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孩子如何“耐烦”

2023-05-30钱志亮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人孩子

钱志亮

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时,缺的不是爱,而是耐心。现在的父母,生活压力普遍都很大,忙工作、忙家庭,在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就是对孩子的耐心:送他上学,磨蹭半天才能出门;陪写作业更是鸡飞狗跳……这些瞬间,都很容易让家长歇斯底里,耐心渐渐变成了一种稀缺品。当你对孩子不耐烦时,不妨想想下面三句话。

“不耐烦,是我不懂孩子”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带孩子去参加晚会,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的场合。可和她预料的相反,孩子在这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妈妈不明白,平常最贪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这个漂亮又热闹的地方呢?她反复安慰孩子,可孩子就是吵着要回家,鞋子也踢掉了。最后她也失去了耐心,对孩子吼起来,看着孩子耷拉着脑袋,她只能叹了口气,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在蹲下来的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孩子。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美食、美景。

原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一个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故事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烦,完全是视角问题,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所以我们不懂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哭、不懂他为什么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定要大人抱、不懂他为什么突然对某个东西执着起来……因为你不懂他,所以烦躁也来得特别快。

一位朋友有段时间在家办公,这是他有了孩子之后,连续在家最长的一段时间。每当他在电脑前工作时,6 岁的儿子就来找他,一会儿让他开电视,一会儿让他修玩具。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他就没了耐心,把儿子凶了一顿。晚上妻子责备地说:“你不知道你在家,儿子有多开心。”

这句话让他愧疚万分。他渐渐明白,孩子反复、故意的打扰,其实只是想引起他的注意,渴望他的爱与陪伴。在你面前不乖的孩子,其实心里藏着许多没有被满足过的需求。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开始对孩子不耐烦时,先练习暂停吧,哪怕只有 1 分钟,也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不要把那些行为当成对你的挑战,而是想想他需要什么帮助。

“不耐烦,是我自己太累了”

耐心和心情是呈正相关的,有时我们对孩子不耐烦,不是孩子太烦人,而是大人的情绪出了问题。比如孩子找你给他讲故事,你心里烦,就会不想理他:“走走走,别烦我。”但如果放在平时,你反而会想:“孩子想读书,那是好事啊!”

作家菲利帕·佩里说:“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必须先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够釋放内心的爱。”当你无法排解悲伤时,你释放的可能就是怒气。正如有句话所说:“我不是脾气差,只是太累了。”

很多父母都有过“吼完孩子就愧疚了”的时刻,这种“愧疚”的产生,不仅是心疼孩子,还有我们心里明白:“这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的反应过激了。”换句话说,你的怒火不是真的证明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深藏在你心底的痛苦借此被唤醒了。像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要学着照顾自己,你可能需要倾诉、需要帮助、需要休息,总之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给自己的压力找到出口。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去照顾孩子,你就会变得耐心起来

“不耐烦,孩子不会恨我,但他会恨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爸爸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孩子竟然反过来安抚他的情绪。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想法,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在一个情绪化的家庭里,孩子最先学会的就是,谨小慎微、察言观色。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一点,有的孩子总是想尽办法“讨好”,确认父母是不是爱自己。

孩子需要去讨好自己的父母,是很悲哀的,而这都源于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苛求。

孩子很爱你,所以才愿意总是原谅你。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爱着父母,即使你不爱他,他也会爱你。做父母的,不应该辜负这份宽容。

所以,当你心里对孩子产生那股无名之火时,一定要想想孩子对你的毫无保留的爱与依赖。爱总是能让人心变得柔软。

猜你喜欢

大人孩子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我们电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孩子的画
与大人走散了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