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 基于地域文脉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2023-05-30孙宇陈强李倩
孙宇 陈强 李倩
摘要:基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针对明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景观规划在地域文脉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采用基础研究、分析研究、应用研究等方法,整理出基于地域文脉明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景观规划元素,结合地域文脉元素对具有典型性的乡村进行景观规划和研究。
关键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地域文脉;乡村景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国外长城文化公园中,范周认为,英国哈德良长城比较典型,它在跨区域的线性特征等方面与我国的长城具有一定共性。但哈德良长城与我国长城在建筑结构、用料、堆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李大伟认为,哈德良长城在展示利用方面,可为我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国内从2019年《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审议通过,到2021年发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文化公园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三年主要从文化带建设、空间结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文化+” 产业融合政策创新、保护与传承应用、景区绩效评价、风景之特质识别、标识与阐释体系规划、文物保护区划、活态展示、旅游产品设计、叙事景观等角度进行了研究。[1]这些为我国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对长城地域文脉尤其是长城唐山段地域文脉村落差异研究提供的支撑不足。
二、长城唐山段乡村地域文化
挖掘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地域文化、总结地域文脉景观影响因素及其特征、进行地域文脉景观系统分类,以期对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地域文脉进行激活。
(一)长城唐山段乡村概况
迁安、迁西、遵化等区域内,诸多乡村依据当地的地形环境等,沿着长城关隘分布。
迁安段长城为外长城,沿线关隘有敌台157座、烽火台24座、暗门6个、马面89个、关堡12个及相关遗存12处;从东向西依次有徐流口、河流口、冷口、石门子口、白道子口、白羊峪口、新开岭口、红峪口;涉及杨各庄徐流口村、建昌营镇河流口村、建昌营镇冷口村、建昌营镇大龙庙村、大崔庄镇白羊峪村、五重安乡新开岭村、五重安乡红峪口村等4个镇26个村庄。[2]
迁西境内的长城,共有敌楼203个、烽火台23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柞子庵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游乡口、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口、大岭寨口、城子岭口、擦崖子关等20余处关隘。[3]迁西长城沿线有栗树湾乡、喜峰口乡、上营乡青山口村、榆木岭村、龙辛庄乡、太平寨镇城子岭村、擦崖子村等村镇。
遵化县内长城关口有洪山口、活口、马蹄峪口、秋科峪口、罗文峪口、甘渣峪口(干家峪)、沙坡峪口、冷嘴头口、大安口、鲇鱼池口、马兰关口、龙洞峪口、券门子口;沿线村镇有小厂乡、河口村、侯家寨乡、兴旺寨乡、西下营乡、马兰峪乡、东陵满族自治乡(详见图1)。
(二)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文化
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文化不但具有长城文化特点,还有自身文化特点。如古代长城故事、抗战故事、当下的文化产业等;长城迁安沿线乡村,如徐流口村、河流口村等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冷口村、大龙庙村、白道子村、新开岭村等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地域文化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建设(详见表1)。
长城迁西沿线乡村,如滦阳镇铁门关村等获得全国村级荣誉称号,龙井关村、四楼沟村、榆木岭村、城子岭村、擦崖子村等村落的美丽乡村在地域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详见表2)。
虽然遵化县内长城关口沿线村镇具有长城文化、抗战精神、历史故事、古建筑等优势,马兰峪镇马兰关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乡村的地域文化景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详见表3)。
三、长城唐山段沿线乡村景观设计
根据长城沿线乡村文化特色,从地域文脉角度分析乡村景观演变的驱动因子,探索唐山乡村景观设计思路。
(一)乡村景观设计要素
乡村景观设计对象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后者主要是内容,并兼具一定的表现形式如符号转化等。[4]从陈蕊、陈心怡案例分析,到刘滨谊、彭一刚、林菁和王向荣的理论研究,都印证了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乡村地域文化,使乡村景观更具有活力和鲜明特征(详见表4)。
(二)设计原则
乡村景观生态性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村民的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及乡村植物景观生态性。
乡村景观的地域性原则。主要考虑不同区域其地形地貌的变化、地域文化的区别、植物的地域特征等。
乡村景观整体性原则。乡村建筑与乡村景观的协调性、乡村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性、乡村景观与村民生活的一致性。
四、长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趋势
(一)保护、恢复并展示原有乡村地域文脉景观类型
如长城隘口乡村的文化符号在乡村景观中的设计运用,包括文化符号的转化设计和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两个方面。
(二)注重乡村景观的生态性、文化性和乡村意境的表达
从乡村景观的生态角度进行设计和规划;从乡村生态环境的管理角度,进行制度上的考量,如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垃圾桶分类设计、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等;从乡村生态角度进行乡村植物景观设计,如乡土植物和具有可观、可闻、可食等特性的植物的组合设计。
(三)地域文脉乡村景观大众化
地域文脉是避免乡村景观同质化、增加归属感的根本前提。[5]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需要关注其评价机制问题,需设计师、主管部门、村民、游客、志愿者等共同参与。
五、案例分析
(一)長城脚下乡村调研
大安口村位于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因处于长城隘口之一—大安口而得名。其具有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满族文化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和乡村自然景观。
虽然三种文化在村口、主要街道、房屋墙体、活动场地、公共场所、公共小品、植物景观等方面能够融合,但在乡村景观中的表现形式和符号表达方面仍存在不足。
(二)设计意向
古建筑。一方面,要进行测量、数据存储、拍照、照片处理。进行建筑风格分析、历史资料查询,对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提出保护意见;另一方面,将古建筑与现在乡村景观结合。如建筑与植物景观结合、建筑与景观小品结合、建筑与导视系统结合等。这些植物、小品的风格能够与建筑风格协调,融为一体。可在不破坏建筑本身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的加固和外部展示设计。
乡村自然景观。对原有的山石、植物、水体、地形等给予充分尊重。如原有乔木,应在原位置进行景观构建,必须要移动位置的植物要進行妥善移栽。对现有植物景观进行二次构建,主要采用乡土植物和特色植物进行搭配。利用植物的枝干、树形、叶子颜色、花果等与建筑搭配,形成乡村独有的植物景观。
文化方面。对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满族文化等进行深入了解,采用叙事性方法和符号化形式,对文化进行提炼从而将其转化成显而易见的事物。如地面铺装、雕塑、墙绘、植物形状等。
六、总结
经过文献分析和考察迁安、迁西、遵化等地的乡村文化和景观后笔者发现,三地乡村文化各有特点,具有共同的长城文化,但历史故事有所不同。另外,有些乡村是革命老区,具有红色文化;个别乡村还具有古建筑和板栗文化。对比遵化、迁西两地,迁安长城沿线乡村文化景观建设程度比较高。但迁西、遵化、迁安个别乡村文化景观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
为了更好把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有机结合,本文梳理了乡村景观设计要素,包括十种物质景观元素和五种非物质景观元素,并采用生态性、地域性、整体性设计原则。长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趋势:保护、恢复并展示原有乡村地域文脉景观类型;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生态性、文化性和乡村意境的表达,使地域文脉乡村景观更加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王铭,赵振烨.京津冀多维联动发展: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新画卷[J].新视野,2022,(2):95-101.
[2] 紫西,关真付.唐山段长城的关隘与关城[J].文物春秋,1998, (2):36-42.
[3] 程瑞芳,徐灿灿.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结构布局及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2,36(1):58-64.
[4] 李西香,高爱颖.国家文化公园视域下齐长城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6):26-31+173.
[5] 付瑞红.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文化+”产业融合政策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21,(4):56-62.
课题名称:唐山市社科联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基于地域文脉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课题编号:TSSKL2022-207。
作者简介: 孙宇,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陈强,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理论研究、文化景观、乡村景观、植物造景;
李倩,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