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分析

2023-05-30刘秀钏

当代体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小学生

刘秀钏

体育教育一直是推动国民健康发展的根基,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为能够深度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要求学校逐步实施。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该项政策在2014年被重新修订,为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其体质与健康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背景起源,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的现状,并针对相关政策、工作部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建议,从建立一体化电子档案、构建全面学生测评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等方面详细论述,以期能够为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作以参考。

1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背景分析

1.1 逻辑起源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但部分地区所实行的检测制度地方性较强,因此未能在国内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在解放后,苏联等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被引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一开始主要以《劳卫制》为基本测试思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其结果不够客观,存在较多的主观意愿。后来西方的医学思想传入我国,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被逐步引入了民国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之中。1929年上海市教育局制定了《检查儿童身体规程》《儿童身体检查表》《儿童体格检查》等规范化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供学校实施与填写,如果有学生出现体质健康未能达标的情况,则要在学校留级完成体育训练,达到合格标准以后方可毕业,至此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为我国体育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

1.2 发展阶段

1930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其中儿童人数占到了22%,加上部分失学成人,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46.5%。因此国民政府为能够改变国家当前外交困难,国民体质较弱的现状,则将青少年作为了体育教育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部署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健康堪忧,所以要强化、优化我国的体育事业。1975年以后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后期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关制度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以后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经过了多轮的改革已逐步和世界接轨,并纳入了各个教育阶段,以期可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强化国民的综合素质。

2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状研究

2.1 体质测试与国家教育政策相对接

在发展初期我国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仍存在着较多的阻力,自2012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便逐年增加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至2022年我国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已经达到了46143.00亿元。这也为国家的体育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器材与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依照测试结果可以发现,持续多年的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要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将体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路径,进行了深度优化,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要求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严格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落实监测制度,因此可以看出如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已与教育制度接轨。

2.2 体质测试辅助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基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之下,为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当下社会发展和具备大局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定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过去我国的体育教育有着较强的局限性,因此自改革以后便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项目与范围逐步扩大,促使相关教育人员必须正视体质健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也是反映教师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改革以后我国更加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养的训练,因此将身体素质类测试指标从70分提升至了90分。要求教师设计循序渐进的体能锻炼项目,以点带面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并让其在各类体育合作与竞争项目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2.3 体质测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并且也在教育和体育界也得到了认可,其主要体现在2014年后所修订的相关政策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加大了对既往测试工作问题的研究,不仅简化了测试的方式,还提高了测试起点与落实过程的公平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化和动态化的过程,在过去的相关制度中部分测试项目应试色彩较为严重,而通过对其取缔或优化,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建立更加长远的体育训练规划眼光,可以构建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特点的教育方案,便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巩固与发展,以此能够加快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速率。

3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存在问题

3.1 政策制定方面

第一,学生情感与认知被忽视。我国制订该项政策的目的是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因此从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培育角度而言,该项工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水平提升,当前主要以外在的量化指标为测试机制,所有的测试重心都放在了身体素质之上,而学生没有在此过程中掌握良好的体育技术,部分测试项目的占比较高,在反复的训练之下,也不排除会对学生的生理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完善。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当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主要以终结性的评价形式为主,对于测试过程的忽略,容易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够全面。并且中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是通过常规参照标准来判定,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便在于需要将测试个体与其他同年龄和性别的人进行对比,但参照样本的代表性不足,且存在整体水平差距性较大的问题,因此也会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识,如测试结果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远越好等。

3.2 工作实施方面

第一,学生层面。通过对既往测试过程的观察,首先小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态度有待端正,部分学生未能将其作为一个严肃规范性的评测环节对待,在参与的过程中成绩发挥欠佳,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其次小学生对其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测试的过程较长,其部分项目的重复性动作较多,许多学生都不能了解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意义,因此失去了参与兴趣。最后小学生参与动机有待强化,如果所反映出的测试结果不佳,则会影响其日后持续锻炼的意志。

第二,社会层面。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期望最终的测评结果能够达到既定标准,并且可以得到学校外界的支持,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但当前仍存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协同程度不高的情况,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的父母都不了解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具体内涵与目的。其较低的关注程度,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造成测试结果不佳。除此之外,部分学校的测试和运动场地配备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3.3 主要原因探析

第一,部分政策制定过于理想化。据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连续20年里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这也使得社会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大了关注程度,国家以期通过相关政策来有效改善这一局面,但也无法照顾到个体的变化,在测试中部分方法存在难以统一和评价“一刀切”的现象,虽然部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能够实现止跌回升,但也使得部分教育人员的应试思想只增不减,在工作中虽然依照测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但忽视了其真正热爱和感兴趣的项目。

第二,测试主体和客体定位不准。实施该项决策的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此项工作之中的主体,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足,自我意识模糊,难以生成行动内驱力,因此也导致了无法正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反之,评测最终所生成的结果更利于社会客体对项目、标准、评价手段适应性的判断,客体与主体之间发生了错位现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没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难以提升等问题。

4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化对策

4.1 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档案

针对当前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建立具有差别化的健康测试标准,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体化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档案,该档案主要是面向的是同一区域内的小学生。首先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學过程性评测,然后将数据整理统一上报,该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同一地区内不同学校所递交的信息数据,建立差异化的测试标准,然后下达给学校教师依照该标准进行落实,这样便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对于我国当前体育教育资源分布不足,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一的格局,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日常教学的过程性测试的科学性,加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通过对学生的心率、速度、体能监测,构建记录和评述性的过程测试电子档案,将其作为体育课程开发以及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4.2 构建全面学生测评体系

基于现代化教育建设目标,小学作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系应具有更长远的发展眼光,要将部分强制性的测试项目与自由评测项目相结合,最大程度上的降低部分教师和学生所存在的应试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国家所建立的评分标准和近几年学校总体评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中所呈现的进退步情况,形成一个全面的判定结果,将其与学生的评先选优、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评选机制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便会有了学习的动机,一是能够实现自身体质健康的不断提升;二是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三是便于个人前途的发展,通过教师体育活动规则以及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形成一个具有个人和社会属性的政策,不断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价值。

4.3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作为落实该项工作的主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功能,这样才能提升该项工作落实的实效性。一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根据标准测试中的相关项目以及内容,进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断延伸其激励以及反馈功能,让学生从认知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角度出发,获得良好的体育习惯以及意识,减轻学业压力。二是在测试内容中加入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过程与方法、体育运动情感等内容,便于教师教学目标和意义的建立。三是学校设置相应的配套活动,巩固该项工作的成效,设置一些校本课程,让学生建立广泛的体育兴趣爱好,然后依照其兴趣向专业化的方向培养,测试内容和标准可以依照学生群体的不同,设置一些个性化的附加项目。

4.4 加大家庭教育参与力度

学校应明确自身的教育引领地位,主动寻求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途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其了解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加大关联性,体育教师充分做好宣传以及普及工作,为学生制定一些日常生活中便于训练和提升体质健康的体育计划,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应要求家长参与其中充分起到引导以及监督的作用,当学生形成了良好习惯以后,也便于该项工作的落实。同时社会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能够以小学生群体为目标,设置相应的体育俱乐部、社团、竞赛等机制,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4.5 注重政策制定的完善性

第一,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当前我国相关政策之中对于主体的评价及测试方式还是较为单一,应通过多元化的测试与评价体系构建,从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原有的教师和学校测试发展为学生、家长、同学共同评测,保证测试信息来源的客观性。第二,不断优化政策实施的环境。为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应不断优化政策的落实环境,当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融合教育的情况,部分残障的弱势学生群体也加入到了普通班级的学习,本着体质健康测试平等、参与、共享的原则,应加大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关注,并减少该项测试对其入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当前部分地区小学的基层体育教师未能够将该项工作和测试结果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参考资料,以此更好地优化体育教育课程,因此要加大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形成测试好、利用好、评价好的应用格局,真正体现该项工作与政策的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现代化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又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化发展,不断提升其体质素养,应以科学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推动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此项工作的实效性。加大对既往测试工作中所出现的显性与潜在问题的研究,逐一解决,从而尽快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长远目标。

本论文系泉教科[2021]7号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立项《基于县域中小学生采用竞赛模式导向下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QG1451一2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小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