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藏清代《行乐图》辨析
2023-05-30王政莉
王政莉
关键词:庄锡级 行乐图 大店庄氏
孔子博物馆藏书画文物大多来自曲阜衍圣公府的孔府旧藏,以前受到条件限制,众多的书画文物只能深藏于库房,展览及研究的条件都不太具备。孔子博物馆建成以后,这些往日尘封的文物终于得到了系统的整理,一些书画文物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辨识。其中一幅清代的《行乐图》横幅,过去一直没有识别出主人公为何人,现在依靠图中的题词及相应的文献资料,或可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清代《行乐图》横幅
行乐图是肖像画的一种,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它将人物置于真实场景之中,具有非常强的写实风格。因此通过行乐图不仅可以了解到主人公的生活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艺术、道德理念及社会风俗等。尤其行乐图主人公喜欢请亲朋故旧、同僚下属等在图上题诗留字,更增加了行乐图的文化、史料等价值。
孔子博物馆藏此幅《行乐图》(图1)为纸本设色,图中一老者大约六十岁左右,身穿长衫,脚着皂靴,面部清瘦,神情坚定而淡然。老者右手执一黑色羽扇置于膝上,左手拿着一卷书靠在胸前,端坐在一大木桩之上。身后放着书籍。左侧几竿修竹,互相掩映。竹子旁为一长方形石凳,凳上放着书籍和三足鼎,鼎中放拂尘、三个卷轴,鼎旁为一形似花瓶的笔筒,筒中两只毛笔。筒旁还有砚台和茶壶。主人公右侧不远处为河流,河边几处山石,围着栏杆,河上小桥上立着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短发,身穿淡绿色长衫,面向老者,肩上扛着一株荷花。远处竹林幽幽,山石渺渺,意境悠远宁静。整幅画层次分明,用色淡雅,十分富有文人气息。
《行乐图》上没有题字、落款等可以识别主人公身份的信息,但是图的左上方有萧云经、洪祖诒及钟祖彤三人的题诗。题诗虽然对主人公的介绍不多,但是通过此三人的个人信息以及题诗中涉及主人公的地方,依然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三首题诗,从右向左依次为:
锦云一片东山来,东山昔多清鲠才。
平生所尚在耿介,不以繁华争苍埃。
绿阴满天竹无数,绿阴覆地石可踞,
左偎以石右倚竹,乃是吾公读书处。
吾公通籍卅四年,秋曹折狱呼青天。
举朝称能帝嘉善,一郡先着三晋鞭。
三晋素车催白马,衡门苦读蓼莪篇。
忧乐后先在怀抱,持节再泛西江船。
西江之水清可喜,游此地者誓此水。
政绩直追赵(清献)与王(文成),
清风亮节官声起。我曾谒公东湖边,
神采萧闲望俨然(河东会馆初次谒公)。
晤谈之顷见经济,和霁若坐春风前。
雨旸燥湿问风俗,民瘼在在关心田。
逼人岁月瞬三载,观公政成我来虔,
但听道路碑在口,舆论啧啧颂公贤。
吾公下车初驻足,吏治民风为一肃。
读书根本贵实用,露冕巡春不碌碌。
去期已及我将行,阶前载拜生离情。
三载牧民呼员员,愧无教养到苍生。
临行公出图一轴,公言退食享清福。
試看手执荣利权,有书谁复还能读。
读书难得宰官身,福地琅嬛夙有因。
他年身入名臣传,循吏儒林合一人。
落款:晋阶都转大人命题,壬辰七月二十日,萧云经呈稿,时授篆归省治装有日矣。
印文两方:云间萧云经,卿台。(图2)
一麾出守镇虔州,筦领山川据上游。
最爱簿书闲料理,放怀依旧托清幽。
石古每传神澹冶,竹多长映影萧森。
一般清趣谁能似,当作人间鹤与琴。
绕座欣看谢俗埃,好将吟咏寄徘徊。
奚童也解呈诗料,手捧红莲带露开。
名儒循吏播高风,喜入丹青点缀中。
万物静观都在抱,定知此乐与民同。
落款:壬辰五月题,请晋阶都转大人诲政,洪祖诒谨呈稿。
印文两方:洪祖诒印,磊公。(图3)
琅琊自古人文薮,历代名臣多出守。
王颜世族今虽传,那及漆园流泽厚。
少年黄甲为部郎,一麾列郡历大行。
公才公望兼而有,政绩不让霍与张。
一琴一鹤移岭北,万叠山川壮颜色。
源洁流清政不烦,不任以刑重以德。
贺兰山前章贡清,其间接踵多名卿。
南华家学原有本,后先媲美王文成。
濂溪爱莲陶令菊,卓哉太守兼好竹。
忘情轩冕入丹青,秋水长篇供玩读。
龙孙凤尾饱属目,从此日报平安福。
不啻山阳与渭滨,化工扫尽东海尘。
劲节忠贞并洁己,但见八境皆阳春。
落款:辛卯孟夏,晋阶都转大人钧诲,钟祖彤谨题。
印文两方:祖彤私印,廷锡。(图4)
首先,题诗的三人都可以查到其个人信息。萧云经,上海人,字卿台,又字曼公。少年时就十分聪明,十二岁就可以作诗,并可以将他父亲的诗词稿件录成帖。后来以国子监生员的身份,通过捐助军饷的方式当上知县。咸丰、同治年间,其母去世,苏浙大吏以军务繁忙为由,没有让他回家丁忧。从军十五年,以军功获三品顶戴,被派往江西的饶州、九江、南昌等地征收厘税。在江西赣县为知县时,因为西方人修建教堂,遭到地方绅民的反对,萧云经下令西人将教堂拆毁,禁止胥吏下乡勒索百姓,修复桥梁,创办云龙书院。调到龙南县以后,教授当地百姓种桑养蚕,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光绪戊戌年(1898)上疏请求辞官回家乡,不许,仅给了三个月的假期,不久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著有《天悔阁文集》《怀湘阁诗集》。
洪祖诒(1850~1894),字梅孙,号磊公,安徽歙县人。邑庠生,试用通判。担任过江西即补督粮府一职。在职期间,奉命办公,谨慎勤勉,深得民心。离任时,民众赠他德政牌伞。工诗词,精通篆刻,所书小篆尤为古雅。
钟祖彤,字廷锡,广西贺县人。天资聪颖,举止矜持,工篆刻及书法,尤其擅长篆书。二十二岁时补博士弟子员。因为屡试不第,投笔从戎。同治十三年(1874),由于贵州发生暴乱,遂前往贵州,受到上司的赏识,留在贵州襄理军务。贵州平定后因军功升任知县,加同知衔。后被调往江西,先后担任长宁、新淦、南康等县的知县,在任期间,兴利除弊,受到百姓爱戴。在南康县兴办学校,清理积案数十起。后以年老致仕归乡,卒年七十七岁。
从三人的履历可以看出,三人皆生活于清朝晚期,都曾在江西为官。三人题诗的落款时间,萧云经、洪祖诒皆是壬辰,根据他们生活的时代,应为1892年;钟祖彤则为辛卯,即1891年。因此此幅《行乐图》所作时间应该为1891年或之前。且三人的落款无论是写命题、诲政或者钧诲,都写了“晋阶都转大人”,所以“晋阶都转大人”应该就是《行乐图》的主人公。晋阶,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晋升官阶;都转是清朝的官职都转盐运使的简称。清朝主管各地盐务的机构为都转盐运使司,其长官称为都转盐运使,又简称都转,从三品。其设置为直隶、山东、奉天、两淮、两浙、广东及四川各一人,江西、江南、福建、河南等地各设盐法道一人。萧云经题诗先写“一郡先着三晋鞭”,三晋即山西,说明《行乐图》主人公曾在山西为官,后面又有“持节再泛西江船”之句,洪祖诒题诗首一句即讲“一麾出守镇虔州,筦领山川据上游”,虔州即赣州,说明《行乐图》的主人公后又在江西赣州为官,但是清廷在山西和江西都没有设置都转盐运使一职,而且三人落款时又都加了“晋阶”一词,则都转盐运使应该是他的加衔,加衔是朝廷给官吏的高于其本职的荣誉头衔,以表示嘉奖或尊贵。拥有加衔的官吏可以享受此加衔的待遇,但是实职没有变。萧云经等人题诗以“晋阶都转大人”相称,应该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其实际职务应该比都转盐运使低。
另一种则有可能是此人的字或者号,古时人称呼对方,一般以此人的字或者号再加官阶,因此究竟何种情况,尚需商榷。
除此之外,萧云经的题诗中还提到“吾公通籍卅四年”,通籍源于汉代,将官吏的名称、身份等信息写在竹片上以后,悬挂在宫门外,官吏想要入宫需要核对无误后方可进入。后世通籍衍伸为进士及第、初仕为官或官阶晋升等意,因此,以萧云经题诗的1892年推算,1858年肯定是《行乐图》主人公十分重要的一年,但是暂不能确定究竟是何种情况。钟祖彤的题诗则提到:“琅琊自古人文薮,历代名臣多出守。王颜世族今虽传,那及漆园流泽厚。少年黄甲为部郎,一麾列郡历大行。”庄子当过漆园吏,后世便常以漆园指代庄子,而后面的诗则提到“南华家学原有本”,南华指的是庄子的《南华经》,将其称为《行乐图》主人公的家学,可知《行乐图》主人公姓庄;古代进士及第的名单写在黄纸上,故以黄甲指代进士及第,少年黄甲即指他少年即进士及第,又曾在中央六部当过郎官,后来出任外官。
三首题诗,洋洋洒洒写了很多,通过分析诗句可初步得出一些关于《行乐图》主人公的信息情况:姓庄,生活于晚清时期,进士及第,任过中央六部的郎官,在山西和江西赣州任过职。而根据落款则可得出两种结论:一、有都转盐运使的加衔;二、因“階”是阶的繁体字,故他字晋阶,乃是山东莒南县大族庄氏家族的庄锡级。
二、因缘际会,现于孔府
孔子博物馆藏有另外一幅清代的《行乐图》,与此幅《行乐图》相似,也是只有题诗而无主人公确切的身份信息,笔者通过题诗及相关资料,确定其主人公为河南彰怀卫道道员庄瑶,其《行乐图》乃是其后人翰林庄陔兰到孔府任教时带来。庄锡级正是庄瑶的次子,是否庄陔兰同时将父子二人的《行乐图》带入孔府?虽然缺乏详细的资料记载,关于庄锡级的个人资料也不多,但是民国版《重修莒志》中有其传记,梳理其传记再辅以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其生平与题诗非常契合:
庄锡级,道光五年(1825)生,光绪十八年(1892)去世,字晋阶,号雨航,以书法见长。山东莒州大店(今山东莒南县)人,为庄氏第十二世祖。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位列二甲第八十九名。历任刑部四川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秋审处坐办、律例馆提调等职。后外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做事明敏识大体,平息清兵因克扣军饷而导致的骚动;大同受旱灾,莊锡级多方赈济,百姓多受实惠。
以政绩加三品衔并赏戴花翎。因母亲去世,丁母忧去职。
丁母忧结束后,庄锡级被任命为江西赣州府知府,兼署吉南赣宁道,正四品。为官外严内宽,时江西木材门税重于关税,故有将关税改为门税之议,导致木材商人罢市抗议,锡级为保护商人利益据理力争,终平息风波;时逢票匪谋乱,祸连无辜,锡级不仅擒获其头目,还解救了被胁迫的百姓,境内治安为之好转。终因官务繁忙,积劳成疾,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锡级去世以后,江西的士民商人无不为之伤心哭泣,灵柩回籍的路上,送行之人塞满道路。其为官三十多年,而没有官宦习气,任职之处,百姓皆受惠,都称颂其为“山左莒邑庄公”。
通过梳理庄锡级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出,他姓庄,钟祖彤题诗说他“南华家学”是无误的;庄锡级三十一岁进士及第,看似与“少年黄甲”句有冲突,但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十分严格的,好多人穷尽一生连秀才都不一定考上,故唐代就有“五十少进士”之说,庄锡级三十一岁就进士及第在封建时代也算年轻的了,而且作为对其恭维之词,也不足为过;庄锡级在刑部任过职,与“为部郎”一句也是相符的;庄锡级在山西大同当过知府,正合“一郡先着三晋鞭”之句;他1856年进士及第,虽然与洪祖诒说他在1858年通籍相差两年,但是因为中间相隔了三十多年,题诗者记忆有误也是可能的;庄锡级在江西当过知府,并兼任吉南赣宁道,为正四品,驻地为赣州,萧云经曾在江西赣县、龙南县任职,皆隶属于赣州府管理;洪祖诒任过江西即补督粮府一职,管理南昌等地的漕运;钟祖彤当过南康等地的知县,即是归赣州管理,因此,题诗的三人与庄锡级不仅同在江西为官,且都离赣州不远,故能在《行乐图》上题诗。
综上所述,庄锡级,字晋阶,虽然其所担任的吉南赣宁道为四品官,山西和江西也都没有设置都转盐运使一职,但是他在山西大同为官时,因政绩优异,被加以三品官衔,都转盐运使正是从三品官。封建时代对官吏官阶官衔的管理非常严格,为他题诗的三人皆是朝廷官员,绝不可能落款他没有的官衔。况且三人皆是应锡级之邀题诗,若落款有误,锡级肯定会指出来改正;锡级1856年进士及第,在中央六部的刑部任过职,外放过山西大同、江西赣州为官,处理冤狱,平息士兵骚动,赈济百姓,解决商人罢市风波,擒获匪目,政声卓著,与《行乐图》三首题诗所写内容基本符合。1891年时庄锡级六十七岁,《行乐图》主人公的年龄也差不多六十岁左右的样子,这与庄锡级的年龄也是相符合的。因此,可以确定,《行乐图》的主人公就是庄锡级。
三、结语
庄氏家族在山东莒南县大店是名门望族,其五世祖庄谦是明代万历年的进士,也是家族中第一个考取功名之人。到清朝中期时,庄氏家族更加兴旺。庄瑶与儿子庄锡级皆中进士,更是成为庄氏家族的荣耀。明清两朝,庄氏家族共出了八名进士,十四名举人,岁贡、恩贡生等有三十四人,担任各级官吏者也有接近二百人,家族声望在鲁西南地区十分显赫。近年来,其家族的科举成就、家族教育、家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庄锡级的父亲庄瑶,一生为国为民,勤于政事,受到过道光皇帝的褒奖,父子二人皆有政声。因此父子二人的《行乐图》皆收藏在孔子博物馆之中实属难得,而这与其后人、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老师翰林庄陔兰是分不开的。庄陔兰也是庄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汲汲追求于救国救民,只是生逢末世,无力回天。晚年到曲阜任教于孔府,身边可能就带着他敬仰的二位先祖的《行乐图》。他为衍圣公孔德成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身故之后就葬在了曲阜,因此孔府中不仅珍藏着庄陔兰许多的书法作品,其二位先祖的《行乐图》也一并留在了孔府,成为孔府珍藏中又一笔宝贵财富。
时隔百年以后,借助于《行乐图》的题诗及相关资料记载,《行乐图》的主人公的身份终于明晰,这对研究此幅《行乐图》、研究庄锡级以及庄氏家族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