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书香中国背景下的全民阅读优化之路
2023-05-30张幸乐
张幸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在新时代,书籍和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如今,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逐步深入,阅读渐入人心。尽管如此,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阅读水准仍相对较低,全民阅读活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现以全民阅读为研究重点,从提升国民阅读能力,健全全民阅读法律法规,完善阅读内容供给,加快阅读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加快优化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中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照。
阅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基础。为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传承民族文化,我国从2006年起就开始倡导全民阅读。2014年,全民阅读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连续十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至此,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其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充实,国民素养亦因其得到了有效提升。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性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主体不断发挥自身力量,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进而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
切实提升国民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个体思想力的重要构成,对于个体来说,唯有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对图书的内涵、文化意义有正确的了解,并以此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基于此,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各主体应着重培养国民的阅读能力。
一要培养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个体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最佳场所,故而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通过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加大阅读推广力度;或根据读者需求,开展相应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吸引力,真正促进读者阅读能力的提升。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故而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将阅读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通过系统的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阅读的魅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在家庭中,家长也应重视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一方面可以学习古人“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的藏书理念,打造“家庭图书馆”;另一方面,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要切实增加国民阅读量。丰富的阅读量是提升国民阅读能力的基础,要实现国民阅读从0到1,从1到多的渐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确保图书供给充足。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建设农村书屋、社区图书馆、城市书屋等公共阅读空间,将各类图书资源保质保量地送到城市的各个阅读空间,确保公民读书渠道畅通;同时,各类公共阅读空间也应不断扩充图书资源,以满足国民阅读的需求。学校应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扩充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需要和兴趣爱好的图书资源。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应打造小型家庭藏书库,以保证孩子的图书供给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只有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大众才能进一步增加阅读量。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保障国民的休闲活动时间,使大众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从教育方面来看,学校应在确保课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的在校阅读时长,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家长也可以规定家庭阅读时间,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要加强国民阅读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大众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质量,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基于此,各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大众的阅读指导。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开设阅读课程,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个性特点,专门编制或选择相应的书籍,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例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可以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展开差异化阅读指导;针对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可以采用精读、泛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积极发挥教育功能,提供阅读指导服务,一方面可以向读者提供个人指导服务,包括图书借阅查找、资料检索,以及一些阅读内容方面的指导。例如,可以根据读者需要为其推荐书目或帮助其制订阅读计划,以满足其阅读需要。另一方面,圖书馆还可以建立指导员制度,以讲座培训或“一对一”的阅读指导方式,为读者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以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读者之间的友好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家庭是实现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家长应积极配合社会、学校的各项阅读活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为其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健全全民阅读法律法规
要想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中国,就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要完善立法具体内容。首先,明确立法目的。全民阅读立法的目的在于使用国家立法权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有序开展。在全民阅读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立法目的,以国民素养提升、社会发展进步、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为目标开展立法工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法律指导、辅助和引领。其次,增加公民阅读权利的具体内容。阅读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从内容来看,应明确阅读权的概念属性、内容、行使原则等,让公民明确自己可以行使什么样的阅读权利,在权利遭受侵害时应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促使阅读权利概念得到普及。从形式上来看,应设置公民阅读权利专章,并将其置于全民阅读法律总则之后、国家阅读义务保障之前,增进公民对阅读权重要性的认识,并促使其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要构建全民阅读立法格局。构建由人大主导、政府配合的全民阅读立法格局,确保全民阅读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从国家层面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统一立法层次,完善立法内容,为地方立法提供指导和规范;地方应坚持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为立法主体,借鉴现有的立法经验,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扮演好执法者角色,按照相关立法内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法规和细则,以推动法律有效落实。
三要厘清全民阅读法中的几对关系。在机制上,应处理好软性倡导和强制实施的关系。阅读是个人行为,是自由的,如果通过立法强制公民进行阅读,往往会适得其反。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属于文化立法,在实施中具有软性倡导的特点,在内容上应当多使用“应当”“鼓励”“支持”等词汇,借助倡导等软性促进手段,将公民的阅读活动置于整体规范制度制约之下,以推动公民自身和社会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阅读立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也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增加有关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强制性条款,以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行使。在途径上,全民阅读立法采用的是单行立法形式,体现了国家对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视。但全民阅读活动往往涉及出版、互联网等多种社会产业,在发展中依赖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评价考核等多方支持,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仅靠一部单行法律无法涵盖全民阅读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法律规范的完善,如教育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版管理条例》等,促使全民阅读立法及相关配套法律在全社会形成一张网,让每一个网点勾连互通,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民立法。
四要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法治化建设。首先,加大法律普及力度,做好全民阅读法治化建设的解读和宣传工作,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全国民众对全民阅读立法化理念的理解认识。其次,为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还应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政府以及其他责任主体的工作展开监督,确保相关工作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推动我国全民阅读迈向法治化进程。此外,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相关工作内容,为全民阅读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完善阅读内容供给
一要重视读者需求,供给优质阅读内容。阅读是出版的终极消费,出版物只有被读者阅读,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出版过程才算完结。因此,出版行业在阅读内容供给方面应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出版符合读者喜好的优质读物,切实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首先,促进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对于读者来说,单一的阅读内容往往会消磨其耐心,因此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应尽可能地丰富,包含多種不同的主题、观点、题材等,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以引起读者兴趣。其次,创新书籍的展现形式。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书籍的外在形式美往往是抓住其眼球的关键,因此出版社应进一步创新书籍展现形式。例如,针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现状,可以推出小而精的书籍,以方便读者随身携带。此外,创新读物载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内容的载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版社可以进一步创新读物载体,开发绘本、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不同的读物载体,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可以提供有声读物,针对儿童可以提供绘本等,使读物更加迅速地惠及所有读者。
二要加强内容监督。为提高读物质量,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把关读物质量。一方面,加强出版评阅制度建设,对出版前后的书稿进行审读和评议,包括选题、内容等,切实提高图书质量;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从源头上保障图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做好编辑资质准入、阶段考核等工作,确保编辑业务水平;其次,加强人员培训,通过技能大赛、内部学术交流、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最后,编辑应注意提升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强化责任意识,通过认真查证、核实,严格把控出版质量,打造更多精品读物。
加快阅读推广平台建设
一要完善现有阅读推广平台。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公共图书馆建设,解决当前图书馆数量少、覆盖率低的问题。具体来说,在馆址选择上,图书馆应靠近居民社区,且有较为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以便群众到馆阅读。在图书馆建设上,应加快技术引进,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满足大众的数字化信息需求,提高大众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图书馆还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加快完善馆内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图书借阅、检索等流程,提高阅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延长开馆时间,增加座位,改进服务态度,提供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此外,图书馆还应提高自我宣传和推广能力。一方面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定期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或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以吸引大众进馆阅读;另一方面还可以建设图书馆官方网站,将图书馆的信息等公布到网站上,方便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要建立线上线下读书会。读书会是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中国的有效渠道,相关部门应借助这一形式强化全民阅读。读书会是指个体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小团体。通过举办读书会,个体可以交流思想,分享阅读成果,进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这是一种全民都可以参与的非正式阅读推广平台,没有较高的门槛或学术背景限制,只要有兴趣爱好便可参与其中。相较于其他阅读推广平台,读书会在助力全民阅读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政府、学校、图书馆各主体皆可加快读书会建设,借助读书会这一形式促进全民阅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成立了兰台读书会,以经典阅读为主题,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学术报告会、专家讲座、读书笔记评优等活动,同时还有专业的教师提供指导,能够进一步丰富参与者的知识储备;该读书会还制定了明确的规范章程,确保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泛,要想兼顾所有方面,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当下,相关主体应准确把握全民阅读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集各方之力,明确新方向,倡导新风尚,为构建书香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科研基金计划项目“‘破五唯背景下地方民办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2022KJ2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