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探赜

2023-05-30项玥

成才之路 2023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高中语文

项玥

摘要:爱国主义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而语文学科可以生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策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不够系统、具体等问题,文章从这些问题入手,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以语文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切入点,总结出增加语文科目教学时间、改变教育者“分本位”教学思想、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等应对策略,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对策;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2-0081-04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爱国主义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贯穿教育全过程,直接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而学校教育作为青年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主要、最系统、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是培养青年爱国主义思想的适配渠道。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无疑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要想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教师首先要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对培养青年爱国主义思想的意义进行梳理、总结,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一、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国家的强盛与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如果说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国家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助力国家的发展,那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够保证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同样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凡。

1.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个人的思想、行为处处体现着他的“三观”,任何一个人要想实现长远发展,都必须有正确“三观”的支持。因此,在“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三观”。而高中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语文课程作为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三观”的重要、高效手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样,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可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发现世界,开拓视野,获得有关世界的正确、理性认识,同时对人生形成正确理解,获取有益于成长的积极经验,还可通过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正面价值导向,改变看待问题和事物的眼光。以上种种,皆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2.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为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则保障了其思想观念的正确性。当学生将热爱祖国的思想根植于心,将国家的前途同自身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会形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民族凝聚力也会不断提升,而这有利于国家实现长远发展。

3.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艘船,那么其知识、能力、身体素质等可以看作船的发动机,这些方面能力的强弱影响着船航行的速度,其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则可以看作船舵,直接决定着船行驶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确,船就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但若迷失了方向,即使动力再强劲,也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这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學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以高考为指挥棒进行教学,时刻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方向,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呈现功利性,唯“分”是从培养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培养出分数虽高但思想价值存在问题的学生。有的学生因缺乏正确思想价值的支持,面对不良思想诱惑时容易迷失方向。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从“唯分数论”向“德智并重”转变。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语文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两个方面。

1.语文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高中阶段,高考的竞争压力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学校来说都非常大。各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纷纷通过压缩其他非高考考试科目的授课时间以及学生课余时间的方式安排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高考竞争力,但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价值观不正确等问题。对此,新版高中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丰富课程形式的建议。课程形式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学校还要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不同课程所占的比重,以满足各科目、各类型的课程教学要求。这其中,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因此,既要保证按时完成课程讲授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有较多的课时。而有的教师在面对明显提高的分数和不易察觉的思想进步之间,往往选择前者。究其根本,是语文课时安排不合理。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时间,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但部分语文教师为同时兼顾课程教学、节省教学时间,会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教育部分一笔带过,具体表现为在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时,以传统讲授的方式为主,投影讲授、视频播放的方式次之,参观考察的方式最少,可以说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因体验感过少无法使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于心,还因其与课程教学内容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类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在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兴教育理念碰撞中及时进行教育思想转型,改变过分依赖课本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改变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学生分数的“应试教育”理念。当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后,其就可实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语文教学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高中生直面高考,因此学习成绩是否提高被视为重中之重,但从长远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否高尚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根本。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各教学环节,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成长。这样,学校和语文教师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目标。

1.增加语文科目教学时间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职业不断涌现,这些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一批具有爱国主义品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语文学科以其独有的可以通过文章、结合事实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毫无疑问地承担起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品格的人才的教学任务。这种优势也要求语文教师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优势。这其中,无论是学科本身的教育内容,还是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都必须保证质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本作为高中主要科目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增加,伴随的是教学时间的增加。因此,为保证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对语文课程适当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和安排。如学校可通过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与爱国主义思想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可通过减少传统教学中习题课的课时占比,改变题海战术,进行少而精、不同类型的习题训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而非固定的答案模板,将节省的课时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2.改变教育者“分本位”的教学思想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并大力发展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因此大幅提高。这其中,通过高考选拔出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突然贡献。可以说,高考既改变了学生的命运,又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高考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出于提升竞争力的考虑,部分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分本位”的思想,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局限于明显的分数提升,而忽视不易察觉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引领,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不良诱惑时很难坚守自身,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学校方面,其要改变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不再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果优劣的唯一标准,而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方面,其要加强思想建设,认识到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性,转变“分本位”的教学思想。

3.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这为高中语文学科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对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德智并重地开展高质量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优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实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资料进行整理,然后统一讲解。另一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改变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状况。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对此,教师要有明确、清晰认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其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可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向其传递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保证思想教育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师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对传达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章的教学方式。

(1)展开课文背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从课文的背景入手导入新课。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为文章的讲解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营造出适宜的学习氛围。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视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将这一环节略过。例如,在讲解杜甫的《登高》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杜甫已十分熟悉,没必要运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去介绍,因而粗略地介绍一下杜甫创作该诗的背景后,就直接进入教学阶段。这种做法可以为课程具体内容的讲授节省大量时间,从而详细讲解字、词等考试高频内容,提高学生的高考竞争力。但实际上,这一环节恰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有了这一步的铺垫,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会更好。首先,教师应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再对课文背景按照“历史时期—作者生平—该文章处于作者哪一人生阶段—作者对自己际遇表达的感情—作者对国家表达的感情”这一顺序加以展开,将本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在讲解《登高》时,教师就可先讲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该时期战乱频繁,再讲解杜甫的坎坷仕途,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晚景凄凉、穷困潦倒,之后讲解《登高》的创作时间,当时的杜甫生活极其困窘,疾病缠身,居无定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让学生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形成共鸣。经过这样一个讲解过程,学生就可对《登高》传递的忧国忧民爱国基调形成清晰认知,这有利于教师后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拓展课文内容。一直以来,高中语文课文的教学主要由课文背景、课文内容、课文思想三部分组成。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巧妙的字词运用、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深刻的情感抒发都以课文内容为载体、以语文教师的讲解为桥梁传授给学生。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将教学眼光单纯地放在课文内容本身上,没有对其进行拓展,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脱节,没有发挥出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规划课时,寻找适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其实,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以发挥课文的现实教育意义,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一教学方法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作者的爱国主义者身份,二是文章中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就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份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列举同样身份的周恩来的《赤光的宣言》、陈毅的《赣南游击词》等开展教学。这既有利于完成本课引发学生对青春思考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可谓一举两得。

(3)延伸課文思想。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在于它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课文中最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的部分,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一篇优秀的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而优秀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就是把握并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赋予其更深厚的意义,如爱国主义思想。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将文章中心思想固定在文章内容本身。为满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需要,教师应将教学目光投射到更高层面去延伸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写景文章,可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写生活的文章,可以赞美当代生活的美好;三是直写家国的文章,如歌颂伟人、追忆历史,可以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思想,盛赞国家的强盛。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将赞叹祖国河山之美、感叹当代生活之幸福、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家国情怀等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国家的富强,加深学生的爱国之情。这三种方法适用于高中语文的大部分文章,能够有力地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晓燕.挖掘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22(02).

[2]朱传娜.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喀什大学, 2021.

[3]邱国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20(06).

[4]李红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研究———以语文课《邓稼先》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5]刘霞.语文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03).

[6]程爱祖.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 2016(23).

[7]江维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

[8]郑玉荣.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黑河教育,2015(01).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Xiang Yu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Patriotism is an eternal educational theme. School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le Chinese can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 on students in a vivid and subtle way.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through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such a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se problems, comb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takes the patriotism thought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tex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summarize the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teaching time of Chinese subjects, changing the educators "separation based" teaching thought, and optimizing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sm.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patriotism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