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3-05-30张月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科队伍建设路径。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但专业对口程度不够高,学科带头人作用发挥不够,学科团队的有效建设不足等问题。学科建设工作应契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科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经费,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完善学科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团队;依托平台优势,加强学科队伍的内涵建设,有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队伍建设水平。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科队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153-04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项目开始实施[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的地位被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三部委发布的《通知》中,列出的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主要集中在高水平大学,但也打破了原有的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身份壁垒。目前,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受地理区位、自身办学经历、办学实力、所处的地位和级别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科建设水平往往处于弱势。在与“双一流”存在较大的水平差距情况下,有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甚至提出是否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谋求学校自身的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双一流”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展科学的学科发展总体规划设计,努力培育服务区域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高水平学科[2],学科建设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仍应占据龙头地位。学科队伍建设水平是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科队伍建设路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队伍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质量和专业契合度有待提升
自2016年,全国各大高校掀起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热潮,集中地大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以江苏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2021年计划聚焦主干学科引进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2人,引培博士80人以上,其中具有1年以上海外背景优秀博士不少于10人。经调研发现,这样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不是个案,众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每年用于人才引进的经费预算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各大高校之间也在上演人才争夺战。
这些现象背后,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发展的需要面临调整。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呈老龄化趋势,40岁以下的年青学科骨干力量不足,50岁以上的部分教师处于高职称、低科研动力、低科研产出的状态。为了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高层次人才的大量引进可以使学校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科研产出,因此被众多高校选定为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升格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办最新版的新增硕士博士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明确指出,新增硕士博士授予单位的教师队伍博士比分别不低于25%和45%。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并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产出,各高校博士比往往超出标准,为此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三是缺乏学科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缺少学科领军人才和团队,致使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国家级成果的获得难度大,因此这类高校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团队更是求贤若渴,希望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在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突破。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斥巨资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科队伍建设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受到自身办学实力、科研平台、地域等限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吸引程度较低,较国内“双一流”大学人才引进的难度大,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引进难度更大,想要引进同层次的人才往往要比“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给出更优惠的政策,在人才引进经费投入等方面要付出更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经过多方努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了以应届博士毕业生为主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才与高校的人才引进方向往往有偏差,不聚焦。常常出现为了完成引进目标而引进人才,虽然人才引进的数量达到而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如一些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而一些冷门专业或非急需专业的人才引进太多,影响了学科团队的打造。
(二)学科带头人作用发挥不够,学科团队的有效建设不足
学科队伍建设始终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学科团队是高校学科队伍建设的目标[3]。学科带头人肩负着学科队伍建设的重任,他们往往是本学科资深的专家型学者,同时也是本学科的核心,需要承担学科团队的引领、指导、组织协调、动态调整等任务,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科骨干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全体学科成员的智慧,将他们凝聚到主干学科方向上来。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虽然个人科研能力较强,但对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及指导协调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学科带头人缺乏对整个学科发展战略的思考和科学部署,对团队成员的结构、成员各自的优势特长、团队的分工配合等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布局,以致该学科团队的人员松散,缺乏凝聚力,学科建设进展迟缓。部分学科因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期规划,组建学科团队时学科成员的组合没有经过系统性安排,以至于学科团队中不同研究方向的成员各自为政,学科成果的相关性、相融度较小。人才引进的方向与学科所需方向存在偏差,有些新引進的博士教师入校后还是继续延续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未能真正加入新单位的学科团队中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研究方向,个人能力在学科团队中难以得到发挥。学科内的研究成果分散,虽汇聚了人才但并没有形成团队合力,难以在学科竞争中获得优势。长此以往,不能形成一支稳定、具有战斗力的学科队伍。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一)契合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进行学科建设布局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寻求发展,逐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并强化应用型发展路径,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产业升级等方面走出自身特色发展之路。为此,学校的学科建设布局要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和发展进行规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学科建设方向与学校长远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一致,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布局,一是有效整合学科资源,构建以优势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瞄准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应用学科为发展重点,推动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二是发挥自身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优势,积极拓展特色学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原有的学科建设基础上,要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行业产业的支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解决区域行业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培养行业紧缺人才。特色学科的培育和发展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学科名称,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在高校学科的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三是明确各层次学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太平衡,各类学科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发展得相对较快,学科团队力量较强,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科研和教学实力相对较强,在学科特色凝练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相应地就会被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布局为学科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使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定位、发展的方向、团队的目标任务、建设经费的高效使用有了清晰的认识,让学科团队成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二)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经费,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
与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有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经费相对有限,因此,充分利用有限的学科建设经费进行科学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是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4]。
一方面是要结合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多个学科进行分层次建设。将有基础、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优势学科作为主干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一批有发展前景,但基础和实力相对较弱的学科。扶持一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但基础薄弱的学科,以及一批需要长期扶持,对国家或区域发展有深远影响力的基础学科。停办一些没有发展前景、人才培养质量较差的学科。这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决策者是来说巨大的考验,决策者需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高瞻远瞩、科学论证,真正实现对有限的资源科学高效合理地配置。另一方面是实现学科与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围绕学科建设进行学位点布局,打造学科专业一体化的专业集群。围绕学校优势、重点和特色学科开展学位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学位点的获批壮大了学科队伍,为团队增添了活力和实力,促进了学科发展。本科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受到学科建设布局的影响,对学科和专业进行整体统筹性的投入,减少资源的重复配置,集中精力打造优势学科,凝练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健全完善学科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團队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学科运行机制,按照“分层推进、分类发展、分级管理”的思路,实施治理结构体系的系统改革,从而优化学科团队。
一是完善学科管理制度。从学科遴选、建设任务、组织管理、经费管理、考核验收等方面,建立健全学科管理制度。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实行学院领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聘任制、校内与校外学科双带头人负责制等。明确学科带头人的权利、待遇、任务与考核指标,在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下放学科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学科管理部门则负责论证、审查、考核等工作。
二是优化学科团队。学科团队建设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学科方向,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学科团队建设重点有几个方面:(1)扩大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的社会、学术影响力。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则是出台政策激励校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到国家或区域亟须解决的重大战略研究中去,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重大原创性、标志性创新成果等,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2)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学科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稳定,学科后备力量储备充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队伍梯队。(3)学科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合理明确。学科带头人要根据团队实际,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对应层级任务,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术创新力、团队凝聚力,倡导协同创新,突出绩效评价,积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激发学科团队的最大潜能和团队合作力。(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队伍建设工作。为解决传统的学科队伍构建过程中过度依赖学科带头人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学科队伍建设中学科方向相对固定,难以快速吸引不同学科方向人才加入队伍,进而难以通过学科交叉等方式产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等问题,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去发掘现有的学科人才库中隐含的信息[5],辅助实现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队伍建设。
(四)依托平台优势,加强学科队伍的内涵建设
学科平台是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地开展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共建合作,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共建学科平台,签订合作项目,凝练学科特色,不断锻炼学科人才队伍、提升学科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1. 共建学科平台,锻炼学科人才队伍
深入区域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共建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教学教研团队,共同攻克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加大学科平台建设的改革创新力度,从学科队伍人事管理、考核评价、科研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学科平台的活力。同时规定学科新进教师进企业生产实训时长不低于1年,学科团队所培养研究生进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时长不低于半年,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充分结合,既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又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2. 签订合作项目,提升学科服务水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充分合作,积极开展研讨,共同完成政产学研合作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着力解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将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又提升学科的科研服务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
3. 平台凝练特色,提升学科创新能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平台搭建,扎根到地方,跟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持续深入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注重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的发展,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学科队伍在相关领域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学术专长,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的不断增强,甚至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同时也打造出具有学科特色的科研团队,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胡建华.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J]. 江苏高教,2018(07):5-8+13.
[2] 解梁秋. 地方高校转型期学科建设问题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3):56-59.
[3] 赖绍聪. “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策略分析[J]. 中国地质教育,2021,30(01):18-22.
[4] 战锐,徐珊珊.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9):21-23.
[5] 张月. 基于PAM聚类的学科队伍构建方法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06):48-53+71.
(荐稿人:刘化喜,淮阴工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