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5-30吴志攀杜华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吴志攀 杜华英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2-014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靠教育、靠人才。文献[1]分析了对课程进行了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了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献[2]按照“立德育人”和“全方育人”的思政思想格局,提出了多种教学措施结合方案,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文献[3]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受众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以“学评教”体系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训练、人文精神培育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以提高教书育人成效和专业教学效果。文献[4]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发挥思想政治功能,与时俱进,积极发掘思政元素,以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目标。文献[5]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课程教学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1 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具体课程,它是把高校思政教育贯穿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工作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育人过程中,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举措,更是在认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表现。

在国家大方针指导下,仅靠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政教育是不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真落实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严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以课程为切入点,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内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6-8]。

(1)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层面,立德树人是根本,思想政治理论对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特别快,《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点培育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教师在计算机类课程的引导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其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

(2)从国家教育层面,课程思政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需要。凝聚全国种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力量,就是凝聚中国的力量,就是使全国14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完成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3)新时代少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有些学生强调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急于求成,人生目标迷茫,缺少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奉献精神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忽视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2 改革的思路与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性课程,涉及高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覆盖面广,旨在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5]。在课程教学中,把思政内容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与课程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入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促进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常态化。

2.1 改革内容与思路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借鉴。因此,我们迫切需求高校加快培养当前新兴经济产业急需的人才,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教育新理念,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嵌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主线,开展课程引导、情景创设和问题导向等方式进行思政引领,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四讲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更偏重科学理论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即重点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NCRE)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College Computer Test,CCT)等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实验指导书、教案和PPT演示文稿等方面,课程传统教学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涉及比较少。事实上经过深入挖掘,通过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和思政要点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嵌入点还是不少的。课程主要讲授知识点及课程思政嵌入点如下:

首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知识的探讨,以及介绍我国在CPU、超级计算、量子计算、5G通信、航天航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方面取得了走在世界前列的成就,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取得的进步而感到自豪,从而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可结合“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正确看待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从而靠“认真学习、积极向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弥补这些不足。

其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实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实践。掌握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基础和相关知识、设置。掌握中文Word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软件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软件的应用与实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编辑中嵌入中国女排精神图文混排内容、2021年我国奥运会和2022 年冬奥会取得的成就和排名、祖国大好河山等内容,弘扬奋勇拼搏的精神,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部分改革内容及教学法如表1 所示。

2.2 探索成果与成效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授專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国家思想大政方针、实现“价值引领”,真正做到学科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因此育德能力在实际课程育人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通过把育人目标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健全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了线上课程项目和精品课程项目,教育学生要增强守法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正确讨论,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全方位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提高了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课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对实践课程实施、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实验、实训类课程的比例,实验内容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实现现有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自主性和兴趣;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加大了协同育人力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案例的训练中,加深了对计算机领域行业知识的了解;把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已初步在各专业学生间树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课堂表现和课程考核中可以看出,学生现在对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良好,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激发了学生爱国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实践教学效果,以“课程思政”为主导线,开展基层教研活动,将研究与实践成果嵌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促进反哺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持续提升老师课程思政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确立了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深入探讨了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内容及方法,并提出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详细实践内容,使同学们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在政治思想水平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的“真善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又红又专”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