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净息差下行压力仍存规模和拨备业绩贡献力度弱

2023-05-30杨千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对公息差股份制

杨千

2022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业经营发展要承受比2021年更大的压力。2022年,上市银行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71%和7.59%,2023年一季度增速分别为1.41%和2.37%。

净息差下行拖累业绩增长

虽然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表现平稳,但业绩表现存在分化。2022年,上市銀行整体营收同比增长0.71%,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0.29%、0.43%、4.98%、1.64%,城商行、农商维持较好增长。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41%,好于2022年全年表现,主要是国有大行和农商行营收改善所致,股份制银行则形成负增长。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88%、3.99%、3.48%。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长整体放缓,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59%,2023年一季度继续下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其中,各类型银行表现存在分化。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都达到低点,较2022年分别下滑4.73个百分点、8.34个百分点、1.93个百分点至1.24%、1.48%、11.73%;农商行净利润则实现回升,一季度较2022年提升0.74个百分点至11.85%。整体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业绩表现好于上市银行整体。

值得关注的是,优质地区城商行、农商行业绩增长确定性更强。从各家上市银行2022 年和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情况可见,上市银行内部业绩分化更加明显。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的银行主要集中于优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的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江苏银行(28.90%)、成都银行(28.24%)、苏州银行(26.13%)、杭州银行(26.11%)、苏农银行(29.42%)、张家港行(29%)、江阴银行(26.88%)、无锡银行(26.65%)、常熟银行(25.39%)、瑞丰银行(20.2%);其中,部分银行在2023年一季度继续延续20%以上的业绩高增速,包括杭州银行(28.11%)、江苏银行(24.83%)、苏州银行(20.84%)、 无锡银行(23.18%)、常熟银行(20.6%)。

此外,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业绩表现也显著好于同业,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26%和13.63%。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业绩表现最优,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89%和5.22%。

2022年,42家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7.59%;2023年一季度,在贷款重定价的压力下,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5.23个百分点至2.37%,处于近两年低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24%、-1.48%、11.73%、11.85%,同比变动幅度为-4.73个百分点、-8.34个百分点、-1.9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盈利增长乏力,增速下滑幅度最大,而城商行、农商行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

银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长放缓,但江浙区域性优质中小银行业绩表现亮眼且继续领跑同业。从银行个体来看,在贷款重定价压力集中的一季度,仍有5家银行实现2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依次是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苏州银行和常熟银行,增速分别为28.11%、24.83%、23.18%、20.84%和20.60%,均位于具有区位优势的江苏、浙江地区,经济强韧的区位优势、贷款需求高景气、资产质量优异、信用成本低均是其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ROE角度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ROE均维持在10%以上,尤以城商行ROE最为优异。2022年,上市银行年化后平均ROE为11.32%,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为12.83%,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城商行ROE维持板块间最高水平。从个体来看,一季度,杭州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ROE领跑同业,分别为18.88%、18.43%、17.84%、17.29%和16.90%。

不过,与2022年净利息收入支撑营收不同,2023年一季度则是其他非息收入支撑营收。2022年主要受非息收入拖累,2023年一季度主要受净利息收入业务拖累。2022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2.88%、-8.64%; 其中,国有大行同比增速分别为3.69%、 -2.86%、-16.38%;股份制银行同比增速分别为0.64%、 -1.94%、3.18%;城商行同比增速分别为5.4%、-6.92%、11.48%;农商行同比增速分别为2.75%、-17.17%、4.47%。

2022年,各类银行都呈现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和中间业务收入负增长的特征,而国有大行其他非息收入对营收拖累较为明显。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4.79%、45.95%。各类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持续下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增速分别为为-1.96%、-3.31%、3.96%、0.65%。

另一方面,中间业务收入表现分化,国有大行和农商行中间业务收入修复,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2%、13.38%;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下滑,同比分别下滑13.8%、20.93%。资本市场趋稳下各类银行其他非息回升,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87.01%、18.93%、23.19%、17.79%。

其他非息收入从2022年四季度的拖累项转为2023年一季度的贡献项。从单季节奏来看,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业务单季同比增速持续放缓并在2023年一季度达到最低点。单季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则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持续负增长,并在2022年四季度达到最低点,2023年一季度降幅收窄。

受2022年四季度债市大幅波动的影响,上市银行四季度单季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为-37.28%,拖累全年营收增长,其中,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达到最低点,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46.48%、-44.47%、-72.91%。但2023年一季度其他非息收入成为一季度营收超预期的贡献项,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5.95%。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债市回调后实现修复,同比分别增长18.93%、23.19%、17.79%。国有大行则在2022年低基数效应下实现超预期增长,2023年一季度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87.01%。

资产端与负债端均承压

从资产端来看,贷款投放提速,信贷增长主要依靠对公端,国有大行、城商行资产扩张更积极。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1.36%、12.24%,其中,国有大行资产增速分别为12.82%和13.88%,城商行分别为12.77%和12.46%,拉动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规模增长提速。

2022年,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1.23%,2023年一季度,在疫情冲击逐渐消退与宽信用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实体融资需求逐渐回暖,社融数据表现亮眼,上市银行贷款投放实现“开门红”,贷款总额增速提升至12.02%。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13.73%、7.26%、13.69%和10.16%,国有大行继续在信贷投放中发挥头雁作用,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长乏力,或与零售端贷款恢复缓慢有关。得益于区域经济优势,成都银行和瑞丰银行贷款需求旺盛,一季度贷款总额同比增速领跑行业,分别为29.57%和21.76%。

2022年上市银行同比新增贷款中,公司、个人贷款增量占比分别为63.48%和18.87%,较2021年分别变动13.21个百分点、-24.66个百分点,对公贷款主要投向基建与制造业;上市银行企业贷款占比为55.16%,个人贷款占比为39.24%,个人贷款占比较2021年有所下滑,信贷增长主要依靠对公端,公司贷款是信贷增长的主要力量。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和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影响,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和对公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占比分别较2021年减少2.26个百分点和0.34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需求明显减弱;其中,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滑幅度最大,但仍保持同业的最高水平。2022年以来,房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接连出台,通过下调LPR、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等渠道下调购房成本,2022年年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下4.26%的历史新低。

从负债端来看,存款增量占比与同比增速继续提升,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2022年和 2023年一季度,负债增长以存款为主,增量占比分别提升至79.4%和82.22%。一季度,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同比增长13.73%,增速自2021年以来逐年提升,其中,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吸收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4.77%、10.45%、13.92%和12.12%。一方面由于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和居民投资、消费需求向储蓄需求转化,全国流动性相对宽裕,M2增速上升,为存款增长提供了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资金活化程度未有明显改善,企业结算等对公活期存款派生渠道受限,疫情冲击与资本市场扰动下居民的储蓄需求进一步提升,使得存款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2022年年末,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43.37%,较2021年下降3.08个百分点,各银行板块的活期存款占比均下滑到历史低点,存款结构持续向定期倾斜,原因是在疫情扰动、房地产市场低迷、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居民和企业更青睐风险相对较低且收益稳定的定期存款。

2022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95%,较2021年下降 0.12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78%和1.96%,较2021年分别 变动-0.07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受贷款利率重定价的影响,上市银行净息差继续下滑至1.75%,40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22年收窄,在生息资产同比增长 11.97%的情况下,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1.85%。从个体来看,常熟银行净息差为3.02%是唯一一家净息差超3%的上市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较2022年仅下滑0.06个百分点,在国有大行中下滑幅度最小。

由此可见,净息差收窄拖累净利息收入增长,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均承压。在资产端,首先是定价方面,一是融资需求不足、LPR多次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大幅下滑等因素导致各类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定价均有所下降;二是市场利率在较长时间内低位运行,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其次是结构方面,受居民消费意愿疲弱的影响,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在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企业结算等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存款延续定期化等因素推高计息负债成本率。

当前经济持续恢复,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市场信心和国内需求逐步回升,支撑净息差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增多,从资产端来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复苏,预计LPR继续下行空间有限,贷款利率下降幅度逐步收窄,资产端收益率有望在2023年二季度企稳。从负债端来看,各银行积极贯彻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适时下调存款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更好发揮存款作为稳固经营“压舱石”的作用。一季度贷款利率重定价后,净息差下滑幅度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行业净息差降幅将边际放缓。

规模扩张和拨备反哺支撑业绩

从业绩贡献角度来看,规模扩张和拨备反哺持续支撑业绩增长。从驱动因素看,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对2022年业绩增长贡献度最高达10%,2023年一季度驱动效应进一步加强,贡献度提升2.3个百分点至12.3%;拨备计提贡献度则略有下滑,2022年贡献6.1%而2023年一季度仅贡献3.2%。

从拖累因素看,净息差收窄仍是拖累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且拖累效应进一步提升,2023年一季度负向贡献14.1%,较2022年下降7.1个百分点,主要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所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拖累效应减轻,一季度较2022年提升0.4个百分点至-0.6%;成本费用拖累效应加强,一季度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至-2.4%;而其他非息收入贡献由2022的拖累转向一季度的支撑,一季度贡献度为3.8%,而2022年贡献度为-1.3%。

2022年贷款增速整体平稳,各类银行存在分化。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增速为11.23%, 较三季度末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保持高速增长,四季度末同比分别增长12.72%、13.5%、10.6%,股份制银行则受地产持续下行的影响,四季度末贷款增速较三季度末下降0.66个百分点至6.87%。

2022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14.7万亿元,其中,对公贷款新增9.3万亿元,零售贷款新增2.8万亿元。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仍 是投放主力,2022年全年新增贷款10.8万亿元。从结构上看,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下零售信贷投放受阻是拖累全年信贷增长的主因。2022年,上市银行贷款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对公贷款同比多增2.6万亿元,零售贷款同比少增3万亿元,国有大行票据冲量带动票据贴现同比多增1.8万亿元。

制造业和基建类贷款强力支撑对公信贷增长。统计披露口径较为统一的33家样本银行(包括 5 家国有行、8 家股份行、14 家城商行、6 家农商行)的对公 贷款投向数据,制造业和政务基建类仍为各类银行的对公贷款主要投向。33 家上 市银行全年新增对公贷款 7.8 万亿元,其中政务基建类、制造业、对公地产、批 发零售业分别贡献新增 46.12%、23.19%、3.56%、9.74%。股份制银行对公贷款投放拖 累项仍为对公地产,2022年减少 621 亿元,但在各项地产扶持政策下同比少减 551 亿元。同时,为应对地产投放收缩,股份行主动做多制造业贷款,2022年新增 5394 亿元,同比多增 2514 亿元。受疫情反复压制小微贷款需求影响,农商行批发零售 业贷款主要拖累全年对公信贷增长,2022年减少 57 亿元,同比少增 131 亿元。

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是全年零售贷款主要拖累项。财通证券统计披露口径较为统一的29 家样本银行(包括4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的零售贷款投向数据,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主要拖累全年零售贷款投放,而经营贷款主要拉动全年信贷投放。分项目看,29家上市银行全年新增零售贷款2.1万亿元,其中,按揭贷款、经营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分别贡献28.36%、53.62%、11.58%、1.02%。29家上市银行全年零售贷款同比少增2.8万亿元,其中,按揭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同比分别少增2.3万亿元、948 亿元、4594亿元,反映出地产需求疲弱对居民按揭需求的压制,同时疫情反复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不稳,银行信用卡开卡量和交易额增长有所放缓。

财通证券统计24家一季度数据披露较全的上市银行,一季度贷款同比多增1.45万亿元,对公贷款同比多增2.44万亿元,预计和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催生大量基建信贷需求有关;零售贷款同比多增2213亿元,整体也呈复苏态势,预计是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和居民收入预期趋稳带来的信贷需求修复;其中,各类银行皆实现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同比多增,可见对公带动信贷增长和零售复苏是行业整体趋势。此外,实体信贷结构扎实,各类银行和上市银行整体票据贴现皆录得同比少增,预计为银行主动压降行为。

2022年,上市银行存款增速整体呈逐季提升趋势,四季度末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2.25%,较年初提升4.8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较年初提升5.48个百分点、3.75个百分点、2.76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至12.59%、10.81%、13.58%、11.54%。存款增速的明显提升反映出经济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下居民避险偏好加强,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3.69%,存款增速创历史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住户存款9.9万亿元,同比多增2.08万亿元。一季度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存款同比增长14.76%、10.36%、13.79%、12.1%,分别较年初变动2.17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21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国有大行凭借较低的存款成本和广泛分布的网点实现较强的揽储能力,但个别城商行、农商行凭借地 缘优势实现存款规模快速增长。一季度有7家银行实现20%左右的存款增长,分别为瑞丰银行(24.97%)、西安银行(24.16%)、宁波银行(22.11%)、齐鲁银行(21.45%)、苏州银行(19.53%)、苏农银行(19.53%)、成都银行(18.59%)。此外,一季度也有11家银行存款规模增速不及 10%,规模增长较缓。

零售定期为新增存款的主要来源。2022年,上市银行新增存款18.8万亿元,其中,对公定期、对公活期、零售定期、零售活期分别贡献26.78%、2.33%、51.41%、16.45%。2022 年二季度起,股市波动和债市波动持续产生冲击,同时疫情反复导致线下消费场景缺失,居民消费不足叠加资产配置调整,推动存款定期化趋势不断加强。根据已披露细分数据的11 家银行来看,2023年一季度零售定期仍为新增存款的主要来源,贡献新增存款109%。

净息差整体下行,负债成本管控多措并举。2022年,上市银行凈息差(测算值)为 1.85%,较年初下降13BP,主要是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的。2022年年末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收益率为4.14%,较年初下降62BP。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测算值)为1.67%,较2022年下降21BP,除新发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外,按揭重定价也导致一季度净息差承压明显;其中,各类银行收窄幅度存在分化。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较2022年下降20BP、15BP、9BP、15BP至1.65%、1.75%、1.59%、1.85%。

2022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15%,较2021年下降16BP、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5BP,这主要是三次LPR调降和银行资产投放竞争激烈导致贷款定价整体下行。2022年, 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为4.89%,较2021年下降20BP、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8BP。其中,2022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分别较2021年下降4BP、 18BP、19BP、17BP至3.6%、4.19%、4.27%、4.3%,而同期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收益率分别较2021年下降10BP、23BP、22BP、21BP至4.15%、4.9%、5.05%、5.18%。国有大行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边际压力较大,主要是下半年进一步加大基建类贷款投放导致对公贷款收益率下行所致;其他类型银行贷款收益率边际改善明显,2022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收益率分别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8BP、8BP、8BP、11BP。

2022年,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较2021年下降5BP至2.22%, 但各类银行间存在分化。2022年,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计息负债成本率较2021年下降4BP、10BP、7BP至2.2%、2.37%、2.23%;国有大行则较2021年上升9BP至1.86%。国有大行计息负债成本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源于存款成本的持续拖累,2022年存款成本率较 2021年上升8BP至1.77%。

2022年四季度末,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年初提升2.99个百分点至53.74%,存款定期化趋势逐渐加强。為应对存款定期化趋势导致的存款成本上行,各银行通过调整负债结构和下调存款利率等举措压降负债端成本。2022年四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同业负债仅较年初微升0.26个百分点至11.93%,2023年一季度则下降0.42个百分点至11.51%。此外,2022年下半年各银行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也有效缓解存款成本上升压力。2023年 3月17日,随着0.25%的降准正式落地,预计将持续释放长期资金并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5月10日,监管通知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纳入自律上限调整。对于通知存款利率,国有大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0.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0.2个百分点。“类活期”存款利率纳入管理也将规范存款定价竞争,推动行业整体存款成本下降。

银行非息收入分化较大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整体放缓,各类银行存在分化,仅有个别银行表现亮眼。2022年,上市银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2.88%,2023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1.91个百分点至-4.79%,在资本市场波动下财富管理收入和代销收入有所下滑。但2023年一季度,各类银行表现存在分化,国有大行、农商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2%、13.38%,较2022年分别提升4.09个百分点、30.5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3.8%、20.93%,较2022年分别下降11.86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此外,邮储银行受益于净值型产品转型拉动理财收入和一季度旺季营销成效显著拉动代理业务收入,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2%、27.5%;浙商银行受益于代销财富业务规模增长快速拉动,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12.3%。

代销基金规模下降,冲击手续费收入增长。2022年三季度以来,上市银行代销基金保 有规模持续下降,23家上市银行2022年四季度偏股型基金和非货币基金合计代销规模为 6.69万亿元,同比下降16.81%;2023年一季度末环比回升0.75%至6.74万亿元;其中, 各类银行代销基金保有规模回升幅度不一,2023年一季度末,股份制银行环比回升2.64%至 3.01万亿元,而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环比分别下降0.24%、4.64%、1.1%。

零售转型稳步推进,各行转型成效分化。在19家披露零售AUM数据的上市银行中,13 家银行实现10%以上的零售AUM同比增速。13家银行中披露私行AUM数据的有8家,其中,5家银行私行AUM增速都高于零售AUM增速,多数银行依靠私行业务带动财富管理转型。其中,个别银行表现优异。宁波银行聚焦大零售和轻资本业务,零售业务和私行业务皆表现优异,零售AUM/私行AUM同比分别增长22.77%、48.50%,私行客户数同比增长37.98%。平安银行则在“五位一体”的零售转型新模式推动下不断实现基础零售和私行财富业务的快速发展,零售AUM、私行AUM同比分别增长12.71%、15.27%,零售客户数和私行客户数同比分别增长8.08%、15.49%。

2022年四季度债市波动的阶段性影响逐渐消退,其他非息在一季度已有所回升。2022年,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 8.64%,主要受四季度债市大幅波动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波动,2022年四季度,上市银行单季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37.28%,显著拖累全年表现;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分别下降 31.63%、46.48%、44.47%、72.91%,拖累全年净其他非息收入放缓至-16.38%、3.18%、11.48%、4.47%。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各类银行其他非息收入皆成为超预期变动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 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87.01%、18.93%、23.19%、17.79%,显示出债市回调后其他非息增长将逐步趋稳回归至正常水平。

公允价值变动是其他非息收入的最大影响项。2022年四季度末,上市银行交易类资产占投资类资产比重为15.16%,2022年四季度,各类银行皆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大幅拖累净其他非息收入,2022年四季度,上市银行单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525.79 亿元,占全年减少幅度的48.3%。2023年一季度则同比增加547.52亿元,带动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加533.31亿元。此外,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2023年一季度,各类银行汇兑损益皆同比减少,上市银行整体汇兑损益同比减少64.91亿元。

猜你喜欢

对公息差股份制
商业银行利用“快易报”平台发展对公业务分析
关于提升商业银行网点对公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闽侯县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股份制办学可持续模式探索
股份制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实现银行对公业务发现转型的方式
河北省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信贷收支表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对公押品评估报告贷前审核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