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3-05-30陈小虎

学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方法分析学科素养高中生物

陈小虎

摘 要:核心素養就是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与学生自身品格以及综合能力息息相关的一类素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俨然已经成为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将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在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的一大方向。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培养原则以及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学科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中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7-01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34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改是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与传统观念指导下的学科教学表现出了诸多差异,为了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目标、方式等的改变,教师必须从观念入手,找准教学改革的方向。鉴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就需要教师利用素质教育观念实现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进而明确学科素养培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寻求学科素养的培养路径。然而,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尽管素质教育观念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考试机制并没有发生深刻的变革,因而面对以考试机制为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仍然需要在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应试能力的提高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中生物教学在适应当前考试机制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修订生物学科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作为生物教学的顶层设计,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准绳,也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标杆。因此在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之后,教师也应该使其反应在生物学科的培养目标上,从宏观上为生物学科素养培养路径的选择提供具体科学的指导。

(一)生物知识目标

对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抛弃,相反,为了强化建立在生物学科知识基础上的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就必须比以前更加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生物知识目标,深化与巩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方法论知识等的认识,为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生物能力目标

首先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无论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提出与假设、实验结论的分析与总结,还是生物实践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无不需要观察的学习方式,因此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其次是实验研究能力。对于实验丰富的生物学科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突出改变就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因而实验教学也就成为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阵地之一,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可以明显带动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最后是实践活动能力,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要能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换言之就是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具体体现之一。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在立德树人成为根本教育目标的现代教育中,学科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成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三、贯彻学科素养的培养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学科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性原则就要求教师从学科素养的内涵出发,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全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高中生物教学更应该坚持这一理念,将所有学生作为学科素养的培养对象,让所有学生都能实现发展。

(三)基础性原则

学科素养的培育与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不冲突,教师必须看到学科知识对学科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切忌在教学中盲目拔高,而是要将学科素养的培育建立在学科知识之上,通过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学习,为学科素养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科素养的培育“稳扎稳打”。

(四)时代性原则

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立足当前的教育形势来选择学科素养的培养路径,保证学科素养的培养质量。时代性原则还体现在生物教学中“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上,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经济和生物科技之间的关系,如植物组织细胞离体培养、试管婴儿、基因工程技术合成胰岛素等都应该成为学科素养的培育内容。

四、创新已有的教学手段

(一)运用情境创设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形成学习动机,并驱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其中在学科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进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从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两方面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完成生物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生活教育观念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产生了“伪生活化”的现象,限制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将学生的生活作为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源泉,进而强化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效果。

(三)運用实验教学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1.重构实验内容,进行生命教育。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按照既定流程进行,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实验教学,说到底仍然是为了考试服务的,不能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构,通过与生活教育观念的联合,拉近其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进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观念。

2.组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能力。生物学科的教学早已不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验教学中,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是深化生物学科知识的现实需求,还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必然要求。探究能力作为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路径比较单一,因此积极组织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自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探究意识、形成一种探究能力就成为学科素养培育的关键举措。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多是采用规定实验流程的方式来组织实验教学。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像是做实验的“机器”,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自主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联系以往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而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为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无论是对学科素养的内涵,还是对新高考背景都有深刻的认识,而学生对当前教育背景与教育需求的了解甚少,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因而,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进而加速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四)运用模型建构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生物学科作为一种比较理性的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有较高的要求,理性思维也是学科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育是完成学科素养培育的必由之路。模型建构作为一种直观呈现物体形成过程的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推理过程,与理性思维息息相关,对理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对DNA储存遗传物质、传递遗传因子功能的讲解需要联系DNA的分子结构来阐述,但是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不够深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模型建构的方式来构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DNA的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盘旋而成。这样,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模型建构的结果实现对学生DNA基础知识的深化,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运用过程安排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过程安排以及教学方法都是学科素养培养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重视过程安排也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完成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前准备、授课、课后延伸三个阶段的科学规划实现学科素养的培育。首先,在进行生物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立足当前的教育背景,对新课程理念、学科素养培育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课时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前置作业的方式来为生物知识的学习提供便利。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并通过连环设问的方式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促进抽象生物知识的具现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最后,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一方面,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要借助教学评价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并将其作为今后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六)运用社会实践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培育目标就是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培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必须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达到较好的培育效果。故而,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生物知识的利用,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供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科素养培育与应试考试教学的平衡点至关重要。鉴于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组织一些小范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教室中放置一个苹果,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与记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假期自主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并通过撰写实践报告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以此为依据寻求学科素养更为有效的培养路径。

(七)运用社会议题实现学科素养培养

综合价值观念的培养是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责任感又是综合价值观念的核心,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借助社会议题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另一重要方式。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寻求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连接点的过程中难度并不大,但是能够实现社会责任感增强作用的生活资源必须是社会的热点议题。教师要紧跟时事,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进行影响。例如,教师在讲授“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放映疫情期间的影音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新冠疫情对人类生存与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新冠疫苗的引入来引发学生对相关生物原理的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对新冠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以及对人体伤害等角度进行生物科学研究,还可以实现生物学科从书本到社会的延伸,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物学习对生命的突出意义,从而实现生物教学对学科素养的培育目标。

五、结语

教师要正确认识生物学科素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在高考与学科素养培育中寻求平衡,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培养目标的修订为基础,以培养原则的贯彻为核心,以教学手段的创新为保障,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生物学科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科学应用能力,在发挥生物学科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婷婷.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J].求知导刊,2021(11).

[2] 徐燕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5).

[3] 张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20(19).

[4] 黄毓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0(7).

猜你喜欢

方法分析学科素养高中生物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