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里

2023-05-30张云平

关键词:传统音乐课堂教学

张云平

摘 要:在教学改革思想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综合效果。初中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己任,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完成多角度的知识学习。实际上,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诸多的精髓内容,会在价值观念上和思维意识上对学生带来引领作用。音乐课堂以塑造学生的综合化学习成果为基本目标,意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应有效将二者融合,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 传统文化 融合策略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52

将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想法不是现在才被提出的,聪明的祖先们早已采用了这种方法,《诗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著名的诗句就出自这里。这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音乐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优秀典范,在当时还掀起了一阵诗歌热。由此可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是有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的,是可行且有效的。因此,对于我们音乐教师而言,如何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并能够让学生高效学习课堂上的内容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同时,传统音乐呈现出源远流长的特征。教师基于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耳濡目染的音乐学习环境,会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影响学生。在实际的授课指引中,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时,教师要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对于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让“亲民化”、科学性的方式助力学生完成高效的音乐知识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让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得到增强。

一、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也会受到较多的阻碍。来自不同方面的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实际取得的音乐学习效果不强。此外,千篇一律的授课形式给学生的学习热情带来了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将精力投放在文化课知识的探究中。

音乐属于中考不涉及的科目。因此,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投入的精力均不强。课堂内仅以应付了事的机械化方法完成知识的学习,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

重视程度匮乏。课堂内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参与欲望较低,均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拦路虎”。使得教学成效下降与传统文化的融入度不够。

2.课堂内的引导方法落后

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教师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跟随、学唱为主。即:教师演唱一句,学生跟随演唱一句。教师直接正面纠正学生的错误,采用分批演唱或者轮流演唱的形式,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上述方法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浑水摸鱼”的问题。即:参与欲望较差的学生会对口型或者是不出声音,来应对教师的集体学唱。难以在音乐学习中投入丰富情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二、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理念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为让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初中音乐教师应借助音乐教学载体,积极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理念。

1.“礼”与秩序观念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礼”的观念占有重要地位,其内涵丰富,涵盖社会秩序、宗教传统、政治制度、道德准则、处事做人等多个方面。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利用课本教材,同时也要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资源,为学生渗透“礼”与秩序观念,引导学生学会讲文明、守规矩。例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渗透“礼”的观念,让学生以崇敬之情、端正之姿進行演唱、欣赏。

2.“仁”与道德观念

“仁”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之一,“仁”文化蕴含着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克制自身言行的道德思想,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培育学生“仁”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成为“仁”的践行者。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应挖掘音乐教材中蕴含的仁爱元素、道德元素;然后可以为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拓展爱国、尊老爱幼、宽厚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

3.“和”与集体观念

培养学生“和”的思想与集体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促进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并为合唱等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和”的理念与音乐具有密切联系,例如,我国古代音乐作品强调五音、六律,需要保证不同音响可以有序组合排列,这就是“和”的体现。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文本为学生渗透此理念,例如,在《十送红军》《茉莉花》等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声部,强调学生互相配合,在“非洲的灵感”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发放乐器,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程的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和音乐素养,而且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同感和足够的了解。那么,这个时候教师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笔者已有近30年的教学经验,在这期间我不断探究如何构建传统文化和音乐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料和笔者自身的实践,提出了以下两个策略。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音乐课堂中,要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任何知识只学会理论是不够的,要会运用才行。那么要如何才能在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的条件下,让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呢?首先,在教学生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应给学生们讲述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意境和基调,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歌曲《苏木地伟》,这是一首彝族祝酒歌,如果采取上述方式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画了解少数民族的敬酒文化,以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同时,我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采取班级分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准备整个歌曲的表演,并评比出最好的那一组,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举一个例子,比如下一节课要学习《黄河大合唱》这个歌曲。首先,我会让学生课前收集黄河大合唱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上课时让学生来讲解,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传统的中华文化,又可以感受这首歌蕴含的精神和内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这样唱出来的歌曲会更加具有感情。然后我会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小组都来创作演唱这首歌曲,不同的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创意,因此,我会抽取时间进行歌曲演唱的评比比赛,让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对《黄河大合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激发。

2.民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民间游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有趣形式,将民间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想法,这一想法也可以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如果将民间游戏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提升音乐素养。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认同感,以此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比如说,我在课堂上引入击鼓传花这一民间游戏,事先准备好一个鼓,然后让学生去敲打这个鼓,音乐停则鼓声停,鼓声停了之后,在大家手上不断传递的手捧花也就随着停止,这个时候就看谁是被手捧花眷顾的幸运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花到了谁手里,谁就要上台表演节目。这样的一种游戏形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在游戏中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民间游戏也不只有击鼓传花这一种,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活动,然后进行音乐乐曲“鱼咬尾”的创作,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初中音乐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

1.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会起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作用。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较少,对于不同音色的音乐知识探究欲望也较差。音乐难以起到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此外,音乐教学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过分拘泥于教材的形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为此,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方法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京剧。结合音乐课堂学习的《唱脸谱》内容,让学生了解国粹精华。京剧涉及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服装道具以及京剧演员的妆容背后的旗帜均会彰显出不同的内涵。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法进行多元化的介绍,配备不同的图片和视频方法,便于学生增强理解。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作用,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完善。

2.借助主题活动,为传统文化融入提供平台条件

音乐课堂可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激情。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不同节日或者是相关事件创设活动契机,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上述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成果的凸显。同时,为传统文化的融入铺平了道路。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年或者是中秋节、端午节等相关节日,让学生通过音乐表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实际上,节日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会感知节日的优势,也会体会到节日中的氛围。为此,教师可以首先展示节日的由来,如:“介绍年的故事”“介绍中秋节代表的内涵”。端午节时可以为学生讲述屈原的相关传统文化内容、展示粽子的意义。采取以上手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生成。随后,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在二者的融合中夯实基础,营造氛围。进而做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传统文化震撼学生心灵。

3.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

合作学习模式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秉承实际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理解音乐的重要性。借此,促使经典成为学习的“指明灯”。

例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意识,促使学生生成民族自豪感,可以结合《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化上述情感意识。此外,通过合作学习,教师还会增进学生对“殖民地”以及“半殖民地”思想的探索。同时,融合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相关思想主题,让学生完成多角度的知识探究。教师的指引会让学生加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重要性。

4.民族器乐进课堂

让民族器乐走进音乐课堂是一种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民族器乐有很多种,比如埙,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音乐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埙的发声原理。另外,在欣赏民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过民乐器的学生进行演奏,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就让学过琵琶和古筝的学生,在课堂上奏出《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就会随之提高,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五、拓展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

拓展传统文化渗透途径可以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更为灵活,对于保证传统文化理念渗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流行音乐中渗透民族音乐内容,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很多音乐作品都是由作曲家从民族音乐中汲取灵感后创作的,或是对民族音乐作品進行重新创作与改编而成的,很多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利用此类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其次,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地方性音乐调查实践活动、民俗采风活动,利用此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以放松,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地方环境中的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保障学生学习成果的完善性。要认识到音乐学科教学的特色,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点,构建高效课堂,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动力。借此,让传统文化注入音乐学习,让传统助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思考。将传统内容发扬光大,也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教师为便于学生做到深层次理解,形成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信息技术和主题活动等不同方式促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代珊《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之我见》,《文化产业》2021年第7期。

[2] 戈德蓓《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初中音乐课堂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北方音乐》2020年第8期。

[3] 曹国军《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当代音乐》2019年第5期。

[4] 化蕾《关于传统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输》,《新课程》2020年第41期。

[5] 黄燕珍《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