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 “6S” 管理模式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与策略建议

2023-05-30孙幸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素养

孙幸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6S”管理模式是企业常用的、科学成熟的劳动管理模式,其立足于岗位实际工作,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其考评标准固定成熟,利于建立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现阶段的高职劳动教育存在基础薄弱、缺乏科学设计、师资力量不足、劳动安全教育较为弱化等问题。将企业“6S”管理模式有机融入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企业“6S”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084-04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职业与劳动密不可分,职业教育也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1,2],高职院校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的探索也在积极推进。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劳动教育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的一门独立课程,明确了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可以预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在《标准》的指引下逐步走向正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录取的高职学生,其劳动素养会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劳动教育长时间缺乏重视,现今的高职学生劳动基础薄弱。要在学生三年培养期内实现其劳动素质的大幅提升,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亟须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劳动教育现状,探索系统化可推广的劳动教育新路径与新模式。

一、企业 “6S” 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

“6S”管理模式是一种企业常用的、成熟的劳动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将其对员工的具体劳动要求细化分类、整合形成的固定模式。

“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整理”的要点在于要与不要、留弃果断;“整顿”在于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在于清除垃圾、美化环境;“清洁”在于洁净环境、贯彻到底;“素养”在于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安全”在于确保安全、以人为本[3-4]。规模以上企业对于不同工作岗位制定有不同的“6S”管理实施细则,这对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立足岗位实际工作,助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劳动教育也应贴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6S”管理模式是规模以上企业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劳动具体行为分类整合、制定形成的劳动管理模式,实际生产过程包含“6S”要求的具体劳动内容。劳动教育中融入“6S”,有助于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考评标准固定成熟,助力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全面、真实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开展科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有效、科学的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及标杆来衡量劳动教育发展”[5]。《意见》指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6S”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应用于不同行业,并得到逐步完善。至今,许多规模以上企业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制定了具体的“6S”实施细则,细则中包含成熟、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考评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企业依据实际生产劳动制定的“6S”考评标准对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困境表征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根据佛朝晖等人对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职业院校有劳动教育传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程度高;贯彻执行劳动教育政策速度快、措施多,与专业课程、其他课程及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也初步形成[6]。但劳动教育的效果一般,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劳动教育基础薄弱,学生崇劳敬劳观念亟须加强

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多以分数、升学为导向,劳动教育长期处于被弱化的地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劳动教育不足,进入职业院校时劳動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差,这种现象在城市生源中尤其明显。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一直待在校园里,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多数学生在家中受到精心照顾,较少参与家务劳动,实际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不足。再加上如今网络上“流量为王”带来的思想冲击,不少学生出现价值观偏移,没有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正确观念,更没有担当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意识与勇气,学生的劳动情感与价值观亟须向正确方向引导和塑造。

(二)劳动教育课程缺乏科学设计,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劳动教育展现其科学性、层次性和延展性的最佳表现形式[5]。”《意见》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并且“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然而,多数院校对劳动教育的前期规划、顶层设计与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不够,致使劳动教育停留在实践表面,存在劳动、教育“两张皮”现象,缺乏理论层次的观念支撑及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劳动教育浮于表面、形式与内容割裂,劳动教育成效不高,没有真正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7-9]。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如何与中小学阶段或中职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衔接,既体现劳动教育的传承与连续,又体现高职教育的阶段与层次?除规定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外,还有哪些内容可以或者应当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如何设置评学评教标准?这些都是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对课程质量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

(三)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培养培训体系尚待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劳动教育也是如此。而当今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充足,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开展。一是体现在数量方面,劳动教育师生比过低,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体现在质量方面,教师自身的劳动能力也存在落伍问题,劳动教育的理论水平不高,劳动教育方式方法不够先进,需要科学务实的师资培训来充电。《意见》与《通知》的新要求下,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的模式、机制、内容都需要革新,改变现在模式陈旧、机制不完善、培训零散、内容不贴合实际的现状,应建立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帮助教师实现劳动教育能力的提升。

(四)劳动安全教育较为弱化,安全教育质量需要提升

根据《意见》要求,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实习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依托于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其中的事故风险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类似。由于学生处于学习阶段,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都不如在岗人员,实习实训课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而如今,院校普遍对劳动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够,投入的资源严重不足。由于行业特点,一些特定专业设置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如化工、医药、机械制造业等。但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自成体系,多为一个学期结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不多,其有机融入实习实训课及劳动教育更是做得不够。安全教育应如何设计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在保障人与财物安全的同时达到教育目的?如何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其在整体劳动教育中占有多大比重?这些问题与能否科学解决劳动安全教育的质量问题和实施效果好坏息息相关。

三、企业“6S”管理模式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策略建议

(一)“素养”融入劳动教育,完成学生理念、精神、价值观的塑造

在劳动教育中,理念、精神、价值观的塑造是首要任务。首先要使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还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得以成长。其次,要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反对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劳动精神,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并结合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最后,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观念培养要落在工匠精神上。高职院校作为未来工匠的培育摇篮,需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强调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行为重复形成习惯,习惯培养出态度,态度的持续逐渐塑造为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反过来又影响行为。良好的职业规范能助力价值观念的内化,有助于实现从“他驱”到“自驱”的转变。企业“6S”管理的“素养”环节,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通过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及绩效考核与薪资挂钩,以“他驱”的方式重复规范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端正的态度,塑造科学的价值观,最终通过科学的价值观实现行为的“自驱”。将“6S”管理的“素养”环节融入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学生的“自驱”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培养其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体工作。企业“6S”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知识层面,企业“6S”管理模式属于劳动管理知识,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结合紧密,可以充实到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在技能层面,“6S”管理模式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要求的具体劳动操作能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使学生掌握相应工具的使用技能。在“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层面,“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要求的劳动操作十分具体,分为个人、班组、督导小组、负责人等层面;在细致具体的劳动要求面前,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劳动过程、动手实践劳动行为以及以团队为行动单位齐心协力实现劳动目标,通过手脑并用、出力流汗,以实际行动体会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知识与技能融合、意志与品德支撑,创造性地解决劳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劳动的具体行为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发挥劳动增智、强体的作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环节最终美化了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何为美以及如何创造美,发挥了劳动育美的作用。具体劳动操作助力于树立良好的劳动品德,与素养环节的“态度树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安全”融入劳动教育,补全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

安全是劳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教育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6S”管理模式将“安全”作为一个单独环节呈现,充分展示其重要性。“安全”要求员工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确保人身和企业财产安全;一切行为均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环节是依据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形成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丰富经验与悲惨教训凝练总结而得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将其融入高職院校劳动教育中,有助于提升劳动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及院校财物安全,对防止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实际作用。

(四)“6S”相互关联,形成劳动教育清晰脉络

企业“6S”管理模式的六个环节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整理”“整顿”“清扫”层层递进;“清洁”是定时检查并重复前3“S”,保证前3“S”的成果;“素养”将前4“S”与最后一个“S”——“安全”形成制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劳动态度,从而助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都要保证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是根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的实际行为提升了“素养”,提升的“素养”反过来促成更好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行为,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6S”相互关联形成清晰脉络,劳动教育的专门课程、实习实训、课外活动等环节的内容以“6S”为脉络,不同的教学内容统一脉络,构建完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易于学生内化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联结,改善劳动教育内容分散无总体神韵,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企业“6S”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成熟的劳动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其实用性经过了各行各业的企业检验并得到不断完善。将其有机融入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0). http://www.gov.cn/zhengce/2020 -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 教材〔2020〕4号,2020-07-07.

[3] 张凤香. 浅谈企业如何推进6S管理[A]//2016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设备诊断工程会议论文集[C]. 2016:78-79.

[4] 姚宇国,王勇. 基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本质6S管理实践[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252-257.

[5] 羌毅. 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04):25-29.

[6] 佛朝晖,张宇泉.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来自754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报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6):20-25+49.

[7] 付达杰,何先应,唐琳.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基础、障碍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9):69-72.

[8] 丁志健. 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研究[J]. 职业技术,2020,19(11):38-42.

[9] 林华开.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内生逻辑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0(24):20-25.

(薦稿人:范继业,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