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传统蜀绣工艺历史与发展传承探析
2023-05-30李蒙
摘要:为了研究蜀绣与巴蜀文化之间的关联及蜀绣工艺未来发展方向,文章广泛收集巴蜀地区相关资料,首先探究地理、人文等因素,具体包括地域位置、风俗人情、文化传说、历史渊源等,分析蜀绣发展历史及后期形成的艺术形态风格。其次细致分析蜀绣的发展传承现状,综合探讨蜀绣传承人、蜀绣传承模式及蜀绣技艺等方面,以确定蜀绣发展方向。最后根据地域特点、发展方向和现代“非遗”手工艺的基本特征,提出蜀绣工艺的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产业聚焦、实现文化输出、扩大宣传范围等多元化手段,探讨蜀绣的创新发展路径,旨在为蜀绣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蜀绣;历史发展;传统艺术;发展传承;“非遗”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源自古代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适宜蚕桑养殖。蜀绣文化源远流长,丝绸制品在春秋时代就广受人们欢迎。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蜀绣更是价值连城,是蜀国的重要瑰宝。从西汉算起,蜀绣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蜀绣技艺在岁月的打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 蜀绣工艺与蜀地文化的固守依存关系
地方艺术的产生和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地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工艺的起源和发展。
1.1 地域环境
巴蜀之地是指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区域,巴蜀文化泛指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文化。《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古书记载,巴蜀地区地域辽阔,“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等内容都证实了这一点。该地区在历史上是王朝更替必争之地,其北以秦岭为界,西接青藏高原,南抵长江流域,东和荆楚大地接壤。巴蜀地区气候适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而且盆地植被茂密,适宜养蚕缫丝。巴蜀的地域环境既适合蚕生长,又盛产蚕的食物,所以蚕桑文化兴盛。桑蚕养殖生产出丝绸之类的丝织物,为蜀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2 风俗习惯
巴蜀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不仅促进了桑蚕文化的发展,还为蜀绣纹样提供了众多自然素材。五代十国时期,蜀后孟昶酷爱芙蓉,命全城子民都种植芙蓉花,秋日花开,漫天花树,因此成都有了“蓉城”的美名。后代蜀绣匠人为宣传巴蜀文化,以芙蓉和鲤鱼为主要元素创作“芙蓉锦鲤”的长屏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绣品上绣有红、黑色锦鲤共32条,每条鲤鱼姿态各异,在虚实、层次、质感、纹理方面都堪称精妙。绣面无水,但借鲤鱼的不同姿势,给人一种鱼水交融的感觉,再加上鲜艳的芙蓉花辅佐,作品显得尤为生动、活泼。
巴蜀地区土地肥沃、水域广阔、温度适宜,满足竹木生长的气候条件,因此,当地竹木生长繁茂,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巴蜀的自然环境为大熊猫生存、繁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巴蜀地区是大熊猫的生长地之一,大熊猫也是巴蜀的代表性动物。蜀绣大师康宁创作了《稚趣图》,刻画了大熊猫母子憨态可掬的形象。
1.3 文化艺术
在独特地域环境下形成并不斷发展的巴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蜀地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1]。巴蜀地区虽是盆地,却有多条河流穿梭其中。一方面,有高山作为屏障,自成一派,文化具有独特性;另一方面,河流又促进巴蜀之地文化的交流,多种文化在此交汇。因此,巴蜀之地有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包容性,人们形成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包容豁达的性格。
北宋宋徽宗十分重视绣品,并特别开设了绣工课程,这一举措使蜀绣与绘画的结合更加紧密。那时宫廷画作尤为精致,十分适合用来做绣品图稿,蜀绣与绘画自然相融,成为著名的“画绣”,在绣品中独树一帜[2]。巴蜀地区的主要剧种是川剧,独特的风土人情赋予了川剧鲜明强烈、节奏感强的特点,川剧的精髓是变幻莫测的变脸,整个过程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川剧的服饰通常采用蜀绣工艺制成,“蜀绣图案色彩丰富,能间接反映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而蜀绣的纹样布局方式又赋予了川剧戏服空间层次与韵律感”,多变的绣工充分展现了川剧人物的张力[3]。
1.4 历史渊源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蜀绣和其他贵重物品有同等地位,如金、银、珠等,都是“蜀中之宝”,证明了蜀绣是当时的珍宝。蜀绣、蜀锦都是古代蜀文化的结晶,传说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他们的主要功绩就是教会人们养蚕。蜀绣过去是相当昂贵的工艺品,蜀国时常将其作为交换物资的筹码。宋代,蜀绣声名远扬;明清时期,传统工艺美术助推蜀绣艺术发展到顶峰[4];清朝中期,蜀绣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其中成都九龙巷和科甲巷一带的绣品最有名气。不仅如此,还成立了地方专业的机构——绣工科,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影响范围之广泛。
2 蜀绣文化的现代传承
蜀绣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2.1 蜀绣传承人
现有的蜀绣传承人有郝淑萍、孟德芝、杨培林、白桦等,他们秉承初心、专于手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古老的蜀绣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百转千回只为觅求蜀绣的创新生存、持久发展之路。
郝淑萍创办了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摸索出双面绣、异形异色绣等多种新技法,吸收西方油画和现代艺术风格特点,让蜀绣在收藏界名声大噪[5]。杨培林成立了集蜀绣生产和销售研发于一体的郫县品艺蜀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技术创新队伍提供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白桦带领团队与知名画家合作,力图以蜀绣变化多端的针法和特殊色泽的丝线呈现出独特甚至超越原画的效果,其中历时三年绣制的国画家张大千的作品在成都展映,不仅在国内赢得了荣誉,而且打响了蜀绣在海外的名声。蜀绣大师们年少之时入行,一干就是一辈子,秉持初心,彰显了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6]。
2.2 蜀绣传承模式
蜀绣是我国手工艺文化瑰宝,传承意义重大,是民族手工技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延续。传统技艺的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使其完整地传承下去,社会各界必须肩负起责任。
“蜀绣传承的形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开班、政府合作等多种形式”,蜀绣的针法和纹样缺乏系统性的归纳,不利于传承发展[7]。蜀绣技艺著名传承人杨德全建议对蜀绣进行整理、归纳、改良、创新,发行一本全面的蜀绣针法绣谱,整合行业规范,树立行业基本标准,“让针法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2.3 蜀绣技艺发展
2006年,蜀绣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蜀绣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以郫都为中心,积极发展蜀绣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发展,打造蜀绣产业核心发展区——安靖蜀绣特色产业园区,并在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建立展示展销平台,逐步完善蜀绣产业链。但是,相对于苏绣和湘绣来说,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发生变化,园区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8]。
3 蜀绣文化的创新发展
发扬蜀绣文化,振兴蜀绣工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興民族工艺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产业的振兴需要聚焦发展,优化发展结构[9]。
3.1 产业聚焦,发力重点地区,促进蜀绣规模发展
单个产业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集成化发展,形成产业园区,扩大影响力,才能帮助蜀绣走出困境,迎来春天。市场化经济要求企业与时俱进,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只有优化蜀绣产业结构,使其从精品类扩展到日用品类,才能占据大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郫都区安靖镇就蜀绣打响名声、走出四川作出了重要部署。政府部门和当地蜀绣公司——四川天府蜀绣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举办了蜀绣宣传培训班,带动了当地失业妇女再就业,在宣传蜀绣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自郫都区建立安靖蜀绣生产基地后,当地政府就十分重视传统蜀绣工艺的发展,组建专业的工作组对口帮助蜀绣建设。2008年至今,安靖街道实现蜀绣集成规划,打造了文旅融合的蜀绣文化公园,建立了蜀绣馆、蜀绣艺术馆、蜀绣工作室和七彩绣坊等相关的蜀绣机构。
3.2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抓手,实现文化输出,提升蜀绣知名度
文化交流促使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全球化的基本条件。文化交流可以是人的交流、物的交换、风俗习惯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在访问坦桑尼亚的“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了一款名为“梅花双熊”的蜀绣礼物,该事件引起广泛讨论[10]。蜀绣国礼引发了外国游客对中华文明的兴趣,这不仅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表现,还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李宇春于2009年担任蜀绣宣传大使,演唱了歌曲《蜀绣》。在李宇春的影响下,蜀绣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要借助多方宣传力量,提升蜀绣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和在人民层面的感召力,让蜀绣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载体之一。中外交流使蜀绣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先锋,应彰显文化自信,拓宽蜀绣发展空间,打好发展的组合拳,多角度、多渠道、多维度发展和振兴蜀绣。
3.3 以扩大蜀绣影响力为目的,通过多模态手段,扩大宣传范围
郫都区安靖镇在2010年举行了“绣·田园”蜀绣节。在发布会现场,蜀绣与保时捷赛车共同打造蜀绣保时捷装备,精美的蜀绣装饰将时尚与古典完美结合。借助“非遗”艺术节的活动,安靖镇打响了“蜀绣之乡”的旗号,成为文化产业转型的典范。
数字直播已成为一种高效的宣传方式,网络直播能让产品更好地传播,促进产品有效销售,相较于电视广告和线下广告,网络直播能更好地展示产品特性。例如,成都市为推广蜀绣产品,2020年在电商平台共开展蜀绣产品线上直播带货活动8场,累计200万人观看,直播销售额达38万元。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传统艺术更多的创新可能,只需将照片输入系统,系统就能通过运算输出适合蜀绣的纹样图,绣娘们可以参照纹样图进行刺绣。同时,可以将绣娘们的绣品进度录入系统,让客户能够随时了解情况,这就是“AI新锦绣”技术[11]。安靖蜀绣还与王者荣耀进行了跨界合作。首先,在游戏中发行以“蜀绣”为主题的游戏皮肤,这受到了玩家的热烈欢迎。在王者荣耀的国际比赛中,蜀绣大师为参赛选手量身定做蜀绣外衣,当选手站上冠军的奖台,全世界在赞叹中国人的游戏技术时,也会关注到中国的蜀绣文化。
4 结语
蜀绣的发展与蜀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息息相关,蜀绣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磨砺出了如今的模样。蜀绣要坚持走产业聚焦发展的道路,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加大宣传力度,推陈出新,既要坚持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又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当今时代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邓经武.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128-133.
[2] 吴文轩.绘画和刺绣的交融:蜀绣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3(4):171-177,191.
[3] 赵敏,吴起宏,刘才容,等.川剧戏服与蜀绣的关系及其对蜀绣文化传播的作用[J].丝绸,2019,56(4):93-97.
[4] 曲义.从针黹到名绣的发展脉络探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26(5):102-104.
[5] 吴晓铃.蜀绣大师郝淑萍:“我这辈子就只会蜀绣一件事”[N].四川日报,2022-03-01(012).
[6] 刘茜,车洁.蜀绣内蕴的“工匠精神”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5):39-41.
[7] 董倩荣,刘一萍.重庆蜀绣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5(4):10-14.
[8] 王康建,李纳云,曾蓉,等.蜀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丝绸,2017,54(10):51-57.
[9] 范小敏,谭丹,王佳丽,等.区域视角下蜀绣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丝绸,2015,52(4):70-75.
[10] 王雪梅,谭丹.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J].丝绸,2014,51(1):75-78.
[11] 探访成都“AI新锦绣”:数字技术让传统非遗焕新生[J].网印工业,2021(Z1):60.
作者简介:李蒙(1997—),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