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化功能创新探析
2023-05-30宋子玉
宋子玉
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新闻传播效果相较于各类新媒体平台而言,呈现出一定的颓势,虽然广播电视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功能,但目前而言,更加灵活、贴近生活且能够真正满足民众需求的互联网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造成了较大冲击,使得广播电视行业从业者纷纷开始思考对策,企图破局。此外,在诸多国家级广播电视台及传统报刊纷纷向融媒体转型的背景下,各地方广播电视台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尝试与新媒体相结合,并进行合理化创新,展现其独有的文化功能。现从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出发,分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文化功能,并从五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播电视台及其从业者顺应时代发展,在新时代找到适应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
引言
在2010年移动网络方兴未艾之时,广播电视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收视率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而随着4G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也从广播电视转变为移动智能设备,其交互性的媒介特征和实效性的传播速度以及更加符合人民喜好的内容都使受众获得了更好的观看体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活跃在移动网络上,传统广播电视面临发展困境。但广播电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文化引导效果要好于新媒体,因此不能简单地断定广播电视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同时新媒体的极高包容性,使得广播电视也可以在新媒体上进行文化传播,因此广播电视可以通过融媒体解决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凸显自身特征,有效发挥文化功能是广播电视及其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关概念综述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化媒体盛行的年代,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产生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对于新媒体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完全客观论,另一种则是对比论。在完全客观论中,新媒体被认为是一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媒介以及信息,因此在互联网中活跃的一切媒体都被称为新媒体;而对比论认为,新媒体被认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即当下最为活跃且最有竞争力的媒体都被称为新媒体。10年后,现如今的新媒体也会被称为传统媒体,而在30年前电视也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
上文提到,广播电视在30年前也可以被称为新媒体。当时广播和电视是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非文本形式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广播和电视二者也存在差异,例如广播主要通过音频来进行传输,其是与报纸相比,广播是将看文字转化为听文字,其本质内涵并无较大区别;而电视媒介则能够通过声音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新闻内容。但由于广播具有较强的可移动性,听众可以在车上甚至在路上收听节目,因此广播与电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和资源优势互补的关系。而本文所说的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也正是指广播和电视的主流新闻传播内容,其特征有二:一是服务于政治,承担着引导公众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的职责;二是传播较为被动,听众或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化功能
传播优秀文化
广播电视媒体承担着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新闻传播更加随意,其内容也更具多样性,人们往往会选择娱乐化、更贴近生活的信息,而文化传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广播电视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更为凸显。例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广播电视台对冬奥会进行全程实景转播及各类文化讲解和输出,充分展现了广播电视台对于文化传播的极大作用和价值,公众在观看新闻时也能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这是新媒体难以具备的文化功能,也是广播电视的核心功能。
同时,由于广播电视的时长限制,因此每一条新闻都要经过仔细斟酌,最大限度地浓缩了文化价值。时长虽然对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密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使得广播电视呈现出与新媒体完全不同的内容表达。相较于新媒体碎片化、全面化、多样化的内容特征,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呈现出短小精悍、主旨清晰、内容明确的特征,这是新媒体无法比拟且难以具备的特征。
传承文化内涵
在公众眼中,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更迭速度极快,即使信息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无法抵挡大数据的信息洪流,而错误与正确的新闻信息共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仅不利于公众了解正确的信息内容,更不利于文化内涵的传承。而广播电视新闻中所报道的文化内容,往往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导向,一方面是因为广播电视所承担的价值导向职责,另一方面也与广播电视的内容选题有关,其要求新闻主题内容必须经过精雕细琢,在有限的时间展现出最优质的信息,最终呈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信息内容定然是具有良好文化内涵、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容。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类型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外局势、农村建设、党的战略方针、产业发展前景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认同的号召,广播电视通过传播这些文化内容将家国情怀、红色精神、传统文化烙印在公众心中,并让公众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从而有效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树立正确价值观
所谓的正确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正确,另一类是价值观正确。
首先是信息正确,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便捷、传播途径较多,因此诸多谣言以及舆论层出不穷,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而广播电视的所有新闻信息都要经过仔细审查和确认,广播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为公众提供正确信息,引导社会风向。
其次是价值观正确,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部分错误的价值观也随着人们的转发而风靡网络,对民众正确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广播电视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以及正向的文化价值观,使人們在接收广播电视新闻时能够获取到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因此广播电视能够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台的信息客观也要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更强,加之广播电视台多年以来形成的公信力,因此公众对广播电视台播报的新闻信息的信任度也要更高。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方式
彰显自身公信力、明确内容导向
正如上文所说,广播电视新闻相较于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公信力,也能够向公众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及更加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因此广播电视应当在新媒体时代积极发挥这一特征,打造引导社会风向的权威信息发布机构。要时刻关注社会的舆论风向,辨别各类真假信息,并对有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不当舆论进行筛选,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事件的真实概况,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更加信服,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自身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俘获更多忠实受众。
此外,在内容导向方面,地方广播电视台也要在保持一定独特性的前提下对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内容进行补充。例如,新闻联播中对某个三线城市进行了较长篇幅的赞扬,该地区广播电视台应当在尽量降低与国家新闻内容重合度的前提下丰富新闻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阐述方式来讲解新闻信息,从而发挥自身内容导向的良好作用。
依靠融媒体加强传播性、互动性
除依靠自身媒介传播方式以外,广播电视台也应当积极探索媒介融合发展,目前诸多地区的广播电视台都已建立了融媒体中心,旨在探索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融媒体效果并不理想,所谓的融合也只是开设一个公众号并在上面简单发布一些新闻通知或新闻概览,而没有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致使公众对此类新媒体内容不感兴趣。更有部分地区直接放弃了广播电视媒体,使广播电视台沦为只放广告和过时内容的“空壳”。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在官方账号上发布有价值、有内涵的文化信息内容,却忽略了与民众沟通互动,使得新媒体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无异,人们依然还是被动接受,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广播电视台应当思考更加正确、更加全面的融媒体方式。
首先,广播电视台应当在各个平台积极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在保证自身公信力的基础上更加亲民,让人们感受到广播电视台背后的风趣。
其次,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内容方面可以同步发表,使二者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可以尝试使用“预告”或“剧透”的方式调动新媒体平台观众的兴趣,从而吸引其观看电视频道,以提高收视率,还可以开发广播电视台App,将广播电视台的独家版权内容通过App进行放送并实行订阅制或买断制进行创收,这一种方式可以参考湖南卫视的“芒果TV”。
再次,广播电视台可以将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方便观众随时查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播原则。
最后,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时,广播电视台应当注重与民众的信息互动,例如在评论区回复民众的评论或向民众提问,营造更加活跃的信息分享和交流氛围,拉近民众与广播电视台之间的距离。
深入群众,从群众视角制作内容
目前,很多广播电视台在尝试转变自身风格,主动选择迎合时代风向、贴近人民生活及兴趣的内容。但就转变策略而言,大多数广播电视台均偏向于开创广播电视台娱乐节目IP以获取收视率,而并未尝试调整新闻的文化内容,使观众在打开电视后仍面临“10个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有9个是同一种风格”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广播电视台应当思考群众真正想看什么类型的新闻,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转变新闻主题内容,制作对群众真正有用、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新闻内容。
首先,广播电视台可以安排记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群众,通过暗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民众真正想看的内容,并根据民众的需求调整自身创作方向,迎合民众口味。
其次,在制作新闻内容时,也应当辨别民众的需求是否合理,在遵循新闻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内容制作。
再次,在内容播出后,广播电视台也应当与民众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发放问卷调查,询问民众对新闻内容是否满意,新闻内容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实现内容的持续更新并满足民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最后,广播电视台在选择新闻内容时,也应当加入一部分与公众生活相关的新闻,如城市交通、城市排水、绿化、房地产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内容更具独特性和竞争性。
提高编辑人员新媒体技术水平
以往广播电视节目及新闻的制作需要编辑人员及后期处理人员对素材进行剪辑、优化调整、对轨等一系列工作。但在时代的变革下,传统的制作技术已略显过时,而部分广播电视编辑及后期处理人员却仍在使用传统的制作技术,使呈现的内容颇具年代感,与时代脱节。因此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及后期处理人员都应当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
首先,广播电视台可以成立新媒体部门,招募专业的新媒体技术人才,由新媒体编导、主编、编辑、后期处理以及配音等人员独立负责新媒体板块的内容创作。
其次,广播电视台应当邀请新媒体技术人才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编辑及后期处理人员进行新媒体技术讲解和培训,提升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的新媒体技术水平。
再次,广播电视台也应当定期为编辑人员提供进修机会,让编辑人员能够学习前沿、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从而提高其制作能力。
最后,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及后期处理人员也应当树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持续学习新技术,并观看其他广播电视台优秀的新闻作品,從中获取灵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文化传播固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功能,但这并不能成为广播电视台故步自封、不思变革的理由。广播电视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继续发展并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道路,就应当将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与新媒体相融合,既要强化广播电视的内容质量,也应当提升新媒体技术水平,从而打造新时代广播电视品牌,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与文化复兴同向而行。
参考文献
[1]武孔贤.电视新闻编辑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1):178.
[2]陈瑶.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创新策略探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2(05):133-135.
[3]荆思佳.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广播新闻主持的创新性探析[J].传媒论坛,2020,3(02):73+75.
[4]肖军.新媒体时代县域电视台的功能定位及传播创新[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6.
[5]许丹丹.浅析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