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六朝以“头”为名习俗考

2023-05-30祝昊冉

寻根 2023年1期
关键词:宋书魏书小名

祝昊冉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尤以词汇最为敏感,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都可以通过词语镌刻下来。尽管文献在保存语言材料时不可能将所有的词汇都记录下来,有的或许曾经记录下来,但在流传过程中亡佚了。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搜集到的词汇材料,自身就有不完整性。但即使是这些有类似抽样性质的材料,我们对其中某些词汇成分(本文指的是以“头”这一构词语素为纽带的一批词,主要是人名、地名)进行考察分析,也可以看出材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的文化风尚、社会状况及语言的发展演变。

“头”与魏晋六朝人名

魏晋六朝时,“头”多用于人名、小名或字。

用于外族音譯人名。

贺兰部帅蔼头,拥护不遣。帝怒……并势击蔼头。(《魏书·序纪》)

吐谷浑世子贺虏头来朝。(《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将军白吐头二将出海西。(《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河西费也头反,薄骨律镇将击走之。(《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难敌)与坚头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坚头号右贤王。(《宋书·氐胡列传》)

伏连筹乃遣世子贺鲁头朝于京师。(《魏书·吐谷浑列传》)

除上述音译人名,南北朝取名时也多用“头”。取单字“头”为名。

遣统军叔孙头追之。(《魏书·李平列传》)

雍州刺史王谟上表曰:“被敕令臣遣使与杨元和、杨头相闻,并致信饷。”(《宋书·氐胡列传》)

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其弟娄侯篡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列传》)

更多的是以“×头”“大头”“恶头”“六头”为名,还有三音节者。

淮陵侯大头,烈帝之曾孙也。(《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

张大头等各领部拥众二万人。(《魏书·太宗明元帝纪》)

章武颜恶头善卜筮。(《魏书·术艺列传》)

时并州刺史元六头荒淫怠事。(《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

建安王穆六头等出南道。(《魏书·吐谷浑列传》)

尚书郎公孙阿六头使于萧赜。(《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取“虎头”“龙头”为名或小名。

乙丑,皇叔虎头、龙头薨。(《魏书·高宗文成帝纪》)

周达子遵和,小名虎头。(《魏书·阴仲达列传》)

周字彦伦,汝南安城人……祖虎头,员外常侍。(《南齐书·周列传》)

曹虎字士威……本名虎头。(《南齐书·曹虎列传》)

生禽建节将军杨保炽、安昌侯杨虎头。(《宋书·氐胡列传》)

浚小名虎头。(《宋书·二凶列传》)

取“黄头”“白头”“乌头”为名或小名。

子黄头,袭封安定王。(《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

游雅……小名黄头。(《魏书·游雅列传》)

炯……小字黄头。(《魏书·裴叔业列传》)

卢景裕,字仲儒,小字白头。(《魏书·儒林列传》)

房法寿,小名乌头。(《魏书·房法寿列传》)

诏遣安远将军、广川公乙乌头等二军与敕文会陇右。(《魏书·吕罗汉列传》)

还有他用,例如:

薛野,代人也,父达头……达头闲雅恭慎,太祖深器之。(《魏书·薛野列传》)

车路头,代人也。(《魏书·车路头列传》)

地干弟侯头,袭地干职。(《魏书·尉古真列传》)

乙九弟忸头,侍中、北部尚书。(《魏书·穆崇列传》)

离石都将郭洛头拒违不从。(《魏书·穆崇列传》)

与荆州刺史公孙初头等追之。(《魏书·寇赞列传》)

刘仁之,字山静,河南洛阳人……父尔头,在《外戚传》。(《魏书·刘仁之列传》)

子升头,袭爵,后例降。(《魏书·儒林列传》)

殿中尚书叔孙侯头应内直,而阙于一时,泥以法绳之。(《魏书·酷吏列传》)

镇将元意头知罗汉善射。(《魏书·吕罗汉列传》)

庚申,辽东王窦漏头薨。(《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及世祖平统万,炽磐乃遣其叔平远将军泥头、弟安远将军度质于京师。

杨难当寇上邽,镇将元勿头击走之。(《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五月癸未,诏南部尚书黄卢头……考课诸州。(《魏书·高宗文成帝纪》)

公姓独孤,讳信,字期弥头。(《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周》)

上述人名中取“头”字,或为单名,或为双名,甚至三音节,但“头”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即“×头”或“××头”。人名不仅是语言材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情与人们的心理取向。我们试就上述人名材料加以分析,发现魏晋六朝带“头”字的人名至少传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名字体现了人们趋吉避祸的心理。单名“头”,或者“达头”“路头”“尔头”“升头”,以及“大头”“恶头”“六头”,这些名字质朴随意,甚至粗俗粗鄙。这或许与民间有取贱名习俗有关。以贱、丑、恶之字为名古已有之,先秦见于史传的如“堵狗”“虮虱”“史狗”,人们认为取名不避丑恶之字的小孩可以远离灾祸,平平安安,反映人们求吉避祸的心理。少数民族也有认为取贱名长命的习俗,如壮族、土家族。

第二,名字寄托人们的期望和祝福。龙、虎在中国文化中都是吉祥的象征,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象征着高贵、成功、权力,虎则代表着勇猛精进、威武强壮,以“虎头”“龙头”为名或小名寓意吉祥,寄托着长辈的殷殷祝福。以“黄头”“白头”“乌头”为名或小名,则传达出人们希冀孩子平安长大、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第三,人名反映社会的变迁,语言反映社会的变化,人名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镜子。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从南北朝人名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融合的痕迹。上述人名既有少数民族音译的人名,也有非音译人名。非音译的带“头”字的人名焉知不是在音译带“头”字的人名影响下而取的呢?从地域来看,“头”字入名的现象北地居多,多出自《魏书》,中原地区以及南朝也有,可见随着北方民族不断内迁,夷夏互相影响,汉化夷化同时存在。这一时期人名既体现出受汉文化的影响,又带有本民族自身特色,二者糅合在一起。如北周独孤信,字期弥头。“信”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意蕴,脱俗文雅,体现出美好的修养,显然受到汉文化影响,而“期弥头”则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一点不难理解,南北朝政治混乱、文化多元,导致人们在思想与个性上展示出新的追求,因而特色人名纷呈。

第四,人名体现语言的发展。“头”字入名,说明“头”在当时是十分常用的词。先秦“头”作为人名比较少见,如“竖头须”,此外,含“头”的人名多取双音节形式,应与当时骈文盛行、汉语复音化趋势有关。

“头”与魏晋六朝地名

“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大量用于人名,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

大雷戍主杜道欣、鹊头戍主刘期告变,朝廷惶骇。(《南齐书·高帝本纪》)

至鹊头,闻徐遗宝败。(《宋书·武二王列传》)

乃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宋书·礼志》)

甲寅,登牛头山。(《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魏书·皇后列传》)

齐乃栅于虎头山下。(《魏书·傅竖眼列传》)

又南历奸苗北马头山。(《水经注》卷四)

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水经注》卷六)

举水出龟头山。(《水经注》卷三十五)

夷山东接壶头山。(《水经注》卷三十七)

县东有龙头山。(《水经注》卷四十)

鹊头、牛头山、鸡头山、虎头山、马头山、羊头山、龟头山、壶头山、龙头山,这些地名估计是顺应当地地理环境而取。该地与地名中动物的头部形象相似而得名。“壶头山”,因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故名。

某些地名称“头”,结合了“头”自身的语义基础。

大将军亲总六戎,营据丘头……克敌之地,宜有令名。其改丘头为武丘。(《三国志·魏书四》)

宿丘头,旦发于浦口。(《三国志·魏书·与太傅司马宣王书》)

《说文·丘部》:“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尚书·夏书·禹贡》:“是降丘宅土。”孔安国传:“地高曰丘。”“头”本身也处于人体最高处。“丘头”命名应为体现其自然特征,高处隆起之地。

魏武军败赤壁,宣武丧师枋头。(《宋书·郑鲜之列传》)

帝田于邺南韩陵山……至于枋头。(《魏书·太宗明元帝纪》)

“魏武王于(淇)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水经注》卷九)

聞雍州已塞道,屯桥头……维入北道三十余里……从桥头过。(《三国志·魏书·邓艾列传》)

白水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水经注》卷二十)

杨守敬疏:“此《蜀志》姜维所谓阴平桥头也……羌水至桥头,与白水合,则桥头当去二水合流处不远。今阴平桥在文县南门外,跨白水上,盖非古之桥头。”《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此处“关口”与“桥头”并举,“口”有出入的重要通道义,“头”也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古阴平桥头是阴平郡的咽喉要道,以头命名,合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文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故称枋头,河口是重要的地段,称“头”也是为凸显其关键地位。

于是东府、石头、白下、新亭诸城皆溃。(《南齐书·崔慧景列传》)

十六年,都督湘州诸军事……领石头戍事。(《宋书·孝武帝本纪》)

三国时孙吴于今南京西清凉山一带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还有纯粹的地名。如散头、延头、沙头、曼头城、曼头山、盘头郡、头郡。

乃夜渡湖口,至散头。(《宋书·张兴世列传》)

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宋书·谢晦列传》)

蒙逊追德至沙头,大破之。(《宋书·氐胡列传》)

壬寅,高凉王那军到曼头城。(《魏书·世祖太武帝恭宗景穆帝》)

戊申,长孙观军至曼头山。(《魏书·显祖献文帝纪》)

莫折念生遣都督窦双攻盘头郡。(《魏书·肃宗孝明帝》)

槃头郡,领县二。武世,苌举。(《魏书·地形志》)

纯粹的地名,我们不做讨论。

结 语

语言是印证历史的活化石。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都可以从词语记录中探寻当时的风貌。通过对魏晋六朝时期以“头”为构词语素的命名现象进行考察,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文化的、审美的意识形态。以“头”为人名,一方面体现了人们趋吉避祸的心理,另一方面寄托美好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头”字入名,说明“头”在当时是十分常用的词。含“头”的人名多取双音节形式,应受到当时骈文盛行、汉语复音化趋势的影响。地名称“头”,则结合了“头”自身的语义基础。或取形似,或体现其自然特征,或为凸显其关键地位。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几组汉语人体核心词的历史演变与词群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SJA034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宋书魏书小名
分道扬镳
那一片红
奶奶的生意经
一顶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有趣的名字
无言的英雄
My Winter Vacation Plan
宋书寒吴焕琴招贴设计作品
《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