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探究

2023-05-30徐亚男

今日财富 2023年1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经济工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关于知识以及技术的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知识产权不会受到其他主体的侵害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设计变量并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的方式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落实多元化策略,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从本质上来讲,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鼓励更多创新主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或创新主体形成技术垄断。因此通过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方式能够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方向。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知识产权概述与特点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国家赋予人民群众在某一时间段内对自身创作出来的成果享有独占权或专用权。知识产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其他财产权对比的方式可以得出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产权,知识产权与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关系。总体来讲,知识产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知識产权具有排他性的特点,例如倘若没有经过权利人同意而将知识产权进行转让或使用,这种行为将会对权利和个人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任意占用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其次,知识产权具有时效性特点,当前我国关于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年限为20年,而外观专利保护年限则是10年。如若超过最长保护年限,其他人则可通过合法的方式利用这一智力成果。

最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特点。该特点主要适用于各国知识产权纠纷领域当中,例如当某两个国家之间并没有签订国际公约或并没有形成相关协定的情况下,那么知识产权保护法仅会在有法律保护的国家内使用,对方国家不会受到法律约束。

知识产权的提出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作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此外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也对各个国家形成了约束条件,共同维护全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沟通。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转化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加以约束。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始于1980年。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经逐渐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接轨,并且也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国从1980年到2007年间加入了多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组织,涉及文学作品、微生物、植物新品种等多个方面,充分保障我国公民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合法利益,提高了我国公民科技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研发的积极性。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从本质上来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既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又能够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起到反作用。本节重点探讨关于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反作用,为后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对策提供数据支持。以便于能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减少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对经济增长起到的副作用。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推动的作用

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推动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各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依托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最终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利益,促进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知识产权本质上具有排他性,倘若其他人员侵犯到创新主体的合法利益,创新主体则可利用法律手段对其要求赔偿。对于经济发展受阻,并且创新较弱的地区,有关人员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知识。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阻碍的作用

知识产权本身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虽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能够阻止不法分子对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进行侵害,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可能会造成个人或者某些企业在技术以及产品方面的垄断。例如某一新兴技术或者设备投入市场之后,由于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其他企业不准研究同类型的竞品。然而创新主体企业又频繁地提高相关技术或者产品的价格,导致溢价严重,不利于市场公平运转。此外,过于强硬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不有利于国内技术知识之间的流动,即便能够保护某一创新主体的合法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依旧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三、当前我国专利申请以及授权统计

结合我国2018年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相关数据报告得出,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授权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在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也在逐渐上升,不断推动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

该图展示出我国中西部以及东部地区关于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从宏观角度来看,中部地区科研费高于西部地区,并且每个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经费都在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十分支持技术创新。

从我国专利申请授权量角度来看,我国专利申请手续量逐渐提升。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都在稳步提升,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公民能够对知识产权保护产生正确认知,能够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利益,不断探究科研成果的同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总体来讲,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法律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落实了多种政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公民对于创新成果以及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虽然我国相比于部分西方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依旧存在较大距离,但我国科技成果产出效率处于正向发展阶段。因此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各大企业都需要不断加大对于科技成果经费投入力度,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效益为导向确保发挥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价值。

四、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分析

上节提到关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本节利用相关技术构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

(一)計量模型设计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各不相同,难以利用科学有效的面板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完全反映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并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较为复杂。因此本节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核心变量,结合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多个控制变量构建计量模型。

(二)变量指标设计

本节以我国部分地区年度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为了减少数据误差对数据结果造成的影响,需要对各个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同时还需要将每个地区的年固定资本存量以及当地高校在校人数作为指标。

(三)变量现状分析

该统计图阐述了我国2000年初期至2017年间各个地区关于科研成果经费投入力度。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于科研成果投入资金相对较高,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差地区,针对科研成果投入经费力度较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较差地区,需要将大量资金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受到经费投入力度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一定阻碍,其地区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

(四)面板回归模型

面板回归前需要根据不同变量以及对应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设计回归系数。当前我国正处于自主创新转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经济增长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固定资本存量则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固定资本存量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我国每年高校在校人数与国家劳动力质量存在正相关,因此高校在校人数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正向影响。

国家地区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换,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增加影响。

在对各类变量进行分析后需要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观察经济增长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左右的面板回归结果进行数据整合,构建如下图表:

通过图表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变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就能够增加当地GDP的0.1702%。固定资本存量、高校在校人数、针对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等变量的提高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意义。

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优化建议

(一)因地制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要落实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各个地区都需要依托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存在的现实困境,落实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优化原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够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从提出、落实、改进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二)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机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质量。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由于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并且群体侵权和重复侵权行为较为严重,我国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理时间一般超过四年就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继续开展。因此我国知识产权形成司法机制依旧需要不断完善。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司法管理方面需要落实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措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涉及我国新型竞争领域的相关事宜,通过落实多种政策的方式鼓励新型领域技术人才加入司法部门,确保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能够得以解决,避免知识产权工作对我国新兴领域发展造成影响。

(三)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又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过于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不利于新技术以及新理念在我国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技术壁垒。因此当地政府以及有关企业需要找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的平衡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需要技术创新效率。

(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提高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并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科技研发以及经济增长中起到冲击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促进高校以及研究所,提高产品的科研含量。针对我国核心技术领域,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地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科技创新以及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不仅需要加大对科技成果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还需加强教育投入资金的比率,充分为当地高校科研领域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关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充分做好引领者的角色定位,引导高校各个专业树立新型教育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不断优化原有教学体系。构建产学研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结果得出,要想确保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过程中,需要当地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落实多种政策,积极促进创新主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简介:徐亚男,女,1987年5月出生,汉族,河南清丰人,本科,经济师,知识产权经济。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经济工作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工作,爽飞了?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选工作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