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的出版变革与发展
2023-05-30阚瑞
阚瑞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出版纸质书籍为主的传统出版业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数字化出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现首先阐述出版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其次提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出版工作各环节的几点要求及建议,最后介绍了数字化出版的优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数字化作为自身发展的重点,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出版行业来说,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因此,各个出版社不得不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图书出版开始向网络化方向转型,数字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出版领域,数字化出版初见雏形;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出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将各种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出版业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前两个阶段,出版行业转型的重点基本在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效率为主。在第三阶段,出版行业的转型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业务开拓、创新发展能力。
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这表明了国家对整个出版行业的要求及期望。本文将从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出发,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化转型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建设“数字中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独设篇章,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将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后,《“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多个文件相继出台,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数字化建设在上述规划中占据突出位置,无论在事业层面,还是在产业层面,都将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各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持续地推进数字化出版工作,具体实施措施有: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重大现实意义的重大出版项目;大力推进稀有古籍的数字化建设进程;推进精品图书的数字化建设等。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已近1.18万亿元,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名片。可见,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逐步攀升,这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网络的便利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快速,数字化出版凭借数字化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近几年,数字化的工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数字阅读、线上教育、网络游戏以及有声读物等領域都获得了飞快的发展。
另外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也更加倾向于获取内容短小精悍、更新快、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由广播电台、电视节目、纸质图书、报纸、期刊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音频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微信视频号、微博等数字化方式。此外,很多出版物也呈现出多媒体化趋势。
数字化转型对出版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及建议
图书的选题及具体策划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出版工作的出发点。要想提高图书的知名度、销量以及读者对图书的接受度,就必须先进行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
在传统出版工作中,出版社在出版一本新书前,一般通过图书市场调研、走访各大书店、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图书市场,这些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此外,依据经验判断图书是否有市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有时会出现误判的情况,给出版社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编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读者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研,然后对调研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根据调研结果确定选题方向,使图书更符合读者的需求,符合新时代图书出版的要求。在选题确定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作者完成书稿的撰写。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联系作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知名学者等,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
在初步沟通后,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微信等方式进一步沟通,确定图书的基本框架及其他出版细节。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形式变得多样,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没有图书编辑。然而在数字化时代,编辑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编辑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字化时代的各项技能,同时尽快熟悉出版流程中的编校审读加工要求,从而很好地适应数字化图书出版要求。另外,图书编辑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也要保持做编辑的初心,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出版是编辑永远的使命。
图书的宣传及销售
图书下厂印刷后就要进入发行和销售环节。在传统图书出版中,发行销售工作一般由销售部门直接配货给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或是通过各地的图书馆馆配会销售给图书馆。此外,一些出版社每年还会通过给全国各大院校、研究院所、地方图书馆等单位提供图书名目,在相关期刊报纸的显著位置发表书评等方式进行图书的宣传销售工作。
数字化出版在宣传营销方面跟传统出版有所不同,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图书编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销售对象进行详细划分,精准定位,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销量最优化,盈利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划分销售对象,如性别、年龄、接受知识的能力、喜欢的图书类别等。数字化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等,图书编辑可以发挥这些平台的影响力,大力宣传及销售图书。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各销售主体关注的重点。流量大表示关注的人多,关注的人多图书的销量自然就好。因此,很多图书出版单位都抓紧时间,抢占先机,针对不同类别的图书与不同的读者制订不同的营销计划,在各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图书。
这种宣传方式既跟读者分享了图书知识,也实现了知识服务。通过这种操作方式,用户不仅对图书内容有所掌握,也对出版单位有所了解,巩固了出版单位的市场地位。
当出版单位的官方账号在网络平台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后,就可以吸引更多用户,这就实现了引流,这样一来就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图书销售体系,有助于数字化时代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线上线下全面开花,实现营销目标。
增强付费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5G的到来使得移动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作为沟通联系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支付方式。这些变化在保障网络平台正常运营及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知识产品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在互联网上,数字读物创作者的创作成果更容易变现,这为他们进行创作提供了动力。
一般来说,需要付费的知识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些知识产品的创作者在创作前往往会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规划,还会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甚至还会为消费者提供增值业务,这样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一来,这些消费者就很愿意帮忙免费宣传,愿意付费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目前来看,尽管有一部分用户愿意为数字读物付费,但是与我国每年网络数字内容的增长速度相比,付费的数字读物在总体数字读物中占比较少。很多读者依然倾向于选择免费的数字读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数字读物的质量达不到读者愿意付费的标准。
另外,网络上各种乱象丛生,读者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胡乱扣费,这使得读者对付费有一种警惕心理。因此数字出版单位在管理线上付费业务时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想法,增强网络安全性,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支付环境。
数字化出版的优势
数字化出版行业具有方便快捷、环保低碳等优点,这使它逐步成为现代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目标。在互联网得到普遍应用的当下,数字化出版产业日益显示出传统出版业不具有的优势。
图书数字化
大部分出版社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出版了很多图书,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是纸质图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破损甚至丢失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图书和文献,一旦丢失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数字化出版就是建立数据资源库,将这些珍贵的资料都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管理更为方便,还不需要担心出现资料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发行成本低,方便快捷
数字化出版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数字出版内容。这种打破时空限制,实时传播信息的优势是传统出版方式难以实现的。同时,传统出版物单册图书的成本高,而且每次印刷数量难以把握,很容易造成库存压力。
而现在普遍使用的POD印刷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按预订量快速印制图书,实现真正的“零库存”。这种印刷方式既能满足小众图书的出版要求,又能避免图书脱销带来的损失。
POD模式的适用情况可以有以下幾种:1.有些专业图书受众少,不适合大批量印制,但是也有纸质书的需求;2.有些读者不能适应阅读电子读物,习惯于阅读纸质图书;3.某些脱销书、绝版书每年都会有小批量印制的需求,等等。
强大的检索功能
数字出版物一般直接通过网络发行,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出版物,并能第一时间在网上订购、查阅和下载。国内比较知名的学术搜索数据库有知网、万方等。这种通过网络搜索就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是传统图书出版无法实现的。
同时,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纸质图书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比如天猫、京东等网站)下单购买,不过需要经过物流配送才能送到读者手中。相比而言,数字出版比传统出版的销售渠道更为广阔。
快速推动出版业的国际化
在数字化技术助力学术出版的过程中,学术出版物传播的地域限制被不断打破,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学术出版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促进了中国学术出版物的海外传播,扩大了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另外,数字出版还能打破语言障碍,推动出版业国际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这表明了国家对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及期望,希望数字文化产品成为新时代的主力。在此背景下,出版界的合作方式逐步转变为培育本土作家、搭建海外创作平台、设立海外团队等。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传统出版业的改革,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必然。只有顺应历史发展,及时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调整才是目前出版业的必然选择。只有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抓住新机会,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超.策划编辑如何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6(01):39-41.
[2]李雪.大数据与数字出版融合下的出版业转型升级[J].科技传播,2020,12(20):157-159.
[3]凌卫.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探析[J].出版广角,2022(14):53-57.
[4]林鹏.科技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7(06):4-8.
[5]王丽豪.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风,2020(27):146-14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2-17].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