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的枪声》:诞生于一次意外
2023-05-30
1979年上映的一部以地下工作者为题材的黑白谍战影片《保密局的枪声》,在一张电影票3毛钱、全国人口9.7亿的时代,创造出6亿人次观看、1.8亿元票房的神话。如此惊艳的影片,却源自一次意外的发现。
回顾中国电影历程,有一部以地下工作者为题材的影片,曾带给人们强烈振奋。这部影片就是1979年上映的黑白影片《保密局的枪声》。在一张电影票3毛钱、全国人口9.7亿的时代,这部影片创造出6亿人次观看、1.8亿元票房的神话。
意外的发现
如此惊艳的《保密局的枪声》,却源自一次意外的发现。
1978年,导演常彦退出了《济南战役》剧组后,原本计划拍摄一部跟《新华日报》有关,反映周恩来在重庆期间如何领导地下党与国民党斗争的影片。编辑处的郑荃带着助手金德顺来到青岛收集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吕铮的中篇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便写信给常彦推荐了这部小说。常彦看后也认为这部小说很有改编成电影的潜力。长影厂为常彦开了先例,允许他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带领一个调研小组,到上海去收集资料、查档案,访问地下党员。
当时中央对地下党还没有定论,很多“白区”工作者并没有得到平反,老战士们的心理留下了严重的阴影。调研小组原本想把这些老同志请来开一个座谈会,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最后调研人员对老同志们的访谈完全采取的是类似地下工作中“单线联系”的方式:后门送走一位,前门再迎接另外一位。当这些老同志听到要拍以他们为题材的影片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痛哭。
值得庆幸的是,当影片通过审查后的第四天,《人民日报》刊登出中共中央为“白区”工作平反的决定,这些地下工作者们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机智英勇的刘啸尘
说起影片男主角刘啸尘的人选,也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原本摄制组到上海想借用曾在《51号兵站》里扮演地下党员“小老大”的梁波罗来做主演,但当时梁波罗已被拉到《沙漠驼铃》里演助教了。恰逢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员陈少泽在话剧《东进!东进!》里凭借出色的演技被副导演马世达看中,马世达毅然决定邀请陈少泽来饰演主角刘啸尘。
说来也巧,《沙漠驼铃》里助教这一角色原本刘琼是准备让陈少泽扮演的,但因陈少泽在演话剧,团里没有放行。这样,陈少泽便阴差阳错地走进了长影厂,挑起了重任。
陈少泽发现自己面临三个不熟悉:不熟悉人物生活、电影表演和集体创作。为此,在每次开拍前他都认真准备,并主动求教老演员。渐渐地,他的表演越来越自如,把刘啸尘的沉稳、机智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比如在“审讯室”这场戏中,刘啸尘看着战友被严刑拷打,先是一惊,再用余光观察身边的特务,随即镇静下来,既没有表现出无动于衷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端庄美丽的史秀英
相比于男主角的一锤定音,女主角的挑选则费了一些周折。起初摄制组在上海面试了几名女演员后都觉得不合适,正一筹莫展时,某日他们在徐汇剧场看戏,想从台上的演员中物色女主角。可看着看着,大家却不约而同地被坐在前排看戏的一位相貌出众的女性所吸引,一致认为她的气质和女主角史秀英很接近,而这位女性就是优秀女演员向梅。
向梅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機会,答应出演后便开始奋发起步。为了拉近和片中人物的距离,她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多次参加座谈会,向健在的地下工作者求教。在表演技巧上,向梅更是下了苦功,坚决摈弃过去故作英雄状的表演模式,从最基础的站姿、坐姿、走姿练起,改变自己的习惯姿态,着力追求角色有血有肉的个性。
最终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史秀英,虽美丽生动,但绝不妖媚;虽善于应酬,但不流于轻浮;虽身着华丽服饰出没于各种社交场合中,但眉宇间又不失地下工作者庄重沉稳的本色。
鹤立鸡群的黑白片
这部影片为何选用黑白影像呢?这其中有一段小插曲。
该片起初并非是长影厂当年计划里的重点片,厂里给导演常彦提供的彩色胶片也只是“代代红”。常彦清楚“代代红”需要特殊的光影来处理,很可能在技术上会失败。于是他拍板,与其拍低质量的彩色片,不如拍高质量的黑白片。
当时的长影厂已经不洗印黑白片了,但为了这部影片特地恢复了洗印黑白片的流水线。没想到成片后效果出奇得好,黑白冷效果的强烈对比更增加了故事的悬念。而这部非重点影片也在同时期上映的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大众电影》2023年第3期 高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