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你真的会用吗
2023-05-30唐晓吕彦霖
唐晓 吕彦霖
“宝宝发热了?快用‘美林退热呀!”
“腰痛怎么办,吃一粒‘芬必得吧!”
“我妈妈的骨关节炎治疗一直用‘西乐葆……”
当前,解热镇痛抗炎药被一大批忠实“粉丝”看作神药,一有头疼脑热、发炎、腰酸背痛等,他们二话不说,吃上才安心。究其原因,一是这类药物大多数是非处方药,购买方便;二是这类药的效果立竿见影,迎合了大众治病心切的心理。然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药学部药师李振兴指出,滥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会给人们带来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有些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解热镇痛抗炎药有“天花板效应”,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强效果
李振兴介绍,所谓解热镇痛抗炎药指的是抗炎、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与解热作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也是一些炎性关节病、软组织风湿病的常用药,或用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再发和脑血管栓塞形成等,可小剂量、长期服用。
“药学上的专业术语把这一类药物叫作非甾体抗炎药。”李振兴说,追根溯源,继100多年前诞生的阿司匹林之后,这个家族已经发展到100多种,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美林)、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泰诺林)、双氯芬酸钠(扶他林)、洛索洛芬钠(乐松)、塞来昔布(西乐葆)、依托考昔片(安康信)等药物,以及一些复方制剂类药物,最常见的是各种感冒药,比如酚麻美敏(泰诺)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些都是人们最熟悉的药物,也被临床广泛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与吗啡等阿片类的强效镇痛药物不同,不同之处是这类药物具有“天花板效应”,增加剂量虽然可以增加抗炎作用,但是并不能使镇痛效果增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并不推荐超剂量使用。
注意药物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同时应注意,非甾体抗炎药不推荐两种联用,一种效果不佳,可考虑更换为另一种。服用同类多种药物并不能使疗效增强,相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李振兴表示,特别是一些复方感冒制剂,大多含有解热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比如发热时,宝宝使用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含对乙酰氨基酚),就不要同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两种药物都是非甾体抗炎药,如果需要服用另外一种药的话,应间隔4~6小时服用。这一类感冒发热药种类繁多,在感冒发热时,一定要注意药物所含的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必要时可以咨询医务人员。
效果好也不能贪吃,小心药物不良反应
溃疡、出血、梗阻、穿孔……这些都是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肠道副作用的主要表现。专家表示,由于该类药物的强力镇痛作用,其诱发的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常为无痛性,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多以严重出血为首发症状,特别是长期用药时更易发生。其中,环氧化酶(COX)-2选择性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胃肠道副作用相对较小。必要时,可加服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的药物,是防止非甾体抗炎药导致消化道溃疡的首选。
与此同时,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与该类药物剂量大小、使用频率和时间长短有关。因此,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还会导致肝损伤和肾损伤。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常见,使用时须多加注意。尤其是对合并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更应该先到医院就诊,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再使用该类药物。
不适合口服用药的患者,外用制剂是一个选择
那么,对不适合口服用药的患者,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镇痛呢?李振兴介绍,《中国骨关节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就指出,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作为膝关节疼痛的首选治疗藥物,尤其适用于合并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身体虚弱者。据悉,这类外用制剂包括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皮肤,经皮肤渗透到达病痛组织而发挥镇痛作用,起效快、局部浓度高、进入体内的药量相对较小,因而全身性不良反应也较少,安全性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栓剂(如吲哚美辛栓、布洛芬栓等)可经肠道吸收,进入人体的药物比较多,不应与其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也不适用于有禁忌证的患者。
肝素是怎样被发现的
191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麦克廉在豪厄尔教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在肝脏组织的提取物中找促凝物质,但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能对抗血液凝固的物质。当时由于人们认为此物质存在于肝脏,故取名为肝素。
1937年,加拿大的查斯发现了人体的许多组织都含有肝素,尤其在肺部,其含量比肝脏里的还多。他从动物的肺组织提取物中分离并纯化了肝素。同年,临床上首次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并获得成功。从此,肝素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