主要应该从培养网络知识素养、网络技能素养、网络舆情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政治素养五个方面去提升网络素养。
(一)加强网络学习,提升网络知识素养
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这就给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网络学习,不断提升网络知识素养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该大力加强对前沿科技的学习,学好“ABCD”(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网络知识素养和对全社会网络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锐意改革进取,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网络,了解网络科技和网络特点,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和舆论引导规律,掌握各类网络技术应用工具,学习网络管理法律、法规,正确审视各类网络现象。
(二)加强网络运用,提高网络技能素养
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各级领导干部走好群众路线的最佳渠道。互联网提供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沟通的便捷桥梁。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式的无缝对接,为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提供服务民生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技能素养,大力推广各类创新型的网络应用,使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贵州省的大数据产业、江西省的VR(虚拟现实)产业、云南省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化旅游创新等,都是领导干部推广应用互联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加强预判和研判,提高网络舆情素养
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素养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学习,加强网络舆情预判和研判,改进网络舆情处置方法,尊重受众的参与权,因势利导,取得最佳的舆论引导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握好舆情处理的“时、度、效”。既要对网络舆情做到精准地“快速回应”,又要把握好分寸和节奏,考虑各方关切,避免因简单粗暴的处置方式而引发“二次舆情”。
网络时代,考验领导干部网络舆情素养高低的一块“试金石”就是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官员对待互联网监督应有的态度是:“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13]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勇于直面网络时代的社会批评,掌握对待批评的科学方法。事实上,互联网上的各种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善意、有根据的。这类批评一般是“建设型”的,对待这类批评,领导干部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并虚心接受。第二种是恶意或无意、有根据的。这类批评属于“牢骚型”的,领导干部对待这类批评,要予以包容,并积极解决问题。第三种是没有动机也没有根据的。这类批评属于“跟风发泄式”的,领导干部要及时公开事情真相并对批评予以引导。第四种是恶意、无根据的造谣。这类批评属于“造谣抹黑式”的,对于这类“批评”,领导干部要拿起斗争的武器,予以打击并进行坚决惩治。在各类复杂舆情事件的处理和历练中,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和处理网络舆情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四)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络安全素养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党委、政府、社会、网民共管共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要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快网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这也对领导干部的网络安全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五)善于开展网络斗争,提高网络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導地位”[18]。网络时代,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高网络政治素养,善于从政治上想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面对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作善成,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斗争,善于利用好网络同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敢于主动自觉地向错误思潮“亮剑”。面对可能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敢于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总之,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升网络素养,已经不再是领导干部的“选修课”,而是“必答题”。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526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大力提升网络素养,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McClure C R.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4,13(2):115.
[3]Sarach B.Identifying undergraduate media literacy skill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culty percep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1-16.
[4]Savolainen R.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on the Internet[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2,58(2):211-226.
[5]Bawden D.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a review of concept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1,57(2):218-259.
[6]喻国明,赵睿.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试论习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的理论基础[J].新闻战线,2017(3):43-46.
[7]耿益群,阮艳.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122-126.
[8]高欣峰,陈丽.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与网络素养使用语境分析———基于国内政府文件与国际组织报告的内容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2):70-80.
[9]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309/t20130904_157390.html.
[10]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2/07/content_5567791.htm.
[11]习近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EB/OL].http://www.cac.gov.cn/2016-10/09/c_1119682237.htm.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15]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1).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1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魏亚男
[收稿日期]2022-1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互联网哲学意蕴”(22ZXE484),主持人侯宪利。
[作者简介]侯宪利(1970— ),男,黑龙江勃利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互联网哲学和领导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