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3-05-30陈贵阳

当代体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减体育课体育教师

陈贵阳

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理念下,小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关注点,体育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科教学安排。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来讲,体育课程往往被其他学科所“霸占”,这也就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体现。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体育教学及设计作为当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以顺应政策落实。基于此,文章就双减背景下下小学体育的课后作业设计进行研究,以为体育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它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双减”背景理念下体育教学活动要有效调整,使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确保课后作业对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促进作用。

1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价值

双减政策强调了小学体育教学价值,对保障学生活动与锻炼时间的充足性十分重要。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地位得以认可,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客课堂的抢占现象不再发生,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由此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的落实保障了学生日常在校运动时间的充足性,学生运动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对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小学体育活动内容丰富,能够使学生得到放松,也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双减政策下小学生作业量得到明确的控制,能够有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另外体育活动类型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活动需求,部分学生课堂学习压力明显,但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奔跑、跳绳等舒缓学习压力,是保障学生身心愉悦与健康的主要途径。

确保体育教学实效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双减政策的落实均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优化,以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革新,以更好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运动锻炼,实现对学生课内外体育运动时间的安排,稳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

2 小学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作业强度不好把控。体育学科以课外活动为主,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均以户外活动为主。小学生作为身体素质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学生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能力、运动量各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对作业量进行有效控制。作为影响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主要因素,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观察,以在保障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满足课后作业设计需求,以此体现课后作业设计价值。

课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学生一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课下学生无法对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尤其是体育类活动作业。体育活动作为户外活动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体力与精力,对此部分学生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感,这也就影响着体育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课后体育活动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感不强。部分体育教师在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的過程中,缺乏对作业类型与形式的创新,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积极的参与到作业完成过程中。兴趣是教学最好的老师,对此,教师要不断就体育课后作业进行研究与创新,以对作业设计理念进行优化,不断就课后作业形式展开变化,以此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后作业活动的积极性。

3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课后作业现状

3.1 体育学科教学地位不明显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学习压力明显减轻,政策规定不同学龄段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但当下受教师教学实际政策落实的影响,小学生学科作业负担仍然较大。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用于身体发育,但受学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支配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在盲目增加学生体育作业的情况下,学生极易出现对体育学科的抗拒,甚至会影响学生健康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体育课程被其他学科挤占的现象,在校课堂尚未能够有效落实教学活动,课余时间学生更无法保障对体育运动时间的合理使用。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家长认为体育学科不属于考试考察范围,会觉着体育活动对学生日常学习存在影响,以上现象均能说明当下体育学科教学地位不明显,这也严重影响着课后作业的践行。

3.2 体育课后作业评价方式单一

体育课后作业以体育活动为主,无法通过书面作业进行回收,因此教师无法对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仅能通过学生体育课堂状态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此类方式无法对学生体育运动问题进行及时察觉,不利于学生体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同样无法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后活动中,这也是当下体育课后作业的通病。在体育教师无法对体育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敷衍现象。另外体育教师一般肩负多班级教学任务,这也就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对所有学生课后作业进行高质量评价。现阶段伴随新媒体等线上教学手段的普及,体育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迎来了新的契机。

3.3 家校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体育课后作业作为课下完成的教学作业,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理念十分普及,也是深化家长教育责任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家校合作过程中,部分家长工作压力较大,下班时间较晚,空闲时间以家庭活动为主,因此缺乏对小学生课后作业的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难以落实。另外部分家长属于外出务工,小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无法对现阶段教学理念产生认同感,因此家校合作难以落实,同时隔辈亲现象的出现也影响着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完成,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使得学生难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后作业完成中。同时家校合作机制缺乏政策与制度的支撑,导致这一工作的开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家校合作体系尚未明确。

3.4 课后作业活动量大幅缩水

小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且部分体育活动对学生活动姿势的要求较为严格,但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大多数学生无法根据教学课堂活动要求进行热身,同时学生在身体出现劳累后无法对作业活动量进行完全依从,这也就导致体育课后作业价值难以彰显。同时受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部分学生人为课后作业量偏少,因此这也就导致了课后作业完成两级分化现象。但能够明确的是,在缺乏体育运动热身的情况下,学生体育活动存在运动损伤风险,由此体育教师要反思课后作业的设计情况。

4 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4.1 秉持安全性原则对体育课后作业进行设计

小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差异性,且男女生体育运动强度与爱好明显不同,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观察,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体育课后作业进行设计。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要深入对政策内容进行研究,从而对作业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满足政策要求的背景下实现强身健体的作业价值。在安全性原则的要求下,教师要对各项体育活动风险性进行综合考量,致力于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

以“立定跳远”为例,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理念如下。立定跳远是通过腿部发力向前进行的跳跃,此过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在摆臂幅度、下蹲幅度的有效控制下,学生能够跳的更远。为训练学生立定跳远距离,教师可由此安排课后作业。作业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对立定跳远技巧进行练习,思考什么样的动作可以提高跳远距离。立定跳远无需特定的活动环境,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均能进行练习。在运动练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动作技巧进行思考,且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运动量对跳远练习时间进行控制,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动作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这也有效的防范了运动安全隐患的出现,对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有效。

4.2 重视趣味性设计借助游戏化活动设计课后作业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缺乏抵抗力,对此,教师可顺应小学生猎奇心理,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以提升其对课后作业活动的参与感。在将游戏化、趣味性活动与课后作业设计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对课后作业形式进行优化,以创新课后作业类型,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后作业活动中。通过适量的活动学生能够有效纾解学习压力,也能够实现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以“跑步”为例,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理念如下。跑步是锻炼身体最直接的方式,同时这一过程对学生体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且在跑步运动时间难以保持的情况下,跑步锻炼价值无法体现。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为确保跑步的趣味性与游戏化特点,教师可对跑步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扔沙包”“跳格子”等趣味运动实现对学生活动积极性的调动。扔沙包可单独进行,也可多人进行,活动过程更加灵活,为躲避沙包学生同样需要不断的跑动。跳格子是以格子为单位进行的跑跳活动,学生可设置不同的通关目标,进行跑跳活动,这一过程与跑步类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动积极性。在此类多样性课后设计的作业完成中,学生对课后作业活动的参与性明显提升。

4.3 辅助理论逻辑拓展学生体育认知

体育并不只是一门室外的课程,它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学习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知识实践融合起来,才能做到更加自主地学习。对于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教师要将认知型的知识和实践性的知识自主地学习,以促进作业的设计意义。因此就可以通过认知性的原则设计作业,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报刊等方式,根据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丰富体育认知。

以“体育的发展史”为例,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理念如下。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主题,例如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经历作为作业内容主题,引导学生回到家后利用网络、报纸、书籍等方式进行查找,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逐渐加深对奥运会的认知,并且在作业当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2008北京奥运会”进行查找,让学生在这一作业内容中逐渐丰富自己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作业设计的意义。

4.4 重视个体差异优化课后作业活动量

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学生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尤其是在性别方面。男孩子体育活动需求高,且钟爱球类运动,女孩子对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抗拒心理,且运动类型以健美操等运动量较小的运动为主。对此,体育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设计进行综合考量,以保障全体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同感。

以课后三十分钟作业设计为例,体育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兴趣、爱好对学生课后作业设计方案进行思考。为均衡班级学生运动需求,课后三十分钟前十分钟学生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热身运动,进行运动热身为后续运动奠定基础,防范运动损伤现象的出现。剩余时间体育教师可提供跳绳、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样化运动类型,供学生挑选,不同活动所属的运动要求具有差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实际体能挑选课后作业。此类课后作业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能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后作业,这也是提升课后作业完成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4.5 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课后作业评价

新媒体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此体育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即时信息交互,对体育课后作业评价进行优化。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作业更加强调质量,同时部分体育活动自身对活动技巧的要求较高,对此体育教师可利用家校融合教学机制,在班级群、钉钉平台等新媒体途径对课后作业评价機制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及时、有效评价。

家校合作背景下强调家庭与学校共育的理念,因此教师利用班级群对课后作业进行告知,使其在学生完成作业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视频拍摄,以此帮助教师更加高效的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对于不满足视频拍摄的家庭来讲,教师在了解原因后可酌情放宽要求。此类活动能够在确保学生课后作业有效完成的情况下,拉进亲子关系,也是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有效过程。长此以往,家长能够对学生学习压力、情绪变化进行了解,同时在家长监督下,学生运动隐患明显降低,具有双赢的教学特点。

5 结束语

体育课后作业是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作为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与体育技能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顺应双减政策,对课后作业设计进行思考。教师要理性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身体素质,对作业内容进行选择,以此实现减负增效、强身健体的学科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体育课体育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