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禹治水时的两位重量级帮手

2023-05-30魏石当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2期
关键词:后稷舜帝大业

魏石当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三个,两个也是好的。大禹治水,泽被后世,功在千秋。他之所以成就治水伟业,除了得益于几样神奇的宝物之外,还得益于有两位重量级帮手。

这两个帮手一曰后稷,一曰伯益。他们二人均非等闲之辈,不仅出身高贵、智力超群,而且身怀绝技、能力出众,为大禹治水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后稷,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其母是姜嫄。后稷是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

伯益,一作伯翳、柏益,又称大费,嬴姓,是“上古四圣”之一、“中国司法始祖”皋陶的儿子,黄帝的后裔,徐氏、黄氏、赵氏与秦朝王室之祖。

当年,禹在父亲鲧死后,接受舜的指令,与伯益、后稷组成治水三人组,带着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开始了伟大的治水事业。

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关于大禹治水这一历史故事的相关记载。

在帝尧晚年时,华夏大地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尧想要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及四岳(辅佐君主的重臣)都说鲧应该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说:“众大臣还没有谁治水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建议,用鲧治水。然而,鲧花了9年时间,采取堵塞的方法,洪水还是没有停息,没有取得成效。

后来,舜被提拔,代理天子行政,在各地巡视,发现鲧治水不像样子,就将他流放到羽山,最后他就死在了那里。后来尧驾崩了,舜接受大臣的建议,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并且安排后稷和伯益助禹一臂之力。由此,治水三人组正式成立。

在治水过程中,禹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劳心劳力,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在外兢兢业业工作了13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都用于治水。

洪水泛滥,元凶为河道不畅。要河道畅通,必须尊重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逢山开山、遇石劈石,消除一切障碍,疏通河道、引水入海。于是,禹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开始平定水土。他们跋山涉水,随着山势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最终“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完成了治水大业。

那么,后稷、伯益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尚书·吕刑》中将伯益、大禹、后稷并称为“三后”,并记载:“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大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由此可见,治水三人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团结协助,共图大业。挑大梁的当然是大禹,负责具体的治水工作;出谋划策的是伯益,相当于团队的诸葛亮;后勤部长非后稷莫属,提供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还有一种说法是,伯益和后稷作为部落首领,与大禹是平起平坐的身份,舜帝指派他们二人与大禹一起治水,不仅仅是帮助大禹,还有兼职,那就是舜的监督官或钦差大臣,换言之,眼线。

在远古时代,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想要取得治水成功十分艰难。但是,在大禹的正确领导下,在伯益和后稷共同努力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他们三人最终取得了成功。

具体到治水过程中,后稷和伯益的行动力又如何呢?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不喜欢刀枪剑戟,而喜欢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

后稷從小就有伟大的志向,喜欢种麻种豆,他种出来的麻和豆长得很好。他长大成人后更是对种庄稼情有独钟,是一名妥妥的农业专家。他分析土壤情况,研究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庄稼,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使得黎民百姓纷纷效仿,解决了部落民众的吃饭问题。帝尧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举贤不避亲,直接提拔自己的兄弟后稷当了农业部部长。可以说,在民以食为天的上古时代,后稷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辅助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后稷肩负着粮食和物资供应的重任,调有余以补不足,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功勋卓著。当治水成功,舜帝嘉奖大禹时,大禹表示后稷的功劳最大。

治水功成后,民众安居乐业,善种百谷的后稷更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农业生产上。后来,后稷被世人尊为“百谷之神”,成为周的始祖。

伯益的名气更大。在《史记·夏本纪》《史记·秦本纪》等典籍中,都有伯益助禹治水的记录。

在《史记·秦本纪》中,伯益被称为“大费”。其父是秦的祖先大业,大业的出生有些神话色彩。帝颛顼的后代孙女叫女修,女修吞玄鸟卵,怀孕生子叫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华,女华生大费,即伯益。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辅佐大禹平治水土。与大禹共事时,他常常叮嘱大禹,眼光要有前瞻性,做事要考虑周全,遵守法则、制度,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任人唯贤、远离奸佞小人等等。接受了这些劝诫的大禹,取得了治水治国的巨大成就。

此外,伯益还立下了其他功劳。

一是教导民众种植水稻。从这一点看,伯益不仅有智慧,还能身体力行。他在洪水漫溢低洼之处种植水稻,变害为利,在农业方面有所突破,对大禹的治水事业意义重大。

二是发明了凿井技术。《经典释文》记载:“化益作井。”《吕氏春秋》《淮南子·本经训》《易经》等著作中都载有“伯益作井。”

古代民众临水而居,才能繁衍生息,因此,居住区域受到限制。而凿井技术的发明,使远古民众得以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区域生存下去,作用重大。

三是协助处理民族矛盾。伯益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家,尤其是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他表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远见卓识。舜帝当政时,三苗族离心离德,不听指挥。舜帝大怒,遂派大禹率大军前往征服,无奈三苗族团结一心,宁死不屈。大禹无计可施,焦躁不安。随行军师伯益思考后提议: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思量一番,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出军队,在三苗实行文教德治,使三苗族感化归顺。

四是为《山海经》提供素材。伯益跟随大禹治水时,走遍了全国各地,边走、边看、边记录,经过的地理山川、见过的草木鸟兽、体验过的奇风异俗、听过的逸闻趣事等,都成了他记录的内容。而这些素材片段成为千古奇书《山海经》的组成部分。

后来,为了表彰伯益的功勋,舜帝赐姓嬴氏,伯益也成为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的先祖。

大禹、后稷、伯益,夏、周、秦三位始祖的千秋伟业,通过司马迁的《史记》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在中华文明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后人,当永远铭记缅怀。

猜你喜欢

后稷舜帝大业
文化认同视域下后稷文化产业的开发
中秋夜思
孜孜以求,遂成大业
燕赵古贤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天下为家
绿茵少年(三)
绿茵少年(四)
后稷的传说
推进改革大业必须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