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电”青年问鼎世界

2023-05-30陈骅

当代党员 2023年10期

陈骅

“冠军”,已与李小松深度捆绑。

4月20日,共青团中央表彰全国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团干部。来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光电显示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李小松又一次带回殊荣,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从2018年进入职业学院开始,李小松捧回的证书和奖状不胜枚举。但让他被人熟知的,是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日本赛区,夺得光电技术项目金牌。

这枚金牌,是中国在该项目上夺得的世赛首金!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在职业学院教师蔡运富看来,李小松捧回的荣誉绝非意外之果,“他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也是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看重的品质。”

用青春之经历,寄青年之未来。

对于这些荣誉背后的付出,李小松曾感言:“在孤独寂寞中探索发现,在一毫一厘中沉淀精彩,为重庆争光,为祖国夺金。一技之长,能动天下。”

从“拆”到“修”

他有了第一个“发明”

冠军的小时候该是什么模样?

面对这个问题,李小松难掩脸上羞涩的笑容。

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一个普通家庭的李小松,从小就有着被父母责骂的爱好——“拆”东西。

大到电视机、电风扇,小到遥控器、手电筒等都无一幸免。为此,他没少挨板子。

8岁生日,叔叔送来一个电子飞机玩具。好奇的李小松不明白,为何飞机能在地上跑起来,于是“拆”的念头随即而生。

兴许是这样的念头让李小松在玩耍的时候有些粗手粗脚,飞机玩具突然跑不动了。他当即自信地告诉父母,“我自己修”。

“让飞机跑起来的零件原来是一个电动小马达!”这个发现让李小松很兴奋,他立刻找来曾经被自己玩坏的笔芯、纸板、旧玩具车轮等,再加装上电池,“一个像模像样的电动小汽车便在眼前动了起来。”

守着“第一个发明”,李小松在意得不得了,他想把这份惊喜送给妈妈彭红娇,无奈却被责问:“为何要浪费时间不好好学功课。”

有些失落的李小松并未因此气馁,为了延续自己的爱好,他开始偷偷琢磨家里的一些大型电器。

电视机在发声时为何会出现振动?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小松趁父母不在家,拆开了电视机的外壳,由此发现了扩音器内的一个组件:磁铁。

磁铁有何用?李小松拆下扩音器里的振动元件和支架等组成部分,又跟着网络教学把相关零件组装回去。

“就是那一次,我弄懂了磁铁与振动元件产生的相互作用。”回忆到此,李小松的自信又多了几分,“兴趣真的促使我主动学习了很多。”

带着这样的干劲儿,李小松用“修修补补”的方式给家里添了很多新玩意儿:电动小风扇、自动划水的玩具船……

“可以说,妹妹幼童时期的玩具全是哥哥的发明。”如今再谈起儿子,彭红娇的嘴角总是上扬的,“他身上有一股坚韧的劲儿,感兴趣的东西一定会研究透。”

虽然李小松没有按照父母既定的规划路径成长起来,但令彭红娇欣慰的是,儿子的“拆家”本领在坚持中有了转化,让他收获了另外一种成长。

从“修”到“学”

他有了第一次“顿悟”

“手机坏了就找李小松。”这是李小松中学同学朱健涛对他最初的印象。

初二那年,班里同学手机听筒发生故障,着急之余被李小松发现端倪,“相信我就把手机交给我,保证还你一个正常通话的手机”。

当天下课后,李小松出校去购买了小零件和拧螺丝的工具,回到教室就动手修起同学的手机。

看着李小松娴熟的指尖动作,围观的同学们满是诧异。当电话那头的声音被重新听见后,他从此便在班级里多了一个身份:手机维修师。

“但我也有犯难的时候。”李小松清楚记得,第一次遇到手机软件问题时,找不到解决思路的窘态。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李小松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各类软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有时候为弄懂一个原理,研究甚至会持续到凌晨以后。

就这样,手机维修师的身份伴随了李小松整个中学时代。当他捧回世界冠军奖杯的那一天,中学微信群里的欢呼再次鼎沸。

“我就知道你小子天赋异禀还异常刻苦,你不拿奖我们都不同意。”朱健涛算得上是李小松的“铁粉”,每当李小松有任何重要的赛事,他都会在群里第一时间播报。

然而,让朱健涛真正心生佩服的,是2018年暑假李小松在外学习后带回的一席话。

那年夏天,李小松经朋友介绍前往上海一家电子厂学习。看着生产线上技术工人娴熟的操作,还有实训台前一群青年激烈的讨论,他意识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人群中,你不会发现他们有多特别,但只要进入指尖的世界,仿佛瞬间变成执掌一物的国王。”李小松带着顿悟回到家乡,他思考着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同那些优秀的技术工人一样,匠石运斤。

同年7月,李小松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光电显示技术专业录取。带着那份思考,进校第一年他就加入蔡运富老师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工匠工坊学习,并在第二年加入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深耕专业理论、苦练专业技能。

在这里,李小松努力学习、训练,成绩一路攀升,多次获得市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奖项,也正是从这里出发,他走向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奖台。

从“学”到“践”

他有了第一顶“桂冠”

4月24日一大早,刚在外完成一周技术交流的李小松马不停蹄赶往学校實训室,指导即将参加光电技术项目国内选拔赛的梯队选手训练。

如今的李小松,已开始配合导师带训需要参赛的选手们。如何让一组照明显示的光亮度与节能性实现最优搭配,是当天他给大家的训练课题。

“我们这儿没有巧劲儿,只有反复的试验训练和不断的理论学习。”指导期间,李小松没有多余的话,除了提醒大家好好练习,其余时间都在解答每一个操作问题。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商峻宁也是此次梯队选手之一,李小松有一句话一直鼓励着他,“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去发现光,追求光,最后成为那束光”。

为了成为那束光,在备战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期间,李小松曾把床搬进实训室,还用摄像头录屏自己的训练,以便复盘操作过程,不断改进。

周而复始,厚积薄发。尽管当初参赛的光电技术是个新增项目,但李小松依然攻克难关,成为全场唯一一个完成所有设备安装任务的选手,为中国捧回世界金牌。

“比赛现场,有导师看见小松连续操作7个小时后出现手指抽筋现象,很是担心。但随后李小松立即停下来,闭目一分钟,又把自己拉回到正常的比赛节奏中。”在大学班长何丰全的印象里,李小松就是这样一个因“心境”而达“技境”的匠心人。

匠心就是对意志的淬火。

在李小松眼里,“技工”大多时候需要独自坐在实训室里,细细打磨每一个零件,以执着的精神,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不断提升技艺、提升自我,才能达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同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同时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

如今,李小松总以这句话鞭策自己。对于未来,他也有了笃定的梦想:“做一名教师,像螺丝钉那样,拧紧我们国家的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