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3-05-30徐峰韩桂玲
徐峰 韩桂玲
摘 要:“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的方法,但是“对分课堂”是将两者错开一定的时间差,在时间上分成课堂讲授、课外吸收、问题讨论三个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故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的优势为出发点,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13
高职教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类型,其主要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有效与社会对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的院校学生有所不同,其往往厌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基础差,这将会导致其上课走神、睡觉甚至出现逃课的情况,由此将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差,对此亟待教师进行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教师的课堂讲授以及学生的课后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仿佛存在一定的隔阂,缺乏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导致学习效果差。为了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这一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性。因此针对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复旦大学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概念,即“对分课堂”,通过将“对分课堂”与高职数学教学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分课堂概述
对分课堂,顾名思义,也就是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教师的课堂讲授(P)、学生的课后吸收巩固(A),再进行课上的问题讨论(D),这种课堂教学又被称PAD教学,其在课堂教学中所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性,有效契合高职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接下来将对对分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展开论述。首先是课堂讲授阶段,这一环节的主体是教师,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在难度、逻辑思维、专业性等各个方面均有本质的提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往往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进行拆分,进行细致专业的讲解,为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提供方法性的指导。其次,课后的巩固阶段,让学生在初次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让学生来理解、消化吸收,以便为学生后续参与课堂讨论奠定基础。再次,是课堂讨论阶段,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是小组内部的讨论,成员之间相互就上节课堂所学内容存疑的部分展开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第二,是班级范围内的讨论,教师根据班级内部各个小组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全班师生之间的沟通讨论,以此来进一步解决问题。三个教学阶段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衔接,密不可分,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其更加注重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同时小组内部的问题讨论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在教师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时,可以将这一部分同学汇集在一起,成立辅导小组,教师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将其融入考核中,作为重要内容来促进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的重难点讲授、知识拓展、作业设计、课堂总结等,这将书本上的一节内容拆分成多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以此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任务的布置者,学生是任务的被动承受者,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却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未能考虑学生的消化吸收程度。但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其探究能力。学生能够在吸收教师的讲解后主动构建知识模型,从多元化的角度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自己的思维,这将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归宿。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
將课堂分成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自由把控课堂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向,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能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的掌控能力,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顺利进行。同时,“隔堂对分”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充分内化吸收知识的时间,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在之后的课堂提问上能够更有针对性。此时教师会发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因此会更加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自己查找资料、制作PPT、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其工作量可谓是十分繁重,但是当学生能够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后,教师只需要讲解本节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核心知识点即可,之后再充当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较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工具,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理解,最终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对其产生厌倦乏味的心理感受,加之如今多数学生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诱惑很深,学习的热情被大大削弱,对于教学顺利开展较为不利,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严格控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否则很容易掉入电子产品的深渊,学习自觉性也就不复存在。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适应教育发展
当前很多数学教师故步自封,继续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教师多讲学生多听的传统观念下,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数学领域知识点的变更对课程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数学课程本身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的,这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教学要求较为宽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与高等院校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其教学的科学性不能有所保障,教学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课堂讲授时间占比较少
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三个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讲授时间所占比重最多,但是现如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大缩减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如果教师未能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讲解透彻,很有可能会影响下一教学环节。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教师存在不同的看法,对于年轻教师而言,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致使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
四、提高对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由于高职学生往往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热情不高涨,因此教师要站在高职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改变过去教师占主导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学习积极性于他们而言至关重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现阶段学生普遍感兴趣与专业应用相关的内容,将其添加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应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树立科学教学理念
对于目前的高职教学现状来说,需要学校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使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才能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强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了解“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并采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来辅助教学,顺应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三)注重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的衔接
数学作为一门较为系统性的学科,章节与章节之间都有紧密的逻辑衔接,一个知识点的空缺,会导致学生后续的学习十分吃力。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高中知识点的渗透,帮助学生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提高,采用数学思想中的迁移思想进行数学知识的温故知新,由此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理解困难以及计算错误,这需要学生正视挫折并以顽强的毅力克服挫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加强其对于挫折的认识,培养其意志品质,以此来保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五、对分课堂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前期的教学准备
“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模式,学生对此往往较为陌生,同时多数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在讨论过程中不积极主动参与,缺乏合作和讨论的意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前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明确教学流程以及自己的课堂任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将班级成员按照成绩均衡、男女平均的方式进行搭配,并评选出组长,方便后续的课堂教学。
(二)中期的教学过程
按照高职院校所学的数学课程内容,可以将课本中的每一节重点内容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讲授环节,教师要提前了解本节教学重难点部分,并选择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教学框架,并利用相关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进行讲解,注重学生的问题部分讲解,这一阶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但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在本节课重点内容讲解完成后,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的作业或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的讨论问题,就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连续”这一节内容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极限的定义、极限的性质等知识点整理笔记,并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连续定义及性质,给出函数在某一点无定义不连续,在某一点有定义、存在极限但不连续,在某一点有定义、存在极限且连续的实际图示,有简单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极限与连续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函数连续点的含义。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的内化与吸收,学生通过教师的初步讲解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在此过程中深化所学内容,并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不仅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能为下一节课堂教学做准备,增强教学效果。在第三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复习,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相互之间分享学习体会,之后将范围扩大到全班交流,教师根据讨论效果进行最后的总结与答疑。
(三)后期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对分课堂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利用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以及系统性设计教学环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身份,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增强课堂活跃度,更加主动地表达自我,提高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课下回顾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的重难点部分,分解其中存在的难点,帮助其理解,提高其自学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进步。其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增强,当自己在课上小组讨论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并进行师生、生生过程性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课后认真自学查漏补缺,内化吸收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究可知,对分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兼具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初步应用到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探讨,根据教学需求来改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热情,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数学的学习中。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学习模式,是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習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纪,王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
[2] 孙丽,丁学利,肖娜,等.基于“学习通+对分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
[3] 何纪,王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
[4] 邓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