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2023-05-30屈家乐
屈家乐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自媒体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策略,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中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娱乐,浏览信息时间在60-90分钟占比42.24%。体育专业学生要通过不断地丰富和积累个人知识储备,才可以构建健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敏锐而又严谨的思考、分析为基础,建立独立的思维方式,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事情进行分析、评价。解决体育专业学生信息茧房现象,还需要加强公共网络建设和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思想引导,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自媒体;体育;大学生;学生茧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2-0066-04
1 引言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促成了人类生活的骤变,重构了社会结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5个小时,特别是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785万,占网民总体的99.6%[1]。在智能手机和5G网络的双重簇拥下,自媒体发展进入3.0时代。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将“个性化推荐”作为自身产品的亮点,通过信息滤过技术分析用户行为日志,提供不同的个性化页面,以此提高网站的点击率[2]。网络上的浏览痕迹、身份、语音等信息有被泄露的危险。美国学者桑斯坦针对这种被包裹的恐慌现象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工具从大量信息获取信息[3]。大学生是手机自媒体使用的最大群体,他们身处于各种纷杂的网络环境中,沉浸网络社交、个性化订阅的虚拟空间,极易陷入自我构建的信息茧房[4]。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信息茧房在高效获取个体关注或感兴趣信息的同时,也出现“空间封闭、信息窄化、观点趋同”等负面影响。研究报道,信息茧房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伤害[5],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6]等。针对大学生信息茧房现象,张丹研究认为,学校要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自身减少信息获取依赖、现实社交、批判性的思维培养也同样重要[7]。
目前,关于大学生信息茧房研究并不多见,尚缺少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成因探索和“破茧”策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自媒体为背景,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为立足点,探讨其现状及破解策略,旨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自媒体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大学体育学院随机抽取的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以“信息茧房”“大学生”为主题词检索相关研究论文66篇,选择其中7篇进行精读和整理,并查阅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术专著。
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茧房现状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100%。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数据采用excel2019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信息选择
自我信息选择是互联网使用者的权利。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信息选择中,排在第1位的是放松娱乐,占49.46%,排在第2位的是缓解压力,占26.88%,排在第3位的是了解社会动态,占15.59%,其他选项占8.06%,如图1所示。对于体育专的学生来说通过手机自媒体娱乐放松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这与时下智能手机功能多样化有关。大学生既要面临学业的压力,又面临就业的压力,手机成为回避现实压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对初进社会的大学生一种认识社会的一个“中介”,他们通过自媒体来认识社会,让他们得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出的信息窥探外界,并试探着在这里找寻迈出社会化的脚步,宣泄在现实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弥补在现实中的不足,规避现实中的尴尬。
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浏览频率见图2a,浏览信息时间图2b,每天浏览信息6-10次的占41.94%,排在第1位,10次以上的占33.87%,排在第2位,3-5次的占18.28%,排在第3位,1-2次的占5.91%;每天瀏览信息时间,60-90分钟最多,占42.24%,其次是90分钟以上和30-60分钟,分别占21.51%和19.89%,0-30分钟最少,占12.37%。从每天浏览次数上看,体育专业大学生频繁进行信息阅读,推测并不是在固定的阅读模式下;从浏览信息的时间上看,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每天用于信息阅读的时间超过1小时,结合每天信息浏览的频率,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阅读呈现碎片化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95.45%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会对不感兴趣推送信息忽略不看,4.55%的大学生会阅读或观看。新媒体平台收集用户的偏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为每一位用户提供喜欢的媒体资源,用户总能够接收到喜欢的内容。根据对自媒体App、短视频App等多种媒体进行调查,98%以上的App都有设定个人喜好等功能,并且会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大量的信息推送。当接受的内容过于片面,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年轻,缺少对事件的准确判断,从而使他们分析和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荣辱等方面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和话语表达,也造成了信息的单一化,产生一定的意识和思想上的混乱。
3.2 体育专业学生信息茧房现象出现的原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舆论场上的主导力量,如今的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多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出现,种类众多,相互搭配互补,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也拓宽了信息的广度及深度,内容更加连贯,更高效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人们看到信息及内容已不再是经过新闻机构严格把关的新闻,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新闻的发布者。新媒体成了任何事件发生的发布者,因为网络发布更加方便、快捷,传播渠道更是新的便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速度在明显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提高了现代生活的信息传播率。
首先,公共话语空间的消失源于公共领域理论[8]。公共领域(又称“公共空间”)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公众舆论和其他东西可以形成。”根据这一理论,一些学者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以个人的相互对话为基础的概念,聚集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与平等的参与者进行面对面对话,其本质是为自由交流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公共话语,即公共话语空间。当公共话语空间消失以后,能够参与、讨论、发言的人也相应地减少了,但是凡事能够参与讨论的人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何表达和选择自己的立场,说服和打动别人,表达赞同或者反对,只因智能手机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交流。因为手机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自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个人都选择在手机里选择发言,选择拉黑或屏蔽。因为,当没有耐心去听比人的讲话或告诫的同时,人们就可以拉黑和屏蔽,这样的结果就会形成信息茧房。
其次,当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被限制在狭隘构建的信息中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个人生活表现出形式化和程序化。长期以来选择了独立,沉浸在自我满足中,失去了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信息的茧房。这些狭隘的思想导致误解和偏见[9]。
再次,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有鲜明的特点,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这一群体积极尝试通过自媒体手段了解外在的世界。另外,大学阶段既有学业上和就业上的压力,也有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以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自媒体工具顺其自然成为娱乐、情绪宣泄的重要途径。
3.3 大学生信息茧房存在问题分析
(1)失去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现今自媒体的作品充斥着较多低劣的视频,形式及内容在不触及法律的情况下,几乎无视良俗。已经成为引起社会文化苍白和受众低智现象的推动工具[10]。当体育专业学生用媒介获得信息后,很少對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和信息的完整性做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
(2)对信息的收集存在误差。由于新媒体拥有个性阅读习惯、即时性和快节奏的特点,平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将碎片化的信息推送给受众人群,这些信息通过智能推荐、过滤和筛选很容易引起意思表达不完整,表述不够清楚的现象,造成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让大学生在信息的整理时出现理解的偏差,并容易沉浸在感性的浏览中。
(3)受信息“茧房”的长期影响。容易使体育专业学生在认知上出现盲目的自信,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出现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排斥其他的合理性的观点,特别是当得到“同盟”的认可后便会演化为极端的思想,这是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当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处于一个短平快的获取方式时,这样的方式会逐渐使大学生失去主动思考和主动搜寻的能力,丧失通过努力得到信息的兴趣,逐渐消磨大学生的斗志。当遇到困难时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在网络中寻找“温馨的港湾”,这是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并跟同沉浸在一个“港湾”内的人形成相同认知,具有聚集效应。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并不是现实社会的声音,而是在娱乐性媒体进行加工和自身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认同。“信息茧房”封闭了学生的视野也消磨他们的斗志,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认同。
(4)长期的信息“茧房”会造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志的淡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阶段,正是在了解社会的一个过渡期,面对如洪流般的信息量很容易迷失自我,加之新媒体带来的经济市场,商业的炒作和网络的互动等,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大量的网络顽疾也夹杂其中,如盗版、恶搞、造谣、谩骂、人肉搜索、色情、低俗等,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茧房”使得学生在面对诱惑时,缺少意志力和正确的辨别能力。
4 大学生信息茧房现象的应对策略分析
4.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拥有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才能够在遇到题时冷静全面地分析和思考,独立思考是通过自我的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论,这种能力不是依靠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思维定式去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对于发散性思维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可以激发多角度思维方式。一是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教育的角度看,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足以满足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11]。通过引入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思想价值观,比较、识别和选择事物,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思考。在正视利益差异、认识个人理性利益的基础上,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相结合,实现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有何种想法、信念或理论,并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直到知道问题根源所在。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否则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改变思维方式,提高理性决策能力。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强调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是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需要分析和评估信息[12]。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找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想法,既不简单,也不普遍,也不为所有人接受。批判性思维方式告诉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逻辑世界,现实世界中有些信息是假的。你应该善于问为什么,而不是被幻想所欺骗。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精神、正义感和求真的气节。目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始终坚持思维严谨、务实、客观、公正,从不盲目跟风。这些精神素质能客观、深刻地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合格人才。
当代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拥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见解,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社会残酷的压力中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中脱颖而出,才能具有挑战未来的实力。在教育层面上,独立思考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文化知識和体育专业技能是受教育的一个层面,建立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最有意义和更加长远的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激发体育专业学生的批判思维、怀疑精神,提高创造力。
4.2 建设良好的公共网络平台
加强对网络平台、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虚假信息,特别是对网络媒体多用户的监督,通过组织和控制,使各种信息得到公平的分配,使公众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严格控制信息传播,避免不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早、更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减少重复、分散、片面交流资讯,规范各种网络平台,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和极端主义信息,通过积极有效地网络监管,实现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鼓励人们传播各种健康信息,表达健康观点,倡导和交流生活经验和知识,让网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维护言论自由的空间,不要过激,通过良好的网络环境打破信息茧房,加强学生知识体系建设,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首先,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公民的人格,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这些都已编写在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新媒体的传播越强就越要遵守法律底线。其次,平台要积极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越大的平台担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也就越重。第三,对违反法律的媒体除了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责任外,平台也要对相关账号及实际控制人进行信用惩戒,多个平台要相互联系合作,对违规的账号实施限流、封号等惩罚。
4.4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加强心理辅导
在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打破信息“茧房”时,首先要加强外部的引导与监管,不但要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信息的接受做出有效的改变,在根本上杜绝信息“茧房”现象的形成。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查,设立心理咨询室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与辅导,早发现、早引导,将极端和偏激的想法及时制止,避免更大问题的出现[13]。心理咨询可以选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对信息“茧房”现象进行分析时,要充分了解其含义和影响,通过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健康、全面、丰富多彩的社交信息平台,促进健康发展。
5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关注体育专业学生信息茧房的现象。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应该比社会责任更强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作为未来的新力量,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及时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危害,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和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的多元化。
——————————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22-12-30.http://www.cnnic.net.cn/34/36/index.html.
〔2〕林微.新闻推荐系统中的“信息茧房”问题:议题综述与解决思路[J].新媒体研究,2018,4(06):1-7.
〔3〕凯斯·R·桑斯坦,毕竞悦译.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滕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信息茧房”视角[J].改革与开放,2022,(03):53-57+66.
〔5〕陈修春,陈龙,杨鸿宇.社交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信息茧房”困境成因及防范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2,32(10):80-82.
〔6〕赵石强.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03):27-29.
〔7〕张丹.大学生破解“信息茧房”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32):181-183.
〔8〕宁威.自媒体网络视频节目价值取向分析——基于媒介偏倚和递延的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1):95-98.
〔9〕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喻国明.“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J].今传媒.2016,25(12):165.
〔11〕张燕,宋玉.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科协论坛,2008,23(11):130-131.
〔12〕陈飞猛.高阶思维视角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初探[J].速读,2019,7(06):141.
〔13〕谢守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