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的育人实践

2023-05-30束建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故事教学实践策略

束建萍

[摘要] 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文本与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的表达愿望随着难度的增加有所降低。研究以四年级Read a story故事板块为突破口,通过对教材故事的整理,发现其典型性和教育点,课前重设计,提质增效;课中重参与,深入体验;课后重延伸,创意时空,精准施策,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

[关键词] 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学科育人;实践策略

英语既有学科性,又有工具性,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相互交流、表达自我的另一种方式和视角。学生在单元语篇学习和理解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化并比较异同,在汲取文化精华的同时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客观且理性地看待世界,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一、挑选典型故事,聚焦教育原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运用于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做到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同时要把握好适度性。本研究从牛津英语上海版四年级4A和4B两册教材的故事整理入手,寻找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英语故事,并以这些故事为原点,挖掘其所包含的教育意蕴。

1.整理故事范围,发现典型性。如表1所示,教师在两册教材中挑选出具有典型学科德育元素的代表性故事,主要是Read a story板块的故事。当然,在Look and read和Say and act板块也有或具故事性,或具表演性的内容,本次研究未作纳入。

2.梳理故事范畴,提炼教育点。在故事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对选中的故事内容范畴做了划分,主要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展开(如表2)。通过分析教材、研读文本,确定同一范畴不同故事的不同教育点,并就不同范畴不同故事的相同教育点的联系展开思考。

二、交融育人时空,精准育人施策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阵地,但育人时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应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

(一)课前重设计,提质增效

在单元整体设计时突出故事教学的整体设计,包括对话题的设计、情境的设计、过程推进的设计和其他相关细节的设计,重点突出,各有侧重。其中,情境的创设在故事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件中不同音效、背景资料、各种插图、文字描述或配音、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渲染适宜氛围,让学生有代入感,尽快入情入境地投入学习、融入角色。

1.活用图片巧推进。在备课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利用插图为学生朗读课文做好情感铺垫,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以Sam and Ginger故事为例,教学时首先呈现第五幅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入手,从Sam和Ginger的表情引发思考,借图片上的话They dont like each other引发学生质疑与探究。教师适时提问:How do they feel?学生发现了他们彼此不喜欢,彼此不理睬。随之追问:Why?带着这个问题,故事的序幕拉开。通过故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Sam作为小客人不懂得做客的礼仪,跑上蹿下,还喝了Ginger的水,矛盾就逐渐显现出来。此外,Peter, Ben和Kitty分别作为主人和客人,他们在过程中的感情、表情和行为都相应发生着变化。在进行核心单词、核心句型等语言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重视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图片的寓意,揣摩故事不同发展阶段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思考引发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以己度人,让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位文明的小客人及如何礼貌待客等。总之,适时提问加上适度追问,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深度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

2.善用媒体勤渲染。音乐有其特定的作用,轻松的音乐可以舒缓心情,让人放松、享受与陶醉,明快的音乐使人身心愉悦,悲伤的音乐也会让人身临其境。在故事教学的某些环节,可适时播放一些音乐,使故事教学情境感更强。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幻灯片,能够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进入情境。需要说明的是,画面与音效是在教参提供的电脑动画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辅助添加的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氛围,烘托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理解。

3.巧立支架稳助力。支架需要基于故事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内涵理解;基于故事教学语境,推动学生发展多元思维;基于故事教学情感体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基于生活实际,促进学习策略的应用。教师应当注重主题的贯通、话题的贯通,通过搭建支架,顺着学生生长的节奏和纹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增进同伴间交流,育合作;促进学生思考表达,育探究;深化语言应用,育实践。故事教学中,语言框架搭建的目的是帮助厘清故事的脉络,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显示故事发展的顺序或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文字框架有语法的特性,能够辅助学生表达,减轻学生表达的压力。此外,板书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浓缩化的呈现,是助力学生表达的重要支架。结构性强的板书能在学生语用表达上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课中重参与,深入体验

1.与文本接轨,激发思维。朗读是故事教学的重点,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会学生读故事、读懂文本,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文意,接受思想熏陶,感受语言魅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视、触觉等直观感受与动态体验,并产生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朗读获悉文本的主题思想,体验人物的内在情感,感受文本音韵之美,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朗读的流畅性,即准确与否、速度快慢、是否有韵律,也是学生朗读能力的体现,是影响学生理解的重要因素。

(1)朗读比较,发现不同。朗读文本是故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读懂文本,再读顺文本,最后读透文本。梳理情节发展,提炼隐含信息,评鉴价值取向,解读文中情感。以4B M2 U3 The old tortoise and the little bird故事为例,文中两次出现The old tortoise的一句话Its my pond,分别在故事开头Picture 1和故事结尾Picture 4。第一次The old tortoise说的时候自信满满,自认为他住在这个小池塘边,这个小池塘理所应当、毋庸置疑属于他,尽管盲目自信,但是他仍坚定宣告。因此,此时的语气是坚定的和自负的,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变化和其心理变化做了铺垫和伏笔。第二次The old tortoise没有说出声,同样一句话故事里出现的动词是think。动词的变化,一方面是他赶走了小鸟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再有其他人在池塘边聒噪,不再有人跟他分享池塘,另一方面卻是他对池塘的归属问题不再那么确定及肯定,心里不是很有底气,于是并没有得意洋洋地说出来,只是默默地想着。课堂上,教师在解析故事文本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连贯上下文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去分析、揣摩、推敲、品味这些联系和区别。通过品读加上教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The old tortoise的心理状态,区分前后的差别,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理解文本。

(2)分析语篇,提炼内容。课中,教师也十分注重故事语篇分析,掌握故事文本主题,提炼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力求实现故事内容理解与文化品格培育的统一。首先,要让学生把书读好、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验。朗读可以分为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和欣赏性的读。初读为感知性的读,深入读为理解性的读,最高层次是欣赏性的读。从模仿开始,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培养语感。此外,教师和学生合作读也是朗读示范的一种好方法。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可以在文本中做些标记,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节奏、音韵之美。

(3)评价伴随,精准指导。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课堂的重要目标,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其在评价中学会朗读、学会反思。由此,将规范的书面语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朗读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以4B M4 U3 The ugly duckling故事为例,在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评价贯穿始终。这样,在故事发展过程的几个场景中,无论是Try to read尝试朗读环节,还是Read in roles分角色朗读环节,都将评价纳入学生朗读过程中。不同的小组,统一的标准,从Accuracy(准确性)、Fluency(流利度)、Emotion(有感情)三个维度进行分项评价。单一的评价是片面的,多元的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与已知接轨,丰富思维。在故事教学的目标设定中,教师首先基于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水平,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接轨,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更高的挑战。好的英语课堂一定会有智力挑战,时有思维火花闪烁,允许浮想联翩,亦可观点碰撞。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利用多媒体便捷的优势,将答案一一出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看着学生的表演,听着他们激烈而有序的问答,不时为他们精彩的提问和意想不到的回答喝彩。如此,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超越了教材的范围,拓展了思维空间。

3.与想象接轨,发散思维。提问是激活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个有效的问题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助于引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在英语故事教学中,What will be happen next?Why?就是发生什么和为什么,是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问题。再以The ugly duckling为例,故事结尾:The ugly duckling looks into the pond. Now he is a swan. He is very happy.丑小鸭的故事在孩子们的认知里,一般以变成美丽的天鹅这个幸福的结尾结束。但既然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裁,教师的教学就不应束缚孩子们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主想象不同的结局,那么,就应当允许进行合理的改编和大胆的创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发展了自身的思维力和想象能力。

这样,教师提问,学生观察、努力猜测,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持续加深對故事中文字和画面的认识。

(三)课后重延伸,创意时空

课后,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对作业的精准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为课堂的延伸提供时间和空间。这一时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后服务外壳下的英语课,而应当是交流、活动的时空,以表演作业呈现、口语作业训练、竞赛作业互动等为主要形式,丰富课后服务时间段的内容,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1.朗读竞赛,互评互利。教师制订竞赛标准,从语音、语调、重音、节奏、停顿、准确度、连贯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确定评分标准,让学生互评。竞赛的内容则以教师指定和学生自选相结合,以赛促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既做组织者,又做指导者,点评朗读作品,传授朗读技巧,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2.合理改编,发挥想象。就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说,他们比低年级的孩子更加怕羞,主要原因是他们介意他人的评价,所以不敢大胆表现。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被肯定和被认可的心理需要。只要时机到了,他们的表现也会很积极、很精彩。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拘泥于文本,能够给予学生想象和创编的空间。教师将这一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权和能动性,可以模拟人物表情、语气、动作,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创编,有助于让学生在演读中获得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点燃学习的激情。

三、结语

无论是赫尔巴特基于兴趣的课程观,还是斯宾塞从个体生活与成长的角度论及课程目的,都未脱离生活与育人的向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对每一位学生情感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英语故事学习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建立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故事教学实践策略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模仿故事角色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