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研究

2023-05-30刘素素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

摘 要:民营企业家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我国的法定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突出体现,更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价值统一性的必然要求。通过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路径的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构建“四个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张謇式企业家培育机制,创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创新社会责任信息互通机制和完善企业家政治安排机制的综合架构,推动和优化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企业社会责任;四个机制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重要贡献者。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这一重要市场主体的托管人和执行者,在市场经济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民营企业家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我国的法定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突出体现,更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价值统一性的必然要求[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民营企业家如何应对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多产值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苏州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重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居江苏省首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苏州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向社会捐赠总额超10亿元,参与精准扶贫、抗击疫情、环保公益和稳经济促就业等行动,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苏州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多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树立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杆。

本课题以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家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月至8月在苏州地区选取10家民营企业,对企业的创始人或董事长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梳理,结合新发展阶段这一大背景,以组织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家拥有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方式路径,以及统战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

一、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观的内涵、现状与特点

本课题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开展对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考察。截至2022年10月,苏州共有民营企业71.8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相较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履行能力。基于此,课题组依据苏州地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指标,选取排名在前200名的民营企业,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所在区县、创立时间、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等因素,最后确定10家企业,邀请企业创始人或董事长参加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如创始人或董事长无法出席,则由其指定的企业高管代为接受访谈。访谈时间为45分钟至70分钟,访谈对话全程录音并进行文字转录。运用“主题分析法”,将访谈内容按不同的维度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研究的样本异质性较强,涵盖面较广(见表1)。

(一)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观的内涵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与企业发展的阶段特性密切相关。在企业创立阶段,社会责任观主要体现在“让企业生存下去”和“使企业能够获得稳定发展”。当企业渡过初创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社会责任观逐渐过渡到“回应国家与社会需要”“成就客户”“产(实)业报国”和“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普遍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使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面临巨大的考验,因此,社会责任观更加强调“义利兼顾”和“企业创新”。被访企业家尝试使用较为简洁和凝练的语言描述新发展阶段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回应国家与社会需要、产(实)业报国、成就客户、义利兼顾、企业创新等方面。

(二)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因此,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不只是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而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家身上人格化的体现[2]。调研数据显示,10名企业家都高度认同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观点。他们普遍认为,企业除了要完成经营和生存这一根本要务之外,还应该在各自领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位企业家回顾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秉承的社会责任观,分享了自己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所有被访企业家通过视频、文本等方式向课题组展示了他们近些年来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举措和业绩。其中,举措主要集中在慈善捐助与救助、教育支持与发展、弱势群体帮扶、员工关爱与发展等层面。8家被访企业已在A股或港股上市,其中有5家企业均设立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专职部门,负责设计、运营和管理具体事务。5家企业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其中4家企业基金会工作人员由企业员工兼任。5家基金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大部分事务,目前都在稳定运营。

(三)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领域的结构厘定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波动程度不断加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业政策、强化企业发展动能转换的创新驱动政策,以及有效提升市场活力的一系列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不断出台。这些变化引导企业调整包括社会行为在内的相应行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主导着企业的社会行为。学术界、国际组织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界定各有不同。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结构,将企业家社会责任归纳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主要包括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保障企业发展;法律责任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国际通用标准和行业规范等;伦理责任包括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自然环境和参与社区建设;慈善责任包括对需要帮助群体的资助等。上述社会责任领域的建构对于分析和理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他们对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四大领域的认知呈现怎样的特点?本研究通过设计问卷,请企业家从“时限性”和“紧迫性”两个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四大领域作出判断。结果顯示,被访的10位企业家均表示已将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四大领域的社会责任履行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在表达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紧迫性的判断结果中,企业家对法律领域的社会责任感到紧迫性最高(90%),其后分别为经济领域(80%)、伦理领域(60%)和慈善领域(30%)。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家没有将慈善领域的社会责任视为“紧迫性高”。

二、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路径

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新发展理念在微观领域持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切实需要,更是企业实现“经济性”和“社会性”价值相统一的必经之路。新发展阶段下,民营企业家根据外部环境、国家政策导向和企业的自身特征,在社会责任观的引导下,有序开展履行社会责任活动。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访谈内容,展现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路径(见表2)。

(一)坚定不移地将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置于首位,积极依法纳税,坚持创新驱动

宏观经济学研究表明,当经济陷入较长时间的下滑或增速放缓期时,整个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压力骤增,企业也会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投资、创新和社会行为[3]。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转型升级和“双碳”发展的举措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始终将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视作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所有的被访企业家一致认为,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则的前提下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获取稳定利润确保就业和纳税。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其他社会责任就是空谈。同时,随着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民营企业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创新。因此,创新在当前阶段已被企业家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被访的10位企业家分别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人才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个层面讲述了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

(二)充分体察国家与社会需要,尽企业之所能为社会做实事,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助推动力和美好愿景。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依靠勤劳创新,响应发展政策,抓住时代机遇,创造了较多的物质财富。但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那么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有责任帮助后发展的人和地区。民营企业家是“先富”起来的先进代表,有义务、有能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被访企业家表示,企业基金会在完成每年计划的公益慈善活动外,还会及时回应国家和社会需要,尽企业所能为社会做实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名企业家不计成本、克服困难,以最快的效率和坚定的决心完成抗疫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配送。

(三)恪守“义利兼顾”的价值信念,“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确保企业和社会“共益”发展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商业价值伦理,是中国人做人经商的终极追求。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被看作是义利观的体现。民营企业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自然将正确的义利观植入企业发展基因之中。民营企业家通过参加 “万企兴万村”“光彩行”等各类扶贫活动,努力践行光彩事业精神,为扶贫济困、抗疫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发展阶段,很多民营企业家出于多种考虑,在“向钱看”观念的诱导下丢失了初心,以不正当或不合规手段谋取利益。5位被访者指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有高尚的价值追求和符合时代需要的义利观。需要坚决抵制滥用低质材料、忽视环境污染、缺乏商业诚信、纵容偷税漏税,以及破坏行业健康风气的行为。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也都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实现企业和社会“共益”发展。

(四)响应政治安排,注重自我提升,在亲清政商关系中助力行业和社会健康发展

政治关联是企业适应当前环境的选择。通过政治关联,企业家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在面临政策、资源和资金的多重压力中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企业家可以借助更通畅的参政议政渠道为行业和社会发声,在良好的政商关系中依靠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助力。被访企业家中有一半曾任或现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一致表示,十分珍惜这些政治身份,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念和动力。

三、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以往研究大多肯定了民营企业家在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稳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指出早期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出现的社会责任观淡漠、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也经历了不同阶段,从初步涉入社会及公共领域到争相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企业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遇到哪些困境?基于访谈结果,总结归纳了较为突出的三个方面。

(一)在对次要利益相关者(公民和社区)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认知度偏低,仍停留在“被动投入”层面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分为两大类:一是指向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和投资者;二是指向企业的次要利益相关者,即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不直接产生影响的群体,主要包括环境、公民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在学术层面固然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但在实践中对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都有各自的影响力。研究结果显示,部分企业家并没有将对次要利益相关者(如公民和社区)的投入视为紧迫性较高的行为,原因在于此类行为在短期内对提升企业绩效并无助益。约有三分之一的被访企业家表示,愿意响应政府、社会的号召,帮扶弱势群体和支持社区治理。但是,结合已有文献分析并结合本研究的访谈内容可以推断,企业实际上更多的居于“被动”地位,视此举为“任务的完成”,或避免有损企业形象的可能性出现。个别企业家承认,上市公司每年须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针对A股上市公司)或ESG报告(针对港股上市公司),因此“企业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相比之下,这些民营企业家更重视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因為这类群体与企业的价值链密切相关,与其建立并维持更好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开发无形但有价值的资产来增加财务回报,提升企业价值。例如,超过半数的企业家重视对员工的关怀和培养,在人力资源和员工培训教育方面有较多的资金投入。综合来看,部分企业家由于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投入偏好的差异,对公民与社区等次要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偏低。

(二)企业缺乏单独的社会责任部门和专职人员,个别公益慈善基金会运营成效较低

研究样本中有一半企业未设立独立的社会责任部门,通常由来自公共事业部、宣传部、工会和党委办公室等部门的人员联合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与事务。由此可见,一些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缺乏系统化的认知,没有采用整合的视角领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人员配备上,缺乏分工明确的体系,在遇到突发性社会责任活动时会出现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参与本研究的一半企业已成立企业公益慈善基金会。其中3家基金会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并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其余2家基金会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站,网络可以搜索到的相关信息也较少,组织架构也较为模糊。有企业家提到,在我国基金会的创立与运作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如基金会法人不能担任其他组织的法人。基金会的考核也让承担这部分工作的公司员工承担着很大压力。从课题组搜集的资料与被访企业家的表述中可以推断,一些企业基金会的运营成效较低,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民营企业的捐赠渠道分散,接收捐赠资金的部门或组织缺乏统筹与互通机制

所有被访企业家表示,在武汉、苏州及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021年郑州暴雨灾害中,他们积极响应各级政府捐款捐物的号召,多次支持受灾地区。但是,也有企业家反映,对于同一个灾害事件的救助,企业更希望有固定或专门的捐资渠道,或者有更清晰的捐赠统筹机制,让相关组织可以互通企业捐赠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凡是国家和社会认可的接收捐赠资金的部门或组织,他们都愿意直接向其捐赠。但有些组织,在吸纳企业捐赠时并没有完善的平台体系,时常让企业在应对不同组织的捐赠需求时产生压力,很难做到在不同组织间实现捐赠总额的协调与平衡。吸纳捐赠的不同组织之间缺乏互通机制,某个组织在对企业提出捐赠需求时甚至不清楚该企业刚在其他组织有过几笔捐赠。

四、构建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张謇式企业家培育机制,辐射不同世代和不同层次的民营经济人士

建立健全张謇式企业家培育机制,将我国传统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同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和新观念有机结合,辐射不同世代、不同层次的民营经济人士。当前,仍有部分企业家对优秀企业家精神缺乏深刻认知。很多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士承担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但他们自身的社会责任观仍不够系统和清晰。各级统战部门应继续深化对不同层次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引领,改革教育培训机制,形成高质量、精准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培训班及课程须明确定位,要有整合性的培训平台,根据民营经济人士的认知短板和学习需求精准化设置培训课程。涉及教育培训的各部门应加强分工合作,避免在培训对象和培训主题方面出现撞车。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常态化和长期化

当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缺乏系统性时,企业社会责任事务部门也会呈现整合性低、分工不明的状态,“有要求就做,无要求则安”。 统战部门应着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将社会责任这一指标嵌入企业家健康成长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引入社会责任评价机制这把“度量衡”,强化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责任内涵的深入理解,增强企业家对“共同富裕”的深度认同,促使企业家在开展涉及具体利益的行动前能够正确对待个体与社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家从根本上认识承担社会责任与维持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协助企業家设立并逐步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专职部门。表彰和宣传履行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并组织经验的传授和分享活动。

(三)创新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互通机制,多种途径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动因是双重的,是制度理性和效率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民营企业家渴望与政府保持边界分明、各就其位、沟通顺畅的关系。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各级统战部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牵头部门应完善信息互通机制,做到信息合理共享,确保企业每一次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都被接受、被认可。统战部门和工商联应强化与企业的沟通联络工作,确保及时、真实了解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与顾虑。特别要重点关注年轻一代企业家和海归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着力挖掘企业家投入社会责任的内在动机。加强当代民营企业家社会形象的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家的认同。

(四)完善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机制,适度提高企业家参政议政比例

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更加重视政治关联,期望通过建言献策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获取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与资源。企业发展战略中合理的政治策略应当受到支持。统战部门应继续完善政治安排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同国家、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制定,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提升思想境界和事业格局。以更广泛、更深入的政治参与,提升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公众面前独有的“认可度”和“价值感”,激发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章荣君.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交互关系分析[J].求实,2010(8):54.

[2] 毕素华.论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11(2):5.

[3] 刘柳,屈小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金融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J].当代经济科学,2019 (6):120.

责任编辑:蒋建忠

收稿日期:2022-10-23

作者简介:刘素素,苏州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社会学理论、社会组织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多劳何以更幸福?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老年生产性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720041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
关于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使命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