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时刻,军旗高高飘扬
2023-05-30尹全焕颜波
尹全焕 颜波
尹全焕,1934年8月生于湖南省洞口县,中共党员。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4军130师388团任卫生员。1957年8月,进入第七军医大学学习。1971年至1992年,曾任第七军医大学校办副主任、第三军医大学卫生防疫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副主任等。1993年5月,任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1951年2月,不满17岁的我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4军的新兵。4月,转入44军130师政治训练队,作为文化教员参加培训。10月,加入130师388团侦察连。
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原第四野战军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第135师及第44军130师合编为一个军入朝作战。1953年1月21日,新合编的54军从广东惠阳出发,向东北开进。2月上旬,我所属的130师率先过江进驻朝鲜铁山半岛,担负抗敌登陆作战任务。军部和第134师、第135师在辽东半岛抓紧作战训练,同时担负守卫海防的任务。
抓“特务”
1953年2月,正值朝鲜的冬天,气候十分干燥,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战士们脸上。刚从湿润而温暖的南方过来,很多新战士一时难以适应。我们每天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坚持训练和施工,四肢及脸上都裂开了口,有的战士耳朵和鼻子被冻伤。
参军前,我是一名学生,文化程度在当时算高的。参军后,又在部队接受过政治训练,所以上级让我担任388团侦察连的文化教员。
一天,连队司务长要去团部宣传股办事。按规定,为保证安全,每次出门必须两人以上同行。因此,我便随司务长一起上路。
连队离团部驻地不远,只需翻过一座山岭,再涉过一条山沟便到了。我们刚准备翻越山岭时,突然看到从山上下来一个人,他身穿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双手交叉拿着树枝,不时晃动着,有意无意地遮挡脸部。那人步伐缓慢,左顾右盼,行迹十分可疑。
我和司务长迅速隐蔽起来,等来人离我们还有十余米时,我俩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时冲出去,大声喝道:“站住!干什么的?不准动!”
来人吓得一声尖叫,往后连退了两三步,转头向山上跑去。我一手握枪,一个箭步追上去,很快追到他身后,用枪柄砸在他背上。那人一个趔趄,向前踉跄数步。司务长也迅速冲上来,顺势将他扑倒在地。由于没有携带绳索,我便从树上扯下一根藤蔓,将那人捆得结结实实。他嘴里叽里呱啦说了一大串,我和司务长都听不懂。不过我们发现,他手腕处有被绳索捆绑过的痕迹,怀疑他是从我军某个营地逃脱的特务或俘虏。
我们押着他翻过山顶,一路小心谨慎。不一会儿来到团部门前,正好遇见团参谋长。我们迎上去,既兴奋又急促地说:“报告参谋长同志,我们抓了一个特务!”谁知,参谋长一见此人,便哈哈大笑。我们一脸茫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参谋长忍住笑说,这人其实是附近的村民,由于神志不清,经常在山林转悠,被周围部队的战士当作特务抓过七次,你们这是第八次。
我们一听,顿时涨红了脸,没想到费了半天劲,竟是这样的结果。参谋长说,你们入朝才十几天,对这里的情况不了解,这事也不能怪你们。但是你们警惕性高,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勇敢地冲上去,敢于斗争,充分体现了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值得表揚!听到这样的表扬,我和司务长都憨憨地笑了。
亲历最后一战
1953年4月,朝鲜停战谈判恢复后,为向敌方施压,争取早日停战,志愿军司令部发出了夏季反击战役的命令。5月5日又下达了补充指示,强调战役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改善我现有阵地”。
此前,388团一直在铁山半岛进行反登陆作战训练,防止敌军在此登陆,进犯我国边境。志愿军总部决定把我们军调到金城前线,参与夏季反击战。5月,我随部队到达三八线附近,参加夏季反击战。
金城,是三八线上向我方凸进的一座城市,此时已是一片废墟。三八线在地理位置上是一根直线,实际上,在三八线附近双方控制的区域,很多地方犬牙交错,敌我态势十分复杂。敌人在金城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对我军形成一定威胁。因此,在金城地区展开反击战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7月13日晚9点,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震天的炮声首先拉开战幕,数千门大炮对金城韩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强的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当晚,我军使用了大量喀秋莎火箭炮,这种苏式双排多轨火箭炮能迅速将大量炸药倾泻到敌人阵地。一发发炮弹划过夜空,在天幕上撕出一道道雪亮的创口。经过半小时的炮火覆盖,万余吨炮弹如冰雹般砸到敌方阵地上,摧毁了敌人的碉堡工事,打开了我军进攻的通道。炮火打击一延伸,我们步兵迅速发起了攻击。
作为全军最靠前的连队,我们团1连担任主攻,向424.2高地发起攻击。是夜,各种枪炮声、厮杀声交织在一起,我们迎着枪林弹雨向前冲,子弹带着凄厉的呼啸从我们耳边擦过,爆炸声在身旁此起彼落,掀起阵阵气浪。
踏着被密集炮火覆盖后松软的土地,我们迅速攻占了424.2高地的表面阵地。但残敌转入坑道负隅顽抗,他们借助有利地形,向我们猛烈射击,战斗十分激烈,不断有战士倒下。最终,炮弹炸塌坑道,消灭了坑道里的顽敌,部队又向烽火山发起进攻。
7月14日拂晓,暴雨如注,美军飞机无法起飞,但战斗仍然在进行。失去了美机的支援,韩军丧失了斗志,在我志愿军战士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到黄昏时分,我军已向南推进了近10公里。
战役进行到16日,志愿军已完成夏季反击战的全部进攻任务,向南推进了约50公里。整个夏季反击战,我军以较小的伤亡进行了100多次战斗,毙伤俘“联合国军”12.3万余人,取得了全面胜利。
难忘停战夜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
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与此同时,志愿军总部向各级指战员传达命令,停火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做好战斗准备,所有人员暂时不要撤离阵地。又特别强调,没有上级命令,一律不准射击。当然,对晚上能不能真正实现停火,指战员们还是将信将疑。
这天上午,侦察股长命令我晚饭后带上两支铅笔、一个小本子,与他一道前往敌后方侦察敌情,这次侦察任务共有10人参加。吃过晚饭,我们便向当时美军的主要阵地黑云吐岭进发了。我们团离敌人最近的是3营阵地。刚到3营阵地,营长便传话说,上级命令我们暂时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临近黄昏,阵地上还没有任何停战的迹象,战士们照例行进在交通壕里,头戴用树枝编成的伪装帽。敌机仍不時飞过我方阵地,空袭我方目标,前沿步兵阵地上的冷枪、冷炮声不绝于耳。我们只好在一块低凹的平地休息,两名战士轮流值岗,观察四周情况。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天天气出奇的晴朗,一扫前几日的阴雨绵绵,夜幕降临时,星光灿烂。大约在晚上9点,突然从美方阵地传来密集的炮声,随即枪声、炮声四起,照明的曳光弹此起彼伏,照得漫山遍野一片通红。我方炮火立即反击。我们或躺或坐在地上,静静观赏密布天空的钢铁弹丸。当时,我们以为又打起来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双方在停战时刻来临前的报复性射击。
当时针指到10点整,枪声、炮声骤然而止,夜空又陷入黑暗,几分钟前还是炮火轰鸣、地动山摇的战场突然沉寂下来,战士们的轻言细语似乎也足以搅动四周的宁静。
真的停战了吗?战士们的心情有些复杂。有的说:“这下可好了,可以回家看父母了。”有的说:“好什么好,明天又要出操了!”更多战士则想起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没能等到今晚的停战。强忍的哭泣声,逐渐在战壕里蔓延,这是为我们的胜利而哭泣,为我们倒下的战友而哭泣。
短暂的沉寂后,我们在战壕里纷纷探出头,注视前方的美军阵地。相比之下,对方阵地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影晃动。突然一声呐喊打破了沉默,随即阵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大家尽情欢呼,旗手高擎战旗在战壕前奔跑。
今夜,军旗分外耀眼。无数勇于献身的中国军人,用热血、生命和荣誉为军旗增添了光彩。
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