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2023-05-30王娜黄欣怡王静宋凯焦磊刘小槺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太白山研学旅行

王娜 黄欣怡 王静 宋凯 焦磊 刘小槺

近年来,国家对研学旅行愈加重视,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1]。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学生可在教师设定的问题情景中,自主设计项目主题与分层问题链,在探究中真实体验自然情景、学会学习并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实践与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这与当下流行的研学旅行中全面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做中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一致。鉴于研学旅行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探究性和取向的实践性上的特点[2],项目式学习与研学旅行具有很好的契合性。与常规教学相比,教师容易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研学旅行之中,基于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过程技能和核心素养[1],并将地理实践力很好地融合到项目式地理研学中。

因此,进行项目式地理研学实践途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本文在项目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及周边区域为例,确定研学主题与目标,围绕“水资源”开展研学活动,设计了六个不同的子项目(篇章)并预设核心驱动问题和次级驱动问题,制定科学的研学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研学区域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秦岭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作为秦岭的主峰造就了多条充分发育的河流,包括东部的黑河、南部的渭水河、西部的太白河和北部的霸王河等。这些河流不仅是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政府不断地开发与建设,周边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且完整的配套设施[4],先后多次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景区。

农夫山泉太白山基地位于陕西宝鸡太白山,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全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透明的旅游观光通道,可参观农夫山泉的整个生产过程,目前已形成矿泉水生产流水线数控体验、山泉水测试体验、山泉饮品畅饮体验、“寻源见证”徒步观光等工业体验游体系,还推出以学生为主的科普教育游,备受游客青睐。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农夫山泉太白山基地先后入选为第二批陕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第三批陕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农夫山泉太白山基地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均满足研学基地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公益性的要求,景区距离关中城市群很近,人口基数大且高校众多,区内自然景观优美,研学资源丰富[5],是持续开展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不二之选。

二、方案设计思路

项目式学习涉及的研究中有三階段法、五步骤、六步骤、八步骤等方法。根据此次研学旅行的实际情况,本方案决定采用项目式学习“三阶段法”,根据前期准备、项目开展、成果呈现来设计研学方案,围绕当前秦岭水生态的重要性,结合太白山的地理环境特征、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的特点,将方案的主题确定为“观太白山景观,探水资源问题”,在大主题下设计项目篇章,并精心选取相应研学点,层层推进完成“水资源”主题地理研学活动。在设计每个研学点的研学任务时,采用核心驱动问题与次级驱动问题,以推动任务的开展。其中,“核心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大问题”,需要教师提前进行预设[6]。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对核心驱动问题逐级分解或学生可根据核心驱动问题进一步提出次级驱动问题,从而推动核心问题的解决。

三、研学活动设计

1.研学目标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学生需具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本研学方案据此进行目标设计(图1)。

2.研学行前准备

在项目式学习“三阶段法”中,前期准备是首要环节。行前准备作为项目式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此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基于已设计的研学目标,本研学方案的研学前准备内容分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四个主体,涉及安全、知识、分组、后勤保障等多个层面(图2)。

3.研学行程安排

本研学旅行活动分为常规路线和拓展路线(图3)。

常规路线第一天沿农夫山泉太白山基地—霸王河—斗姆瀑布—红河谷综合实践基地依次进行。首先,学生在农夫山泉太白山基地研学,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引导,对此处水源产生兴趣与疑问;接着在教师带领下来到霸王河,探索水在地形地貌的塑造中的作用;随后在斗姆瀑布、红河谷综合实践基地一线,探索秦岭主峰特殊的水文情况、水的性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常规路线第二天自红河谷综合实践基地出发,行车到下板寺后开始徒步上山,最终到达天圆地方。学生在登山过程中不断观察探索记录,感受山势的高峻和植被的变化,在探寻水源的过程中思考秦岭成为中国两大水系分水岭的原因,体会秦岭作为“中央水塔”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路线(天圆地方—大爷海—二爷海—拔仙台),可供学校在开展研学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开展。

4.研学内容设计

此研学旅行方案围绕“水资源”问题展开,分为《生命源泉,取水思源》《流水塑形,赏水探源》《落水奇观,探水寻源》《聚落资源,用水护源》《积水汇流,研水析源》五个篇章。此外,还设计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拓展路线《冰川遗迹,辨水明源》,以供不同学校进行选择。篇章之间层层递进,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为本,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合作探究太白山水生态问题,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看、问、测、思、记”的野外实践力,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最终达成本研学旅行方案预设的研学目标(表1)。

四、研学评价

研学评价是对研学旅行成效的检验,更是学生对整个研学旅行进行总结反思、对新认知进行内化与升华的关键环节[7]。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本次太白山研学旅行进行回顾与总结,参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建议,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制定了研学能力量表(表2)和研学旅行评价表(表3),辅助广大师生进行研学评价。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在项目式学习的指导下,以“水资源”问题为主线串联起整个研学过程,旨在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肖,胡久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学报,2016,12(4):39-44.

[2] 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12-14.

[3] 杜俊平,廖超英,刘莉丽,等.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情况调查与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07(4):248-252.

[4] 张红艳. 太白山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

[5] 李园园,郭明,胡崇德.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路径设计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20,48(1):83-86.

[6] 刘斌,张卫青,王涛耕.基于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研学旅行活动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3):128-135,150.

[7] 何晓丹,高超,徐皓.面向海洋教育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以舟山渔场为例[J].地理教学,2021(17):54-58.

猜你喜欢

太白山研学旅行
太白山琐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夏日太白山 九岳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人间仙境太白山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登秦岭太白山 观南北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