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策略

2023-05-30马凤玲

关键词:班会职业院校中华

摘 要:本文主要从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说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时代的发展,并且还直接代表着我国的民族精神标志,是当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需要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素養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63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贤能之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探索和认识。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人民的理想与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以及精神世界始终扎根在中国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当前立德树人发展的根本任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加大了教学的改革力度,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弘扬和挖掘,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民族发展的主要精神命脉,找到与职业教育相契合的点,彰显时代特质,促进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整合,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建立和完善传统的挖掘机制、传承机制和创新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起科学、灵活、有效的机制。

一、当前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正确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应对工作上产生的变化。在实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对于传统文化不重视,难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且还会存在可有可无的情况,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效果。首先,部分学校没有将传统文化落实在实际教学计划中,更多的是要通过以选修课程展现出来,在课程的设计上也相对较少,由此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其次,因为传统文化缺少顶层设计,因此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由此就会降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研究性并不深入。此外,因为部分学校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导致传统文化的发展较为枯燥,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高,并且时代性不足,由此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最后,因为职业院校将重点放在专业教学中,难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落实教学资金,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出现,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

因为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欠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明显偏执,由此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因为职业院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选修课程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大多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实际的知识经验与人文修养依然处于发展时期,由此在教学中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虽然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创建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始终局限在课程中,因为教学模式始终保持单一的形式,学生会产生明显的倦怠情绪,难以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涵,由此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更是实现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在职业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化内容,对发展学生人文素质、健全人格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青少年群体较为活跃,思维发展也更为突出,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由此需要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当前正在全面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土壤更加肥沃。在实际教育中,需要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特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稳定发展。

(二)发展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传统文化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例如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人文关怀、自强不息精神、忧国忧民以及爱国主义情怀,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需要掌握的根本素养,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构成。传统文化当中的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以及道德意识对职业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需要在教育中全面挖掘与弘扬。

(四)实现校园文化创建

校园文化的创建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借鉴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保证实现文化育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让学生更为专注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潜力。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措施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学习、传播、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正是贯彻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之一。职业院校需要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这样能够帮助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当前阶段,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是学校层面并没有真正树立文化育人的观念,部分人认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让他们学技能就可以,学校缺乏相关的规划,传统文化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

(一)围绕根本,确定主题,做到有的放矢

近年来,学校兴起了国学热,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研究。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过度关注学生的技能培训,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中职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定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让中职学生学成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班集体作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能够帮助中职院校更好地推进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形成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班级特色文化,贴近每个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可以借助中国传统孝文化、弟子规等,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联系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精华,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形成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一个好的主题是班会召开的基础条件。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道家讲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法家讲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强调法治。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的文化内容要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内容要更加丰富,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学习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统一,让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受和表达。

另外,应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的现实需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每个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同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开展学习。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直接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走入社会,真正学会帮助他人,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文化活动月,在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下,以班级为单位,形成相关的针对性,让学生的思想从中升华。

(二)与时俱进,定期开展班会,互相交流提升

在中职院校,班级教室作为传统文化班会召开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育人环境的构建,也能提升班级文化的显性氛围。例如,在召开班会前,可以对教室的环境进行布置,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千古流传的警世名言和古诗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所召开的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也各有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定期让不同班级之间展开交流。

例如,有些班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侧重于古诗和名言之类的鉴赏,还有一些班级侧重于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景剧表演展示,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为主题班会的丰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同班级之间也可以形成互助交流的关系,通过在自己班级所举办的相关优秀班会活动中,围绕着传统文化的某一内涵为基础,让学生们向其他人推荐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经典古籍,展开图书交流分享会和思想分享交流会。这样的模式能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爱国、自强宽容等精髓内容互相传递,帮助学生做好认知。与此同时,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构建,也要联系当前的社会情况,例如,当前儒家思想中提倡孝文化,但是孝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可以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展开辩论,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孝文化在当今时代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孝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孔子认为孝是养生送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追求尊重,让父母愉快的生活。“养亲”是最低层次,“尊亲”是更高一层次,“悦亲”则是根本目的。孝不仅体现在让父母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满足,更重要的是帮助父母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只有这样的优秀文化班会,才能让学生从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三)优化健全创新机制

1.校园文化创新机制

着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注入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中去,用地域伟人名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史校绩诠释“三风一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广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师生的办学自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厚植传统的优秀文化底蕴。推进基于文化传承的文化品牌创新活动,深化校企合作,以行业企业文化创新为主线,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汲取行业企业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地浇筑体现专业特色的文化品牌。

2.文化宣传创新机制

充分利用中职院校官网、官微、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园广播和宣传栏、报刊栏等校内文化宣传载体,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发微课、微视频、微电影,大力宣传传统优秀文化,发挥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熏陶以及引导作用。在学校官网开辟文化专栏,开设传统的优秀文化专题网络教育平台,取得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成果。

3.文化平台创新机制

办好创新创业学院,定期举办科技创新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师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创新创业策划方案和具体实践。办好乡村振兴学院,引导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专业服务下乡等特色活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将爱国主义精神、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共同富裕的理想,延伸和落实到广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去。建好学生文化社团,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中职学生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接受、感悟、体验和创新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4.育人环境营造机制

在学校最合适的地方打造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结合“三风一训”的内涵,对校园主道路、景点、广场、报告厅、体育场馆、食堂等进行命名补充和完善,发挥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楼层文化等文化的作用,充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其爱国热情,传承并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5.示范引领培育机制

树立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典范,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践行纳入师德师风建设范畴,作为最美教师评选的考量标准,引导教师承担责任,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理想,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挖掘身边的模范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践行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学习先进典型,践行校风、教风和学风。举办传统的优秀文化学术研讨会,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兄弟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實际工作中,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形成真正的作用,推动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课程全面改革与创新的期间,职业院校当中的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并且还需要在教学当中全面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保证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感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身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当前如何从根本上实现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需要教师全面研究传统文化知识,找到教育之间融入的契合点,促进实际效率提升,保证学生成为社会中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红燕《“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2] 林夕宝、余景波、周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职教通讯》2020年第9期。

[3] 孙艳、王瑞东、李湘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第10期。

[4] 易铮、周啸《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第32期。

[5] 段若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新通信》2019年第10期。

[6] 吴林燕、钱枫、刘国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教师》2019年第8期。

[7] 孙勇、孙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辽宁教育》2018年第12期。

[8] 王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24期。

[9] 李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为》,《考试周刊》2015年第31期。

(马凤玲,1969年生,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职业教学)

猜你喜欢

班会职业院校中华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