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从军史 一世拥军情
2023-05-30詹冬龙刘晓永
詹冬龙 刘晓永
五代从军人,一门四烈士。
现年66岁的江西都昌县汪墩乡黄浩村村民黄国泉,从爷爷三人加入红军开始,连续五代都有热血子弟投身军营保家卫国。自2011年开始,黄国泉自筹资金70余万元,在汪墩乡建革命烈士事迹陈展馆和汪墩黄浩革命烈士陵园,打造国防教育基地,自建退役军人养老院。
四年当兵史,一世拥军情。黄国泉,谱写了一曲固我长城的时代壮歌。
秉承红色基因办实事
都昌县汪墩乡黄浩村有10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烈士,其中就包含黄国泉的三位亲人。
1930年春,当时在上海的党中央指示赣东北根据地的方志敏等人创建红十军,都昌汪墩乡人刘肩三起初任红十军第19团政治委员,后改任红十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兼旅政治委员,他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景德镇一带扩大红军队伍,有整营、整连的战士都是都昌籍的。黄国泉的爷爷黄芳潮兄弟四人,除老大黄芳杰在家照顾家业外,黄芳华、黄芳英、黄芳潮三人均参加红十军。红十军1934年11月在方志敏的率领下,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绝大部分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在都昌县的党史资料和县志里,留下了黄芳潮兄弟三人作为革命烈士的简短记录:
黄芳英,红十军大队长,1930年牺牲于弋阳,年仅27岁;
黄芳华,红十军排长,1930年牺牲于弋阳,年仅21岁;
黄芳潮,红十军排长,1930年牺牲于弋阳,年仅20岁。
红色基因代代传,这是黄国泉的家训。一代代的都昌人继承革命者的遗志,前赴后继投身军营,报效祖国。
黄芳潮的小儿子黄昌礼于1960年投身军营,在驻贵州的炮兵某师服役6年。黄国泉是家族中参军的第三代,1976年成了驻福建厦门某基地的一名炮兵,1980年退伍。
黄国泉回到老家都昌,毅然把政府安置的工作让给了别人,自己在当地先后跑起运输生意、办砖瓦厂、开发农贸市场,还在村委会做过村干部,当选三届县人大代表。
黄国泉常说,人活着就是要有一股精神。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黄国泉从自己的亲人身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烈士遗属的关爱,他父亲黄昌柏被政府送到南昌烈士子弟学校深造,后一直在乡镇领导岗位工作;因享受了烈士遗属的加分优待,二哥黄银泉当年由民办教师考录转编,成了一名公办正式教师;小弟黄红卫当年参加一招工考试而被优先录用。
黄国泉说:“我的创业之路能走得顺畅,是享受了和平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离不开部队的培养。我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竭尽所能去办些实事。”
弘扬红色文化建基地
2011年,黄国泉下定决心不再从事实体企业的经营,一门心思实施他的“一馆一陵一院”的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一馆”就是建设“汪墩革命烈士事迹陈展馆”。黄国泉在汪墩乡政府大院对面的农贸市场上,腾出本来可以出租给商户收取租金的一层楼,办起陈展馆,场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
黄国泉走村入户收集当地的革命文物,从当年战士用过的步枪、马刀,到群众为部队送粮的竹篮、饭筒,一一认真甄别,悉心保护。多方搜集相关的革命战争史资料和史籍,图文并茂、物景相融地展示。为丰富汪墩籍勇士参加红十军的珍贵史料,黄国泉和战友赴弋阳县青板桥、横峰县娄底蓝村,收集烈士捐躯地的第一手资料。
黄国泉打造的“汪墩革命烈士事迹陈展馆”,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2011年底,却真的建成了,2012年春节后对外免费开放,成为汪墩乡孩子们缅怀革命前辈的特殊场地。
“一陵”就是兴建汪墩革命烈士陵园。黄国泉将革命烈士陵园的地点选在黄浩村后阳储山山脉的长子涧,历经15年,共建成烈士纪念亭1座、烈士纪念碑1座、烈士简介英名墙2块,烈士墓若干及其附属设施,修建山路1000多米,陵园四周青山环抱,远处匡庐巍峨、鄱湖浩淼,是忠魂安息的理想之地。20余位汪墩籍革命烈士魂归青山,长眠故土。为汪墩乡抢救了宝贵的红色资源,留下了浓厚的红色记忆。他作为退役军人担当本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杰出代表。
“一院”就是退役军人养老院。黄国泉在汪墩乡政府大院对面的农贸市场的三楼,办一个供养全县退役军人、革命烈士遗属的养老院,让生活有困难的烈士亲属和多位抗战老兵得到最贴心的关爱,颐养天年。虽然设施没有城里那么现代化,但是温情的环境,让我们无不动容,更有从隔壁城市慕名来养老的老人,都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家”。
黄国泉为建陈展馆和烈士陵园自筹资金70万元,花尽了多年积蓄,资金紧缺时还负债推进工程。一些亲友也埋怨他做这样无利可图的“傻事”,可黄国泉做得无怨无悔。在他的心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红色教育基地建成而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价的。
黄国泉为革命烈士建馆立亭的事迹在社会上传为美谈,不少单位和个人都纷纷加入到“红色工程”中来。江西省民政部门支持20万元,都昌县政府拨款8万元,九江市委宣传部支持2万元,用于黄国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些退伍老兵也捐款支持。
让黄國泉感到欣慰的是,每到节假日,特别是清明节和革命烈士纪念日,都会有不少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参观陈展馆,祭扫烈士墓。黄国泉只要在村里,都会义务当起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弘扬英烈精神,激发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成就红色家风传后世
从戎报国、拥军尚武的家国情怀已逐渐衍生成家风,影响着黄家后辈。
黄国泉的儿子黄丽华,1999年12月从家乡应征入伍,远赴新疆吐鲁番当了一名步兵。2001年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到驻南疆汽车某团任机要参谋,两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底转业到九江。黄丽华的妻子韩娜也曾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兵。
黄国泉的子侄一代,曾在军营磨砺人生的大有人在。大哥黄金泉的儿子黄小华,1993年应征入伍,在河南洛阳服役,后转业到南昌一家钢铁企业工作。二哥黄银泉的儿子黄小斌,1996年应征入伍,在广西服役,后转业到广东韶关税务系统工作。
作为家族第五代,黄金泉的外孙李昌,2017年9月在南昌交通职业学院毕业后投笔从戎,现在已是东海舰队的一名优秀士兵,圆梦在祖国深蓝的大海。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黄国泉在家认真收听收看习总书记的报告后,激情昂扬。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黄国泉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他,还有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我将终生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踏踏实实走好红色康养科技创业之路,带领更多的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