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猪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23-05-30谭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1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

谭琳

摘  要:我国的消费市场对猪肉制品具有极大的需求量,促使养猪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然而猪病的威胁是养猪生产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其中极为常见的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尤其PRRS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影响巨大。本文通过简要叙述猪混合感染这两种病原体后的临床症状,结合养猪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发病猪的年龄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猪

养猪生产是我国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消费市场对猪肉制品的需求量较大,我国的生猪饲养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故近几年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饲养过程中,猪场或饲养户需要应对疫病威胁,尤其是猪出现混合感染后,其中常见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病。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经常受到PRRS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影响,在发生混合感染后,猪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饲养员应依据这些症状进行确诊,而后展开治疗。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导致发病猪死亡,极大地影响养猪生产。

当前,疫病防控人员已经在不断探寻PRRS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方案,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后,已经取得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成果。

1  临床表现分析

首先,在发病初期,感染猪会出现腹泻和咳嗽,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发烧症状,发病猪的采食量、饮水量以及活动量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病猪会出现不愿活动以及走动困难的现象,这是由于PRRS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导致发病猪的四肢肿大,病情严重的猪甚至还会出现瘫痪。发病猪心脏出血,有积液,导致发病猪死亡[1]。

2  治疗案例分析

2021年,大连市金普新区某猪场47头猪出现异常。据饲养员阐述,初期发病猪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并伴随着腹泻,随后开始大规模的脱水。饲养员起初认为是日常管理的问题,采取更换饲料品牌以及猪舍消毒等措施进行防治,但发病猪群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已经出现死亡。而后认定这些症状为细菌性腹泻导致,并使用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抗菌消炎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疫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猪场内发病猪的死亡数未减少。在前往生产现场进行诊断前,病死猪的数量已经达到3头。结合发病猪的临床表现发现,发病猪除了腹泻、发烧外还存在四肢肿大现象。对饲养员询问得知,该批猪未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所以初步判定由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导致。采集发病猪病变组织样本,送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该猪场所发生的猪病是由PRRS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导致。

对病死猪以及濒临死亡的发病猪解剖后发现,淋巴结肿大、出血,剖解时淋巴结切面比较湿润。死猪心包积液,胸腔以及腹腔中存在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猪呼吸系统内部有泡沫状的黏液,脾脏肿胀,肾脏、肠壁以及关节内也出现异常,如关节肿大,解剖后内部可见大量的透明状黄色液体。确定该猪场发病猪的病因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发病猪的临床表现初步判定该病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发的疾病。采集病死猪的心包液等样本送实验室检测,显微镜下观察到革兰阴性菌,基本确定是副猪嗜血杆菌,经分离培养后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最后,借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试剂盒对心包液样本进行检测,此次检测样本共15份,13份样本为阳性。结合多种实验室检测方式,可以确定,该猪群暴发的疫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2]。

3  紧急控制方案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具有传染性,该猪场有47头病猪出现了临床症状,而且可能存在其他隐性发病或无临床症状的发病猪,这些猪会向外界不断地排出病原体,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对场内的所有猪进行检测,而后依据发病严重程度做好分批隔离,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针对性地用药:

首先,针对仔猪,在使用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常规抗菌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为了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应尽快更换药物。在此次治疗的47头发病猪中仔猪有11头,其中死亡2头,剩余9头仔猪用头孢噻呋钠(头孢至尊)进行治疗;针对发病比较严重的仔猪,在上午用药后下午使用高免热毒血清进行治疗,给药方式均为肌内注射,用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 mL,待第2天停止使用高免热毒血清,继续使用头孢噻呋钠,并配合使用恩诺沙星。经过连续  3 d的治疗后,发病仔猪病情出现好转,未出现病情恶化以及仔猪死亡的现象。

其次,剩余的发病猪全部为成年猪,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它们的患病程度,而后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治疗。

A组发病猪的病情较重,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涕不止、发烧、呼吸困难、行走困难,严重者出现瘫痪等情况。首先使用头孢噻呋钠以及黄芪多糖进行治疗,该处方连续使用5 d左右;若病情严重,则还应使用干扰素,剂量为每千克體重0.2 mL;上述药剂均采用肌内注射方式。此外,对于一些病情开始好转的仔猪以及成年猪,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用量为每5 kg饲料或者饮水加入1 g,连续使用1周;也可以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

B组发病猪的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间歇性腹泻以及采食量下降等症状。治疗药物与A组所用的一致,均为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以及黄芪多糖,但是治疗时间较短,连续使用3~5 d,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 mL。经过持续1周左右的治疗,期间1头仔猪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而死亡,剩余发病猪的病症逐渐消失,尤其是一些症状较轻的发病猪已经痊愈,且猪场内并未发现新的发病猪[3]。

4  总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对养猪业影响较大,所以必须做好防控工作,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与猪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存在很大的联系。首先,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杜绝一切可能降低猪群自身免疫力的行为,做好卫生管理工作,降低猪舍内有毒气体的浓度;在夏季,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降温工作;在冬季,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并降低各类应激性刺激。其次,保障生物安全,主要措施是做好日常消毒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是通过发病猪的呼吸向健康猪进行传播,且病原体能够存在于料槽、饮水器等饲养器具中,所以一方面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工作,及时将病原体以及有害气体排出猪舍;另一方面要做好猪场的消毒管理工作,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消毒的频率和全面性,在疫病高发季节适当地提高消毒频率。最后,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该疫病的疫苗接种流程比较复杂,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应给母猪与仔猪接种不同的疫苗,通常情况下应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给仔猪接种弱毒疫苗;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对母猪进行基础性免疫,而对仔猪应在出生7 d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接种,在21日龄时对其进行第二次接种免疫。

参考文献

[1] 覃小柳,陈文新,谢向萌.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广西畜牧兽医,2022(1):23-25.

[2] 王海生.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观察[J].河南农业,2016(11):118-119.

[3] 刘国信.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感的诊治[J].农村新技术,2015(10):33.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猪蓝耳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病混合感染对临床诊断的影响分析
一起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一例猪坏死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鸡呼吸道病的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