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3-05-30郑安阳

科技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劳动教育新时代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之一,是积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性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一个人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新时代高校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注重提升实效性,需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持续完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青年一代勤于勞动、乐于劳动,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劳动的生活习惯,培育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劳动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结合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性教育。进入新时代,把劳动教育充分融入专业课堂,是专业育人和劳动育人的共同要求。高校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既要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传授劳动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把劳动教育思想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联动起来,积极引导年青一代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优秀的劳动能力。

一是建设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课程建设中,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贯穿教育教学全程的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如“劳动知识导论”“劳动与科技”“劳动与文化”等,坚决淘汰“水课”,打造劳动教育专业“金课”。要注重结合新时代特征,探索增设与青年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职业规划等相关、反映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的专门课程,发挥好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二是建设好融入劳动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高校各门课程各类专业都具有丰富的劳动属性,要做到在专业教育中沉浸式融入劳动教育思想,在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提升,将学科的专业性和劳动教育的基础性有机融合并发挥育人实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合专业知识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第一课堂”主渠道,向青年学生“五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做人做事的道理;二是讲清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三是讲清楚“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内涵;四是讲清楚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的意义;五是讲清楚时代新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三是建设好“数字劳动教育”共享资源库。进一步加强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创新增强劳动教育的即时性、互动性,扩大育人覆盖面及影响力。可以借鉴蓬勃发展的“数字马院”先进经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开发“数字搭桥、互动协同、资源共享”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模式。如探索搭建劳动教育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集成劳动教育理论资源数据库,完善线上教学、SPOC混合教学、无纸化考试、在线教学评价等功能,形成劳动教育教师集体备课“云端”存储器,打造“数字劳动教育”示范工坊,尝试自主开发劳动理论动态及专家库系统、虚拟仿真劳动实践教学平台等。

二、劳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高校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理念,不仅因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更是因为其具有熔铸品德、增强智能、强健身体、提高审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新时代培育出更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劳动者,更好地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勇于担当作为。

一是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育人导向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原则。高校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厚植爱国爱家情怀,激发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担当意识,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主动投身劳动实践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感知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断增强责任感、荣誉感、价值感,增强作为时代发展主力军的紧迫使命感。

二是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对于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言至关重要。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明确任务分工、鼓励协同合作,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协作意识,并将服务、奉献、感恩等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使青年学生身心都参与到真实的劳动教育实践中,亲身领悟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悟诚实守信、踏实做事等优良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劳动精神。

三是将劳动教育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要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青年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等多方面开展考核评价。在评价一名学生是否做到全面发展、是否具备评奖评优资格时,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要积极构建完善劳动教育荣誉体系,对于乐于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并有一定劳动成果及成效的学生,及时给予相应奖励激励,不断增强学生爱劳动的自觉和劳动有收获的自豪感。

三、劳动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结合

青年学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假期调研等方式开展实习实训,走进生产劳动一线,拓展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自觉,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真情实感。要深入挖掘、整合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社区乡镇、校友企业等,建立一批可供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实习基地。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能,探索将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科技领域劳动形态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各类实践,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一是深度融入实习实训。高校要在实习实训教学中不断优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推动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深度融合,在青年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参与劳动体验自觉性,并在实践活动中让青年学生体会到“感受劳动过程一提升劳动技能一领悟劳动价值”的成就感。探索实习实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在实践劳动中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文化知识,更熟练地掌握劳动技能,培养技术革新意识,不断提升劳动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是深度融入志愿服务。高校要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平台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实战体验,培育服务意识和爱岗奉献精神。如开展设立完善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学生食堂经理、学生楼层长、公寓宿舍长、校园卫生巡查员等劳动岗位;组织学生参与春补春种、落叶清扫、扫雪铲冰、大扫除、垃圾分类、楼宇测温等;开展毕业生烹饪技能课,讲授烹饪基本知识及技能。组织“劳动周”“服务月”等集体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多种平台渠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劳动中,让劳动教育覆盖食堂、教室、宿舍、操场间等学生触目所及的学习生活全领域,充分激发其劳动自主性,提高志愿服务意识和成效。

三是深度融入创业就业。高校要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工作中,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劳动教育手段的创新力度,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内容,鼓励青年学生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大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劳动的意识和能力。要深化产教融合,开发探索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艺术性劳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四、劳动教育要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脊梁。劳动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人们改造外部世界,满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古往今来人们在劳动中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无一不体现着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文化育人、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密不可分。

一是打造劳动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活动的结合点之一在于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活动。大学文化品牌活动是劳动教育的最佳载体,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高校每年可以邀请众多榜样力量,如感动中国人物、“五一”全國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及不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走进校园,面对面与学生交流分享,传播劳模故事、解读劳动精神、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创作原创校史劳动教育剧目,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劳动制作及劳动教育主题展览等,让劳动文化可体验、能感知、有共鸣。开展宿舍文化节、柿子文化节、银杏文化节、饺子文化节等劳动教育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充沛荣校爱校情感。

二是扎实做好劳动精神宣传宣讲。运用好报刊、新闻网、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官方抖音等校内外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宣讲劳动榜样人物事迹,带领学生现场聆听劳动育人的动人故事,感受并领悟劳动精神,号召其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奋斗者。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团队拍摄制作劳动教育短视频、原创校园短剧、公益广告等,广泛宣传在劳动教育中的典型事例,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模范的优秀事例,形成爱国荣校、勤学苦练、勤勉敬业等精神品质。

三是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校史文化、校园文化、校友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的劳动文化传统,深化大学生关于劳动价值的思想认识。采用更富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方式走进年青一代内心,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劳动的内涵与价值,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获得对劳动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不断创造、创新、力求上进的劳动者”。劳动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高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育人效能,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钢筋铁骨”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郑安阳(1978— ),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劳动教育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