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初中地理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的思考
2023-05-30李万玉
李万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职责,也需要每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来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旨在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还是在课外与学生交流,无论是在考试前设计试题还是带学生们在校外研学,都应该考虑到适时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深挖教材内容,切入思政教育。众所周知,备课时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教学目标当中重要的一条,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可以融入思政教育目标并加以落实。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中融入“认识新时代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关心地理基本国情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思政内容。
关注学习过程,强化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课堂是传授知识和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如在讲“数以万计的河流”时,教师通过分析长江和黄河对华夏文明做出的贡献,逐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了解国家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白在我国青海省进一步做好长江和黄河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等。
优化作业设计,落实思政教育。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假期作业都需要创新,一定要打破以书面作业和背诵为主的传统。教师可因章节、课时而异设计一些观看我国大美河山以及快速发展的视频、设计有着爱国主义情怀主题的手抄报、填写红色研学记录等非常规作业来培养学生们的地理素养。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地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来培养学生“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好少年!最终达到思政教育与地理教学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拓宽学习路径,延伸思政教育。有些思政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要延伸到课外。比如红色研学活动以及政史地综合知识竞赛等都可以把思政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在青海省境内,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和学校团委联手,选择好时间节点带领学生去红色研学,同时还可以在红色研学时组织学生重温入团誓词,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最终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以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时,地理教师联合学校其它处室组织政史地综合知识竞赛、“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大赛等活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地理素养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和地理学科教学高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等。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忘教书育人与思政教育高度统一的初心!要把思政教育放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深度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用心、用情、用力去浇灌祖国的花朵;鼓励学生人人都能成为“四爱三有”好少年;人人都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