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基本含义、逻辑和研究框架
2023-05-30彭江
彭江
摘 要:
新发展阶段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即高校在线教育形成常态长效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新格局、新生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体系化的理论发展、战略思考和策略设计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命题。文章尝试构建了“1核4圈9维”的分析框架,以支持对这些命题所蕴含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一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假设、逻辑、规律、范式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二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理念、定位、格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战略问题的研究;三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方式、机制、对策等路径问题或者应用性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逻辑;分析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1-0121-09
近年来,在线教育处于教育领域的风口浪尖,各界对其关注度颇高。新冠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被推向教育系统的“绝对C位”[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教育部指出在线教育要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常态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基本共识[2]。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高校在线教育以“战时化”“应急化”“运动化”等为特征的非常态化发展带来了短期化、同质化、粗放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构建立足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后疫情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的常态化发展体系。本文拟对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含义、逻辑和分析框架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促进高校在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创新。
一、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含义
(一)理论来源
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作为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源自两类理论。第一类是专业理论,包括联通主义理论、探究社区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提供技术、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联通主义理论认为网络是大脑的延续,知识可以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也可以储存于网络中,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联通、知识分享和交流,在线教育模式因而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探究社区理论强调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性反思对话,认为教学场域应当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构建学习社区,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和教学存在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是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理论依据。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的形成是大脑、身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身体参与认知过程、身体与环境的具身交互,该理论重新定义了教学场域,是在线教育实现转段升级的创新奇点[3]。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以及时间之中,是对传统个体认知观的超越,将功能系统作为新的分析单元[4],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整体性知识观。
第二类是动力理论,包括新常态理论、教育生态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为高校在线教育获得系统性持续性动力、实现常态长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新常态理论认为事物发展贯穿否定之否定的“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主线,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贯穿这一主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和战略部署,要求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高等教育领域贯彻新常态决策,正在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公平均衡的新常态发展。循此理论,高校在线教育也必然迈向新常态。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与环境共同构成耗散结构生态系统,具有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各要素之間进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圈建设、生态功能发展是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拓展性系统理论依据。战略是指导全局的方略。战略管理理论将战略思想拓展到经济领域,关注在全局上思考企业环境下组织和行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表达、实施和评价,该理论为高校在线教育树立战略思维、拓展全局眼光和长期视野、走向常态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支持。
(二)基本含义
总结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含义,需要明确“常态”“非常态”“新常态”“常态化”等相关概念的含义。高校在线教育的常态指高校在线教育发展和运行的正常、平常的状态,是高校在线教育在大部分时间中的状态。高校在线教育的非常态指其不正常和不平常的状态,是在较短时间中的状态,是高校在线教育从常态走向新常态的中间环节,是过渡形态。新常态意味着从过去向全新的转变,呈现出全面、持久、深刻的特征,亦是调整、转型、升级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现阶段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5]。高校在线教育新常态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新常态为大背景。高校在线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系统出现失衡,就会进入过渡性的非常态,进而由非常态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即新的正常的状态和态势,这就是新常态,它相较旧常态,是发展了的常态,具有进步意义。高校在线教育新常态,既不同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发展状态,更不同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暂时性、过渡性发展状态,而是面向未来、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称为“2035远景目标”)的新常态。
常态化是事物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的过程及结果,是事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即高校在线教育形成常态长效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新格局、新生态的过程及结果,也即高校在线教育从旧常态、非常态转变为新常态的动态过程及结果:处于正常和平常状态的程度较高,有能持久起作用的推动力量和运行机制,发挥的价值也是持续的,并能不断提升进化。
常态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贯主张和做法,是教育发展的主导形态。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高校在线教育发展形态、模式和范式,是高校在线教育对标2035远景目标、保持新常态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是高校在线教育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战略,是高校适应、把握、引领在线教育新常态的大逻辑。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的过程,也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完成在线教育调整、转型、升级等演化,迈向在线教育新常态的过程。
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一种发展状态,也是一种常规化、自然化、和谐化状态。高校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具有以下特征: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协同、融合、创新、能力发展等长效机制为基本保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激发和增强发展动能的基本途径;以教学实践的常规性、日常化、稳定规范的安排为基本的工作状态;以“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为基本的工作要求;以常规性的规范和要求适应内外部的复杂多变;以坚持不懈、常抓常新,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日常性的行为方式为关键。
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作为一种新范式,具有以下基本导向。第一,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高校在线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是接续的,每一个时间点、时间段都不留白缺席,具有进阶性。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全向性。高校在线教育的空间安排要具有延展性,渗透于所有类型的教育教学空间场域。第三,内容上的多样性。高校在线教育要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将各种有益的教育教学资源、知识要素、信息渠道等进行优势互补,提升在线教育基因、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四是形式上的实效性。高校在线教育在工具和手段上发展融合新兴信息技术,在方式和模式上推陈出新,都应以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育人成效为基本原则。这四大导向与非常态化发展的“对付式”“救火式”“碎片化”“短期性”等特征相对,总体上强调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效度;强调突破意识和眼界的局限性,树立全局观念、动态观念、整体观念,没有上限地推动高校在线教育长期健康發展;同时强调防止目中无物、好高骛远,树立一线思维,与国家、地方和高校的实际需求贴紧靠实,促进高校在线教育取得可持续的实效。
二、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历史逻辑
(一)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在线教育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传统教育、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教育等阶段,目前进入智能化阶段,其中高校在线教育从形态来说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起步期。1999年,我国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标志着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开始起步,不少高校共享师资力量建设网上大学,此时的教学形态属于传统的网络教学,重点是在线教学资源管理与服务,特点是以教学资源展示和提供为主,实质是学习资源中心。
二是旧常态化发展期。从21世纪初到2020年,主要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阶段。尤其是以2012年开始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运动为标志,高校在线教育在近十年来呈现不断增长之势。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在“互联网+教育”的带动下,MOOC、SPOC、云课堂、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形态不断发展,高校开始独立或联合企业建立在线教育网站,打造在线教育平台。本阶段的重点是基于学习过程管理的网络化教学和任务化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点是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将教学管理与学习任务相结合等。
三是超常规发展期。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高校师生普遍参与和经历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高校在线教育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非常态化发展阶段,一直持续到目前。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1 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 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6]。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在线教育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互联网+”智慧课堂成为趋势,借助新技术的各种形式的“直播”教学提升了同步在线教育的发展,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常见,教学的多终端与多场景特征越来越明显。
四是常态化发展期。在线教育需要且必然从“新鲜感”转向“新常态”。对标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愿景,常态化的高校在线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的重要形态,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共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导向,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被动的“在线”转向基于内在需求的“在用”“在学”[7]将成为根本驱动力。
(二)历史发展脉络
从事物的历史发展中发现其脉络走势,有利于对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把握。高校在线教育大致有两条历史发展脉络,均指向常态化发展路径。
一是“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发展脉络。数字化发展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优先选项,是高校在线教育走向常态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在线教育的数字化转换就是将教育信息从物理或模拟形式转换为数字形式;数字化升级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升级教育信息,简化教育流程;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高校在线教育的价值主张、战略、运行等的整体优化和转变。新冠疫情加快了高校在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高校在线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数字颠覆”,数字化转型契合了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走势,也将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提供助力。
二是“边缘→辅助→支撑→引领”的价值发展脉络。高校在线教育的价值从次要走向重要、价值发挥从不明显到显著的过程,也是高校在线教育逐步走向常态化的过程。高校在线教育最初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不受重视,或者被动发展。无论是早期的网上大学,还是之后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都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工具成为大学课程的衍生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未引发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根本性变革。随着高校数字化转换和升级的推进,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传统教学形态的辅助力量,获得的关注更多,但人们仅仅把在线教育视为传统教育之下的次级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的补充,在线教育在高校中的影响和作用仍然有限,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随着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来临,在线教育迎来大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传统教学形态的补充,更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础支撑,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在第四次数字变革的推动下,在线教育正重塑学校教育形态[8],成为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颠覆力量,成为“课堂革命”和“质量革命”的孵化者和引领者,成为高校教学形态和生态变革的主力军。新冠疫情进一步提升了在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线教育不仅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态和基本的教育教学形式,成为教学体系中的“基本方式”,更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的环境,变革了教育的方法模式,重塑了教育的基本局面,还创新出诸多变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前所未有地丰富多彩。
(三)历史发展启示
一是高校在线教育从旧常态和非常态走向新常态是大势所趋,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历史规律看,常态才能长久,常态才是历史的主流。高校在线教育的非常态具有历史偶然性,终究会消落于常态或转化为常态,或者说非常态是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的中间环节,是对常态化的一种平衡。
二是高校在线教育走向常态化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发展、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引导、人员信息素养提升、机构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等历史条件。在线教育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伴随着互联网从1.0走向2.0和3.0,伴随着学生学习从规模化走向个性化、进而走向自适应化,伴随着教师从主导者走向辅导者、引导者和陪伴者。
三是高校在线教育走向常态化具有历史意义。在线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其走向新常态,并非一时之举,也绝非偶然。背后的历史考量在于,在发达国家,在线教育已经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只有跨越过渡型的“超常规”发展模式,探索更稳健持久的“新常态”发展模式,才能跟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潮流,才能更有利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在线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被赋予重任,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常态化发展中更将勇挑重担,肩负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三、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现实逻辑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审视现实可以发现,高校在线教育走向新常态也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当前,在线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升级和教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抓手[9]。在线教育将持续对高等教育和高校产生全面系统的影响,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未来,必然走向常态化,其现实逻辑有三重。
(一)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推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层出不穷,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6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各国纷纷推出教育信息化战略,引领教育变革,世界各地的高校在线教育不断发展。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新一轮互联网+教育战略布局,抢占在线教育先机,以此持续增强本国高等教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0]。例如,美国完全在线课程和完全在线专业在高校教学中占比越来越大,完全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日益成为美国高校在线课程的主流形式[11]。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新常态,2035远景目标的确立使各行各业有了更明确的历史方位感,也为各行各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新冠疫情对世界和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倒逼高等教育变革。这些宏观变量对高校在線教育带来了现实挑战。
同时,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新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国家战略的出台,为在线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在线教学在过去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并将持续在高等教育领域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12]。国家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发展,近几年政策支持、引导、规范的力度显著增强。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将高校在线教育上升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13]。2018年,国家出台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其中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成为一流课程的主要形式。同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9年1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重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教务、师训、教管等教育形态的重塑。2019年9月,教育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在线教育明确为“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推进在线教育常态化”。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在线教育的规范发展进行专门指导。2020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2020年7月,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在线学习服务师”等9个新职业。2020年11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纳入“十四五”规划。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规范高校在线教学管理的22条意见。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在线教育应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加快由‘新鲜感向‘新常态的转变,推进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14]面对时代性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高校在线教育必然会选择迈向新的常态化发展。
(二)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战略部署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提档升级提出了战略需求。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具有服务支撑相关国家战略和带动引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变革的战略价值,长远布局在线教育、推动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部署。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新常态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的战略需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1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速推进“互联网+教育”,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在“互联网+教育”战略下,在线教育在终身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线教育的价值在于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在线教育天然具备实施“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优势,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在线教育具有跨界性和正外部性,其社会公共性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条件。推进质量革命和课堂革命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教学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革命,其常态化发展必将推动课堂革命和质量革命走向深入[15]。我们在意识和战略层面均应高度关注高校在线教育发展,持续将高校在线教育发展当成国家战略来抓,引导高校在线教育向常态化高质量高效发展。
(三)破解突出问题的现实需求
高校在线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存在各种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不论是在国家宏观层面,还是高校和企业的中观层面,以及师生教学行为的微观层面,在线教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问题一直层出不穷。在国家层面,政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时”安排应急性反应特征明显,对“战时”的关注大于对“平时”的关注,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在线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和长期部署;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度低,缺乏支持在线教育常态发展的政策和配套制度;全国统筹不够,可能会造成新的“数字鸿沟”和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差距[16]。在机构层面,不少高校把在线教育当成应急之举,被动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在线教学的工作安排;企业在独立开发或与高校的合作中过于关注获利,对在线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要求热度不高;高校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缺乏协作,给师生带来适应性困难。在个体层面,不少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和在线教学经验,在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力状况不够理想;存在师生面对面交流缺失、互动性差等学习障碍或困难。
从教育体系的角度看,高校在线教育存在专门研究缺乏、理论建构薄弱、理论指导缺失、思想理念较为混乱等问题,还有数据和隐私泄露、知识版权受侵等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以及“技术在场”掩盖学习规避、技术误用致使价值湮没、交互迷失导致情感缺失和技术“集置”产生教学异化[17]等“教育消弭”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高校在线教育发展存在理论薄弱、能力不强、质量不高、碎片化、短期性、粗放失衡、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对此,高校在线教育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常态长效机制,久久为功,稳定地、规律地、持久地进行建设,持续发挥作用,常态化发展应属必然。
四、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研究框架
(一)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体系
近二十年来,在线教育一直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相关实践和研究更是骤然升温。这些实践和研究较为偏重经验性和细节性问题,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现象。在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热度必然回落,但在线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在线教育今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根本性。体系化发展成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需要对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体系进行一体化、贯通式、反思性建构,提炼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议题。
有学者指出,对于高校在线教育的未來发展,应该建立起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全方位认知框架[18],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战略与战术相结合,做好思考与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19]。笔者认为,从纵向结构角度看,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战略、策略三个基本层次,相应的体系发展包含理论发展、战略思考、策略设计三大基本议题。
三个基本层次从上至下相互作用、支持,构成纵向闭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理论为思想层次,处于上层,指导着战略和策略,体现和发展于战略与策略中;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战略兼有理论和实践属性,处于中间层次,优化和促进理论发展,决定和指导策略,是理论和策略的中介;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策略以实践为指向,处于下层,对理论和战略起支撑、反馈作用,是理论和战略的具体应用,也是对理论和战略的检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层次不断迭代更新和螺旋式上升,保持着能适应环境变迁的动态平衡。相应地,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的理论发展、战略思考、策略设计三大建设议题也层层递进、相互支持。
其中,理论发展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工作。新冠疫情期间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实践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改变了高校的教、学、管、评和教学形态,高校在线教育不可能回到从前,其新常态不同于疫情发生前的旧常态,更不同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需要对其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揭示,归纳“动态能力发展”等相关的基本范畴,分析总结基本假设、影响因素、重要命题、一般规律等基本的理论要素,搭建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为战略思考和策略设计提供指导。
战略思考是理论指导下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方向性工作。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是新冠疫情期间的应急之策,更是战略之选,具有显著的战略属性,需要对高校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进行战略审视,规划好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格局等基本战略进路。发展理念上,高校要形成先进的指导思想,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原则;发展定位上,高校应对接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远景目标,根据自身办学愿景和实际办学状况,形成清晰的在线教育中长期发展愿景,确立在线教育推动“课堂革命”“学习革命”“质量革命”等发展使命,制定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发展目标以及质量发展、能力发展、制度发展等分项目标;发展格局上,要思考谋划支持高校在线教育日常化、规范化、持续化发展的任务、结构和模式[20]。
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是理论问题、战略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应用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将理论和战略付诸实践的路径、方式和方法。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策略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员的素质和思想观念、机构治理能力、组织文化、资源状况、信息沟通、控制与激励制度等因素,采用行政推动、机构重组、流程再造、监督与激励、文化感化等方法,开发“战略执行系统”“行动控制系统”等工具,设计基于知识逻辑和育人规律的教育对策、基于权力逻辑和治理规律的行政对策、基于竞争逻辑和价值规律的市场对策、基于创新逻辑和科技规律的技术对策等相结合的多元对策。
(二)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分析框架
对于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分析研究,学界多采用技术或者教育的一元化思维,或者技术与教育的二元思维,在方法论上具有局限性。高校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涉及输入、过程、输出和背景等众多环节和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处的层次和发挥的功能不一,需要构建一个秉持多元化思维、具有统整作用的研究框架以方便进行基本的分析。高校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用分层分类的圈层思维和系统理论的结构层次思想,根据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抽象生态圈层的理想类型,并按照各圈层的启承关系,构建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前文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构建形成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1核4圈9维”的分析框架(见图1)。
其中“1核”为处于轴心位置的“教学”,“4圈”分别为从内至外支撑教学的“本体圈”“品质圈”“环境圈”和“系统圈”,“本体圈”由“个体”“机构”“技术”构成,“品質圈”由“能力”“质量”“制度”构成,“教学”“个体”“机构”“技术”“能力”“质量”“制度”“环境”“系统”构成“9维”。该框架模型依据教育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建构,有如下内在逻辑。
教学是高校在线教育系统的核心活动和逻辑起点,处于模型的内核位置。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是检验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基本尺度。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坚持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基本原则。
围绕教学活动的第一圈层为本体圈。本体是高校在线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本原和主体,包括个体、机构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个体是机构和技术的主体,技术是个体和机构的赋能者,机构是个体和技术的承载者,三者共同发动和维持教学活动。个体包括:与在线教育相关的高校人员,如师生、管理人员;平台机构人员,如平台技术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政府机构人员;中介评估机构人员等。机构包括承载和支持在线教学活动的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技术包括支持高校在线教学的信息、计算、沟通、连接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工具、方法、标准、规范等。
围绕教学活动的第二圈层为品质圈。品质是高校在线教育所具有的品性和实质,是高校在线教学活动及其本体呈现独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包括能力、质量、制度三个基本要素。其中能力决定动力性品质,质量决定合目的性品质,制度决定合规范性品质;能力影响质量、支撑制度,质量定义能力和制度,制度保障质量和能力。品质圈从根本上定义本体圈和教学内核。
围绕教学活动的第三圈层为环境圈。环境是高校在线教育实施和发展的各种支持性因素以及基本条件,它们对高校在线教育的各个主体及其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校在线教育的环境包括信息、物质、心理、社会、文化基本要素,为教学活动、本体圈和品质圈提供支撑,是整个高校在线教育系统的中介性圈层,联系系统内外,是系统输入和输出的通道。
最后是处于最外层的系统圈,这是从宏观视角涵盖前述所有圈层和要素的虚拟圈层,是因理论分析需要而构建的整体性圈层,以承载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所强调的开放性、交互性、整体性和动态性。
展望未来,建议针对以上“1核4圈9维”加强以下三方面的重要问题研究:一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假设、逻辑、规律、范式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二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理念、定位、格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战略问题的研究;三是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方式、机制、对策等路径问题或者应用性问题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促进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左寒松,安俊超,樊洁,等.在线教育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8):113-114.
[2] 郭璨.在线教学时代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重构:何以必要与可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9):50-58.
[3] 刘革平,王星.虚拟现实重塑在线教育:学习资源、教学组织与系统平台[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87-96.
[4] 陈锦昌,刘菲,陈亮,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移动学习游戏设计原则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60-66.
[5] 赵宇,陶花.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内涵与特征的再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28):184-188.
[6] 教育部.全国103万高校教师已开设107万门在线课程 类型多样形式丰富[EB/OL].(2020-05-14)[2022-06-01].http://news.cctv.com/2020/05/14/ARTICoS1ueBBbqxbAPl98mnJ200514.shtml.
[7] 钟柏昌.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根本问题与教育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1(6):15-22.
[8] 本刊编辑部.“在线教育重塑学校教育新样态”专辑[J].人民教育,2020(Z2):29.
[9] 李森,高静.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50-58.
[10]刘振天,刘强.在线教学如何助力高校课堂革命?——疫情之下大规模在线教学行动的理性认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7):31-41.
[11]钱玲,徐辉富.美国在线教育发展动态与走向——CHLOE 4的要点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20(4):24-36.
[12]ELAINE A I,JEFF S.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Newburyport: Sloan Consortium,2013:17.
[13]赵磊,朱泓,马红亮.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50-55.
[14]吴岩.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J].中国教育网络,2020(5):12.
[15]丁若浩.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特征、双重博弈与发展进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101.
[16]赵帆.“疫情时代”在线教育舆情之观察[J].新闻采编,2021(2):38-40.
[17]刘敏,于凤丽.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7):15.
[18]郭文革.在线教育研究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陷阱”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20(9):146-155.
[19]本报评论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16(1).
[20]季托.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2-88.
Normal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ic Meaning, Logic and Research Framework
PENG Jiang
(Center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
The normalized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is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forming a new form, new pattern and new ecology of normal, long-term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practical necessity. Systematic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tactics thinking and strategic design are the basic propositions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uil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1 core, 4 circles and 9 dimensions”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of important issues in these propositions. Firs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hypothesis, logic, law and paradigm of the normalized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positioning, patter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normalized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hird is the research on the way,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and other path problems or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the normalized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education; normalized development; logic; research framework
(编辑:刁胜先)
收稿日期:2022-08-07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发展阶段高校常态化在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K22YG209176);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在线教学常态化发展体系建设策略研究(223253)
作者简介:
彭 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8671599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