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赛场景下中锋球员无球跑位特征研究
2023-05-30李莹庆
李莹庆
随着现代足球比赛争夺越来越激烈,取得进球的难度增加,通过无球跑位来创造进球得分和威胁进攻能力体现。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以及数理分析法对五名高水平中锋球员有球技术与无球跑位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跑位起始和结束位置会优先选择前场中路区域创造射门机会,同时向本方中场和边路区域积极跑位为同伴协助进攻。多以低速跑位进行比赛,出现威胁进攻时多以中高速的跑位创造进球机会,以最快速度占据有利位置。合理分配体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出现在所需要的位置上。多以短距离运用中低速跑位创造进攻机会,缩短跑位距离提高跑位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同时合理分配体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出现在所需要的位置上。比赛中多处于高压力下制造威胁进攻和进球得分,但在组织进攻时,与对方球门构成直接威胁性降低,面临的防守压力有所下降。跑位类型上,运用接应跑位支援同伴,形成本方局部人数优势。通过插上、前切后切跑位迫使对方失去防守平衡,出现射门机会时主要运用牵制、包抄等跑位创造出射门机会。
现代足球比赛球员为了获得射门机会,必须通过传跑破坏对方防线,摆脱位置束缚。面对坚固的防守,单纯的传球配合难以瓦解紧逼的防守线,提高队员单独作战能力,选择最佳传球空当和跑位时机是取得进球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场景、攻守态势下,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合理的选择且进行有效的战术行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21年FIFA官网技术报告中对第32届东京女足奥运会五名中锋球员比赛中运用有球技术与与无球跑位为研究对象。如表1.1为五名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基本信息情况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研法
以足球无球跑位、足球比赛表现分析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中文文献检索;以“soccer、football”和“performanceanalysis、gameanalysis、matchanal‐ysis”等为关键词,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进行英文文献检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参考。
1.2.2 比赛观察法
对录像中所要分析的内容,采用定格、慢放和回放的方式进行观看,以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将所有统计结果输入已建立好的MicrosoftExcel表中,根据需要将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分类和归纳。采用AmiscoViewer?软件中的默认速度阈值区间,具体速度分类与阈值界定标准为:走动与慢跑(0~>11km/h),低速跑(11~>14km/h),中速跑(14~>17km/h),快速跑(17~>21km/h),高速跑(21~>24km/h)和冲刺跑(24km/h~>+)(Andrzejewskietal.,2012;Minano-Es‐pinetal.,2017)。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录像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做相关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无球跑位基本情况
根据无球跑位的各项指标,从不同情景类型(进球得分/威胁进攻/组织进攻)角度出发,对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无球跑位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探求其在不同起终场区、跑位速度与距离、防守压力、跑位类型相关方面的特征,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女足中锋球员的无球跑位提供相关依据,使女足中锋球员在本方进攻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得到结果如表1.2所示。
五名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在本届比赛中共计24场比赛,整体均值为4.8次;比赛总时间的整体均值为368分钟次,每场比赛按90分钟进行计算,所有中锋球员的时机比赛平均场次可计为360/90=4.09场;总跑位次数的均值和场均次数依次为141.2次和36.12次。在所有不同场景类型下,中锋球员在进球得分比赛场景中无球跑位(53次)的均值为10.6次,所占比例7.8%;中锋球员在组织进攻(325次)和威胁进攻(328次)比赛场景下的无球跑位场均次数较为相近,均值和占比依次为65.6次和65次、47.1%和45.1%。
2.1.2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无球跑位起始/结束位置
本文对无球跑位的起始位置定义为:中锋球员通过无球跑位明显参与本方进攻时的起始位置;无球跑位的结束位置定义为:中锋球员在无球跑位后通过有球技术完成进攻、帮助队友完成最终进攻、明显且主动结束无球跑位时的位置。
本文对5名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在不同情景中的无球跑位起始/结束位置,按照进攻方向分为前场/中场(本方中场/对方中场)/后场和中路/肋部/边路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3-1.4所示。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无球跑位起始位置越靠近前场,给防守方造成的威胁越大;无球跑位起始位置越靠近中路区域,越能取得进球或制造威胁进攻。但是,在组织进攻情景中,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需要更多回撤到本方中场协助进攻,同时还需要进入肋部和边路区域来支援队友。因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应首先注重培养中锋球员在中前场制造进攻威胁的能力,同时加强在中后场和边路区域参与组织进攻的能力,从而能够丰富球队的技战术打法,面对不同对手时进行针对性和多样化的战术安排。
2.1.3 高水平女足中鋒球员无球跑位速度
由于中锋球员在一次无球跑位过程中,可能会有1次以上的跑位方向变化。本文以无球跑位方向变化为分类依据,统计不同跑位方向下的跑位速度,在同一次跑位过程中可能包含多个1个或多个跑位速度。得到结果如表1.5所示。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跑位速度在比赛中,均呈现无球跑位以低速创造进攻空间的特点,合理分配体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出现在所需要的位置上,从而提高制造威胁进攻和进球得分的机会。但是,中锋球员在威胁进攻时相比于其他比赛情景呈现有所不同的跑位速度特征,中锋球员除低速跑位创造威胁进攻外,还会更多地通过中高速跑位制造威胁进攻,在足球比赛中有效时间与空间转瞬即逝,在发现对方防守出现漏洞时以最快速度占据有利位置。然而,中锋球员在组织进攻比赛场景中以高速进行跑位的场均次数呈现明显下降,在协助球队组织进攻时,以中低速度的跑位耐心寻找进攻空间。
2.1.4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无球跑位距离分析
本文对5名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无球跑位距离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分为短距离(<5m)、中短距离(5-10m)、中距离(10-15m)、中长距离(15-25m)、长距离(>25m)等五个跑位距离。
如前文所述,由于中锋球员在一次无球跑位过程中,可能会有1次以上的跑位方向变化。因此,本文以无球跑位方向变化为分类依据,统计不同跑位方向下的跑位距离,在同一次跑位过程中可能包含多个1个或多个跑位距离。本文将从整体上分析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所有无球跑位距离的特征。通过对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无球跑位距离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6所示。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跑位距离在比赛中,大部分都以短距离为主,短距离的跑位在创造进攻空间时更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但是,中锋球员在进球得分情景中通过中距离和中长距离的跑位基本没有出现,说明中长距离的跑位容易被防守队员识破意图,从而降低进球得分的机率。同时,中锋球员在组织进攻情景中以短距离和中短距离的跑位均值相对较高,以中距离、中长距离和长距离的跑位明显降低,再一次说明中锋球员在比赛中以短距离和中短距离的跑位更为合理。然而,中锋球员在威胁进攻场景中相比于其他场景下呈现有所不同的特征,以中距离、中长距离和长距离的跑位逐渐增多,通过中长距离的跑位创造威胁进攻的机会。
2.1.5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无球跑位压力分析
本文对5名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在无球跑位中面对的防守压力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分为近身接触(<1m)、高压力(1m-2m)、中高压力、(2m-4m)中压力(4m-6m)、弱压力(6m-8m)、无压力(>8m)等六个无球跑位压力。
如前文所述,由于中锋球员在一次无球跑位过程中,可能会有1次以上的跑位方向变化。本文以无球跑位方向变化为分类依据,统计不同跑位方向下所面临的防守压力,在同一次跑位过程中可能包含多个1个或多个跑位压力。
通过对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所有无球跑位速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7所示。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在比赛中跑位压力大部分处于高压力下制造威胁进攻和进球得分。但是,中鋒球员在组织进攻中,与对方球门构成直接威胁性降低,防守压力也相对降低。因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首先应注重培养中锋球员在高压力下把握进球机会和创造威胁进攻的能力,同时加强创造中压力和弱压力的情景的能力,为下一步行动赢得更多空间与时间,从而提高进攻效率。
2.1.6 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无球跑位类型整体分析
通过对高水平女足中锋球员的所有无球跑位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6所示。得到结果如表1.8所示。
高水平中锋球员主要运用接应跑位创造本方人数优势的局面,多以牵制、包抄和插上的跑位类型创造射门机会;同时,在创造威胁进攻时,中锋球员主要以插上、前切和后切的跑位向防守位置之间跑位;另外,在人数密集区域以拉开跑位创造更大的进攻空间。由此,教练员首先应注重培养中锋球员创造局部人数优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跑位类型的多样化,从而丰富比赛进攻技战术打法,面对不同比赛时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跑位类型的变化。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