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案例实践
2023-05-30胡建坤
胡建坤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与意义
1.地理核心素养
中学教学活动在课标的指导下开展,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一般来说,和谐、稳定、良好的人地关系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界在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学习地理知识、研究地理现象最大的价值体现。
人地協调观念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谐相处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中最核心的研究内容,我们要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第二个组成部分,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学习、认识地理事物时,不同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联系,在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共同构成了地理大环境,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地理环境、认识地理事物,就需要从宏观、综合的角度来把握各个地理要素。
客观来看,地理环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从微观入手,以类别、角度等要素来进行区域划分,从而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区域认知。
了解、认识地理环境需要进行考察、探索和实验以及社会调查等诸多方法,其中实践活动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地理实践能力是研究地理各个组成要素所必须的基本探索精神和实践技能,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观察、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提升人地观念的认同感。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着的,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内涵包括对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正确观念,不断认识、并能处理好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自始至终的研究目的:区域认知从微观的角度,综合思维从宏观的角度,皆是认识地理过程、学习地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地理实践则是开展地理活动的根本保障,行动实践能力是学生是否感受、体会人地关系的重要基础。
2.单元教学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了单元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老师陪伴学生学习一个“大”的教材内容或解决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这里“大”教材内容或“大”问题是由若干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小”内容或者“小”问题组成的。单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把各种单一、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持续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从总体构建知识框架,学习者能够发现组成单元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可以帮助其完整地掌握知识要素和知识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教材中有一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从宏观的角度把这些知识点划分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单元,然后进行综合教学,对于学生获得整体的知识和经验会更加高效。
总体来说,教育者希望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掌握知识架构以及明确各组成因子之间的联系,建立总体的知识概念。在认知过程中,通过“总—分—总”的学习活动,推动学习者逻辑能力发展,从而使学生有机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的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单元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学习内容比较多或者学习内容比较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多安排一些学习时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发挥确定单元内容或者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指导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单元教学实践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表1)。
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结合课标内容,聚焦大概念(本单元的核心内容)确定学习主题。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首先把这个单元的内容做概括,可以是一句精辟的话,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关键词,或者是一个问题,使学生对单元知识架构有宏观认识。
2.细化单元学习任务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内涵,联系教材、学生等多种因素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行为和行为标准,学生通过学习目标能够找到探究的方向,进而受到启发去进行观察、分析、演算、推理、论证等学习行为,有的单元涉及学科思政内容,也可以列在学习目标中。
3.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单元测试(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达标测试,与甄别和选拔测试不同,主要聚焦表现性评价,根据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表现性任务量,既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达标,也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和需求,选择能够达到的标准(合格或优秀)。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多样化,适合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就不要用形成性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等要综合使用。
4.创设单元情境
设置一个或多个针对单元的整体情境,在这种联系性紧密的情境下尝试学习,能够保证思维的连贯,使单元学习完整地发生。教师要强调情境的真实性、综合性,则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习真实地发生。
5.分解学习阶段任务
根据已经确定的学习目标,制定单元教学框架,把总体目标(大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小目标)和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小任务),每一课的内容紧密相连、递进存在,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就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内涵。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是否关注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多大程度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各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列举,而是存在递进的学习关系。在教学中,单纯地把单课时教学内容拼接起来,这并不能称为单元教学。
具体来说,在单元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综合问题,从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需精选目的性强,具备典型意义的练习问题,所选问题遵守由简单到困难的递进关系,则能更充分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完成了上述步骤,需要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升华,从理论、方法以及实践运用等角度进行梳理,使学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架构,有利于知识内化,巩固提高。总结的方式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小组讨论后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归纳讲解,教师列提纲讲解,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研究的问题得到充分认识和扩展。
三、单元教学案例实践
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案例一:西北地区。
单元学习主题:西北地区。
单元学习目标(表2)。
四、单元教学框架
单元教学框架如表3、表4所示。
五、“大单元”形成性测试卷的相关要求(表5)
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案例二:南方地区。
单元学习主题:南方地区。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表6)。
单元学习目标(表7)。
单元教学框架和课时(表8、表9)。
单元式教学以大概念为主题,从整体出发,有机的调配学习的各方面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内容的最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有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在“学法”的指导下,对学生自主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主探究学习,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合学生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要遵循这一教学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