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实施单元整合教学探讨

2023-05-30郑秋亮

当代体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郑秋亮

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能够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升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因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通过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促使学生得到更加综合、全面的锻炼,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故此,本文主要以单元整合教学为例,就如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核心素养理念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体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落实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被日益凸显出来。但受限于传统教育思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较大滞后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调动,限制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为了将体育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课程特征,积极探索成为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对体育教学的优化创新。而基于单元整合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高效,促使学生系统化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小学体育教学革新。

1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1.1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应体现出体育课程的这一特征。虽然目前小学体育教学都会开展实践训练,但多是以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动作指导为主,并且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教师通常会围绕某个具体的运动项目开展教学,并将运动动作进行拆分,然后再将动作进行组合叠加。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难以从整体角度对运动技能进行理解和掌握,限制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而在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体育课堂中,则要求教师基于整体视角,对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便于学生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1.2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体育这门课程有着较高的综合育人价值,除了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培养外,还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品质、意志人格等进行锻炼和培养。不过目前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会将教学重心放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上,很少会关注体育课程的其他育人价值,导致学生难以通过体育学习获得综合性的发展。而在基于单元整合的体育课堂中,则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挖掘体育课程中的育人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综合性的锻炼,促使学生得到均衡、综合的发展,提升体育教学价值。

1.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有着全新的要求。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教育思想,并树立起教学创新意识,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新,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而基于单元整合的体育课堂,则可以有效锻炼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師除了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外,还需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主题,对课时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当教师长期坚持采用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后,教学能力则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思路

2.1 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指导思想是比较抽象且形式的,不过教学指导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引,其作用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核心素养下单元整合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更是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在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个体育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并将体育品德、健康体育行为、运动能力等相关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中,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优化设计,不可特意针对某一特定课程予以特殊指导,而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提供指导思想,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进而将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凸显出来。

2.2 做好学情分析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应用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而在基于单元整合的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工作,为单元整合策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而在学情分析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外,还需要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和心理特征,并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整体性,促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同时在学前分析工作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班上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整体化单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需要采取分层教学,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教材分析

虽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下,核心素养成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当前体育教材、教学大纲中都并未充分凸显核心素养内容。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必然会在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增加核心素养的内容。因而在当前小学体育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教材本身内容外,还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并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体育品德、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从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并对不阶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优化设计,保证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适配性,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2.4 教学流程优化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流程设计都过于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在体育活动设计中,需更加关注学生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和运动能力等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设计中,教师应对流程进行合理规划,促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在体育理论教学环节,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采取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次,在体育实训环节,教师则需要通过对实训方式的优化创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体育竞赛等方式,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更主动的进行体育训练,强化体育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关注和点评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非技能学习和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亮点予以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单元整合教学实施途径

3.1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置

要想将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小学体育教师则必须要基于单元整体视域,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而单元整体目标和传统教学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这一意识。首先,在单元整体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从核心素养视域,设计综合性教学目标,即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需要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等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最后,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单元教学内容,设置整体教学目标,并设计一些智能类内容,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保证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以“前滚翻”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情感类、智能类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整合,促使学生在前滚翻学习中,得到更加综合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单元整体教学,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3.2 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因而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合体育教学中,更加侧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因而在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单元核心知识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和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在进行体育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对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引入一些关于体育项目的文化内容,如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育项目的重要赛事、体育项目的功能和训练方法等,强化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以“排球”这一单元教学为例,除了课本上的单元教学內容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搜集和获取关于排球的课程资源,并将这些内容整合成课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展示,强化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通过对排球运动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国女排身上体会到不服输、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 教学策略的设计

在单元整合下的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体育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有协作模式、共享模式和联立模式三种,其中联立模式的使用最为普遍。协作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写作教学,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以“ABA格式”运动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运动格式,教师可以设计这一格式类型的运动动作,并让音乐教师为这些动作设计伴奏,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状态,理解和掌握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共享模式则是指在同一领域中,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观念共享,并基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对观点进行解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指导。以团队合作理念为例,体育教师则可以采用团体项目对该理念进行解释,而思政教师则可以基于哲学角度对该理念进行解,促使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该理念,提升教育效果。而联立模式则是将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以“跑步”单元为例,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率进行监测和计算,并设计出最优的跑步策略,提升跑步水平。不同的整合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应酌情选择,将单元教学内容通过最佳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4 教学评价的完善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体育教学,更加侧重教学的整体性,而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较大的封闭性,难以将学生的体育训练过程整体性的体现出来。因而教师应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特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单元整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身、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真实的反馈出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因而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学习卡片、游戏竞赛、量化表、团队评价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反馈出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整体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对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认知,并结合体育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单元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整合设计,让体育教学更具整体性和结构性,促使学生高效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