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界河牵动的“握手”
2023-05-30刘艳梅
刘艳梅
1月10日,晨雾还未消散,武胜县万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凌静早早地赶到办公室。“今天的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搞快点,下午还有重要安排。”她一边收拾桌上的材料,一边对身边人员交代工作安排。
凌静口中的重要安排,就是与相邻的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干部开展的联合巡河行动。
两天前,凌静给燕窝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胡光亮打了一通电话,想在春节前开展一次兴隆河联合巡河行动,时间定在1月10日下午两点半。
过去的一年,像这样的联合巡河,已经开展了20余次。
一次次联合行动的背后
兴隆河,重庆人叫它“南溪河”,全长66公里,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也是万隆镇与燕窝镇的界河。在水系发达的川渝,这样的河流不算大,可就是这样一条不大的河,不仅跨乡镇,还跨川渝两地,流经7镇后汇入嘉陵江。
下午2时30分,川渝界兴隆桥四川岸,由万隆镇和燕窝镇的镇、村两级河长以及工作人员组建的巡河队伍准时见面。
一见面,凌静就开门见山:“这次联合巡河一是查看河面是否存在漂浮物,二是看看河两岸是否有偷排漏排污水的情况。”
“走吧。”没有过多的寒暄,巡河队就从万隆镇出发,一路沿河而下。“师傅,‘一人一竿哦,请把多余的钓竿收起来哈。”途中,遇见垂钓者一人多竿的情况,他们特意提醒。
下午3时许,巡河队来到兴隆河(南溪河)支流黄桩溪河石板桥上。“支流的水质直接影响干流水质,我们两镇一定要做好支流相关污染源隐患的监测。”胡光亮说。凌静对此频频点头表示认同。
这样的联合巡河行动,武胜县、合川区已进行了五年。
2018年,四川武胜县、重庆合川区两地河长办共同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跨界河流管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合作宗旨、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和责任分工等,形成“治河”合力。
在这份协议的框架之下,兴隆河(南溪河)流域各乡镇协同就养殖污染治理、场镇污水截流、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岸坡环境治理等形成共识,同步开展专项整治。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根据规划纲要,“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成为川渝两地的共同责任。完善跨界水体监测网络、开展联合巡河、推进水域“清漂”联动、加强河段生态修复……万隆镇和燕窝镇的互动也更加频繁。
一项项治理举措的落地落实
在距离万隆镇黄桩溪河50米开外的万隆镇污水處理站,几台污水处理设备正有序运转。数据监测室内,工作人员正实时查看污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等指标浓度。
去年,武胜县扩容升级万隆镇污水处理站,并实施万隆镇雨污分流工程。凌静告诉记者:“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完成,对提升兴隆河(南溪河)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燕窝镇聚焦关键问题,也推出不少务实举措。除了实施场镇雨污管网建设、扩容升级污水处理厂、开展常态化巡查,还在重点养殖场安装了摄像头,实时监控养殖场污水排放情况,实现“人防+技防”双重防控,减少兴隆河(南溪河)流域畜禽养殖粪污对水生态的影响。
在一项项治理举措的协同推进下,兴隆河(南溪河)的水愈发清了,居民也乐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傍晚时分,兴隆河(南溪河)畔万和文化广场上,居民伴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两岸河堤步道上,三三两两的群众悠闲地散着步。
“你看,等这条连接万隆、燕窝两镇广场的人行天桥修好后,两边居民到对岸散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更方便了。”指着兴隆河(南溪河)上正在抓紧施工的人行天桥,凌静高兴地说。
张宜春,武胜县河湖长制办公室负责人,一直关注两地跨界河流的联合治理情况。
“这些年,我们持续加大与合川区的联动协作力度,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合巡河等专项行动,加强对沿线企业、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执法,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兴隆河(南溪河)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张宜春说。
更深的合作还在推进。2022年11月,重庆市合川区河长办公室、四川省武胜县河长制办公室联合组织完成了《川渝跨界河流兴隆河(南溪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的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解决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根据这一方案,兴隆河(南溪河)“河长们”,将按照问题清单、任务内容和时间节点,逐项落实兴隆河(南溪河)各项管理保护任务,形成联防联控联治协同的良好态势。
“相信那时,兴隆河(南溪河)两岸居民期待的春看杨柳拂堤、夏觅鱼虾嬉戏、秋闻竹声滔滔、冬赏水光潋滟终成现实。”站在兴隆河畔,凌静的眉头舒展得更开了。(责编/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