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研究

2023-05-30邹晓艳

大观 2023年2期

邹晓艳

摘 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的瑰宝,是声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创作者发现了中国古诗词文化和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契合处,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歌曲风格,创作出许多气势恢宏又不失淳朴古韵的艺术歌曲。基于此,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概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传唱至今,背后蕴藏的传唱意义以及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音乐学视角下的汉语古典诗词歌曲研究(1912-2012)”(21YJC760077)研究成果。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最早发源于欧洲,初见于18世纪末,发展成型于19世纪初,逐渐成为流行于当时欧洲各国的音乐艺术。此种类型的音乐有别于古典音乐等其他类型音乐的特色在于,以文学领域的诗歌作品为歌词来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中国古代诗词为词,由作曲家参考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谱曲,而形成的一种声乐作品。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部分近现代音乐家们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和借鉴,尝试把中国古诗词与外国的艺术歌曲相融合,创作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代表作曲家有黄自、青主、刘雪庵等。其中,黄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是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用娴熟的作曲技法与严谨的艺术结构创作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南乡子》《下江陵》等作品。刘雪庵是他的徒弟,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在校学习主攻音乐作曲方面,创作出了《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等优秀作品。他们的作品被广为传唱,同时伴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的价值

(一)传承价值

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各种具有特色的文化,不同文化各有其时代性和民族性。古诗词文化自《诗经》以来,经历了历朝历代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并与古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相同步,作为传承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存在。古诗词文化和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融合,能够使青年人更好地接受古诗词文化,进而爱上古诗词文化,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并积极拓展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融合发展的边界。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古代诗词文化同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融合产物,其以适应当代人审美的方式表现古诗词的文化内涵,通过改写唱词、曲调的方式,来达到更易被当代人接受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古诗词文化在当代社会大范围内的传播交流,同时也能赋予古诗词文化新的发展活力,形成一种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良性生态。同时,这能够拓展当代音乐表现形式,吸引青年人参与其中,使得青年人真正爱上古诗词文化,认识到古诗词文化的音乐性和当代艺术歌曲的文学性,认识到不同艺术领域交叉融合的可能,在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但能够提高演唱者的专业能力,还能够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这一音乐形式的独特性,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演唱者细细揣摩歌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及其想要传递的真实情感。演唱者不仅要字正腔圆地将每一句、每个字唱清楚,还要将词与句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在演唱前不断地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搜集资料,为一首歌曲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从而保证歌曲的含义与韵味能够被准确无误地演唱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演唱者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层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最终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完美地诠释出来。

(二)美学价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来源于不同时期诗人创作的经典诗词,他们的诗词都蕴含着或多或少的对人生的感悟,有着不同的精神价值。不同的古诗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或传达爱国爱民、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包含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平淡生活的知足,等等。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到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同诗词作品的诞生有着其时代特殊性,同时又历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传承至今,对于当代人同样有劝诫意义或审美鉴赏价值。古诗词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历史厚重感,典雅优美、意境深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和气韵之美。

尽管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但中国优秀的作曲者将中国古诗词文化融入其中,创作出中国独有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无疑是一件壮举。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中国独特的诗词文化为根源,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为依托,吸收和借鉴了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特色,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词与作曲的对话和碰撞,使得中国古诗词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传承,同时在于文化交流与创新,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助于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石夫根据汉乐府民歌《长相知》和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在词曲方面的关联性,探索出诗词文化和民间音乐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其作品兼顾古朴典雅和现代的气息。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传唱的发展历程

“艺术歌曲”一词尤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艺术歌曲。肖友梅根据当时音乐发展浪潮以“艺术歌曲”代指这一新型音乐形式,后来这一词逐渐传播到国内并为学界和大众所用。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当代音乐家、理论家留学归来后均受了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他们推陈出新,所创作的作品既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术与作曲理念,又吸收了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传统古诗词文化和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碰撞,扩展了文化交流的領域和艺术表达的方向。这种思想的广泛普及,为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随后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诞生,由此拉开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兴起的序幕。《大江东去》被称为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这首歌曲既有借鉴和学习国外艺术歌曲的部分,又有彰显和传播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部分,兼具传承意义和创新意义。青主一方面学习借鉴舒伯特等西方作曲家的优秀经验,一方面充分挖掘古诗词作品中同现代音乐文化相契合的元素,从而连接了古典文化和当代文化,连接了西方音乐和东方文学,创作出跨时空的音乐作品,突出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但此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抗日救亡时期的特殊原因,此时的艺术歌曲大多紧跟时事,即以抗日战争为内容取材,音乐主题也多为表达爱国情感,将文化艺术同宏观政治相关联,同时希望以此激发全民族的爱国情感。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土壤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种类日益丰富多样。也因为如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迎来了繁荣时期,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数量逐渐增多。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等作品均是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典范。黄自的作品多种多样,一些作品传达爱国精神,一些作品营造浪漫意境,兼具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同时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这与他的求学经历相关。耶鲁大学的求学经历,使得黄自对于西方音乐艺术有充分了解,并且在钢琴伴奏领域有较为深入的探索。同时,黄自自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使得其主动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将钢琴等西方乐器融入音乐创作,注重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兼顾音乐艺术的教化作用和审美意义,使得创作者、鉴赏者、普通听众均能通过其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感受历史文化、感受现代艺术的同时发现生活的本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此外,谭小麟根据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创作了艺术歌曲《自君之出矣》。他曾经奔赴国外,跟随欣德米特等作曲家学习,并且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新,将西方作曲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强调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为后来的作曲家带来了启发。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走向了成熟,实现了大众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缓期,但这一时期依然有不少古诗词艺术歌曲出现。例如,《秋之歌——杜牧绝句三首》是罗忠镕1962年创作的作品。基于五声性十二音的作曲技法,罗忠镕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了融合期,不再受社会环境的限制。创作者能够将主观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不受过分限制地拓展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空间,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有屈文中的《春思》、王建中的《李清照词五首》等等。此阶段,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也积极同电子音乐等新型音乐相融合,主动探索音乐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变为了家家户户耳熟能详的大众文化。这都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唱度越来越高,传唱的对象也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级的声乐从业者,而是范围不断拓宽。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古诗词必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形式之一,它的魅力在于纵跨越千年,横渡万里,仍能在人们心底勾起那一抹共情。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多去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挖掘那些跨越时空的宝藏,并以传承古诗词为己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与价值。

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处理

中国古诗词的艺术处理就是中国古诗词文化和当代音乐的结合,在演唱方面以当代音乐演唱形式为主,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当代音乐演唱形式也有着一定差别,尤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咬字

咬字是歌曲演唱的基础。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更注重咬字,因为中国古诗词的每个字都含有深刻的意義。今人所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是围绕着古诗词的,所以歌词是这类歌曲的精髓。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但要确保咬字清楚,还要深刻理解诗词中每个字的含义,在咬字时将情感蕴含其中,从而有效展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比如,由邓丽君演唱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梁宏志曲),演唱者在咬字时不仅发音清晰准确,还结合了每个字的意境和含义进行演唱。如在唱到“转朱阁”时,在“转”字用到了转音,让人仿佛看见月光如流水般转过朱楼的场景。在唱到“照无眠”时,“照”字发音轻促,如同温柔的月光轻缓地洒落,而“无眠”二字则拉长尾音,因为无眠是漫长的事,是在漫漫长夜中独自惆怅。因此,演唱者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对每个字都要仔细揣摩,这样才能把握好每个音的强弱、力度、长短,从而使演唱更符合诗词意境,真正打动人心。

(二)气息

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保证声、韵、调的统一。气息能够控制声音的长短、强弱,同时要想用声音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及韵味,需要不同的气息来支撑。因此,演唱者需要调整气息,使声、韵、调实现和谐统一。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演唱者光有连贯、流畅的气息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能收能放,结合每句歌词而变化。在气息方面,演唱者可借鉴我国戏曲中的运腔技术,使演唱时气息多变,能够根据每句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及意境控制气息,通过气息强弱及长短的变化处理演唱效果,体现出和歌词相符的情感和韵味,使听众被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五、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将音乐与诗词完美地融为一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在歌唱的同时,既传播了优秀作品,又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值得被大众推广、传唱、欣赏。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媒体映入眼帘,应该积极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传播。声乐学习者应该扩充曲库,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样不但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提高个人审美,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杰.传统琴歌与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比较研究:纵观古韵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9(1):112-114.

[2]张宝东.艺术融合视角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术理念与规格[J].音乐创作,2018(5):174-175.

[3]苏玲芬.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看声乐中国话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8(3):60-61.

[4]李昱明,徐敦广.中国传统诗乐在艺术歌曲中的传承与弘扬[J].艺术百家,2017(4):215-216.

[5]岳李,周婷.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以声乐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J].艺术百家,2016(5):206-208.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