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究

2023-05-30郭桐希

百花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儒家文化传统文化

郭桐希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体现着中华儿女独特的精神追求,也暗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所在,更是我国发展壮大的重要软实力。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饱含哲理,留存至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对儒家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儒家文化在当代的彰显与传承,并探究儒家文化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弘扬儒家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承,也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人们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至关重要,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相互联系的纽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无论是对人们的发展,还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来说都意义非凡,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儒家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继承儒家文化,更持久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仁爱思想

忠、恕、孝、悌、勇、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在儒家的全部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仁。在儒家看来,仁是做人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首先,儒家所谓的仁爱是对天下所有人的爱,是博爱。这一点从孔子“泛爱众”的思想和韩愈“博爱”的思想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儒家推崇的仁爱是对一切人的爱护,这一点衬托出了儒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其次,在儒家看来,真正尊重并肯定人的价值,是能真正做到仁爱的必然条件,只有尊重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仁爱。生命尊严作为人最重要的尊严,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只有生命的存在和持续才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二)教育观念

迄今为止儒家文化流传了两千余年,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流砥柱。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余人,他们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韩愈看来,只要一个人为你解答疑惑、讲授知识、教你如何明事理,那么这个人便是你的老师。在《礼记·学记》中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也有所回答,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一无所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明白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教育是各朝贤君治国治民的重要环节,自古以来就被放在首位加以重视。孔子认为,要想学好知识,就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经常温习旧知识,并且认为就算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知识也并非耻辱,认为学习知识应该细致,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在儒家文化中关于教育有很多思想和观点,其中最能体现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爱”的就是“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影响这一权利的存在。

(三)人民观

自古以来,儒家就有很多对人民问题的思考。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是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源頭,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国家兴盛的根基是百姓、是人民,只有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固安宁。在此后仍有很多儒家学者提出“安民利民”“平政爱民”“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等思想,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指出百姓的地位应高于君主。荀子更是以“君舟民水”来比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君主与百姓是相互依存的,君主离不开百姓的支持,百姓离不开君主的领导,如果百姓不能安居乐业,那么国家也定不会稳固;反之,如果百姓生活幸福,那么人民就会更加爱戴君主,从而使整个国家繁荣兴盛,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民为根本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对百姓、对人民的关怀与重视。

二、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管是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还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都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但无论怎样变化,它们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开枝散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文化等领域,儒家文化都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来。仁爱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与儒家文化中心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比如“仁爱”是要爱戴一切人,让人们能够自由、平等地和谐相处,“忠”可以理解为忠于祖国,“信”则是诚信。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儒家文化都注重人们自身修养的提高以及外在行为的规范。

儒家文化的教育观念通过现代教育理念表现出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就是当今儒家文化“有教无类”最好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能力不断提升的最好体现,彰显了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不仅把教育看作治国治民的重要一环,更是把儒家文化的教育观念融入其中,这一点通过很多方面可以表现出来。在教师方面,儒家有“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说法,这也是当今社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学习的知识方面,无论是小学语文还是历史学科,儒家文化都是教材编写的重中之重,《诗经》《三字经》等部分内容更是要求学生背诵。对于学习方法,《论语》中强调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温习旧知识,强调学生要善于向身边的老师求教。

儒家文化的人民观念通过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来。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向来重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这些都是儒家文化中以民为本理念的重要彰显。我国各项政策更是以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并坚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儒家文化中“君舟民水”的重要体现。

三、儒家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焕发儒家文化生命力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国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相较于经济科技的动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端正思想、塑造心境、指引道德,只有文化自信,这种力量才会更深沉、更持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在治国理政方面,还是塑造人民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文化的四个重要性,并指出文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更是在促进人民团结、塑造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焕发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让儒家文化的力量完全展现出来,可以促进人民养成团结互助、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

2.吸收借鉴儒家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证

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一是儒家文化出现的时间早,文化存在时间长,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二是儒家文化从存在起就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在我国,儒家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治国治民方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贯穿我国治理的各个方面。三是儒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对个人的进步来说,都具有深刻意义和借鉴价值。四是儒家文化包容性强,儒家文化自存在以来就兼收并蓄,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五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内,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儒家文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焕发儒家文化生命力有助于培养有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

儒家文化特别重视人民自身道德修养的培育,要求人们遵守行为规范和准则。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每天可以接觸到很多国家的不同文化,因此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都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但无论怎样变化,儒家文化中高尚的道德修养都是新时代人民所要学习的。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当代人们提高道德素养的典范,它让人们懂得,只靠单纯的心性来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照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儒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义利观

在儒家文化看来,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是不同的。儒家文化认为,无论何时,处在何种境遇下,义都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在面临生死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小人则是把利放在首位,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义之所在。儒家在谈到生和死的问题时,是重生而恶死的,但当生命与仁义难以共存时,则是主张选择仁义。在儒家文化存在的千百年里,它的义利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华儿女,在国家陷入危难之时,中国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坚守国家大义,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共同携手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2.儒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举国同心的家国观念

儒家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家与国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家国观念。在儒家看来,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国家的忠诚是彼此联系的,要求人们既要在家中孝顺长辈,又要对国家保持忠诚。对亲人的爱护与善待是对国家忠诚的基础。家与国是依存关系,只有家庭幸福国运才会昌盛。儒家始终认为家和国是不可分割的,儒家的家国观念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我国陷入危难之时,中华各族人民携手努力,同甘共苦,印证了我国人民热爱祖国、举国同心的家国观念。

(三)焕发儒家文化生命力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儒家向来主张用道德和礼仪引导人们的行为,提升人们的素养,并以此来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儒家学派的思想家不管怎样定位人性的善恶,都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方式来促使人们遵守秩序。比如,孟子虽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也指出,人是需要教化才可以成为尧舜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道德。这里的教化内容既包括能够兼济天下的家国观念,又包括与人相处要和谐友爱的道德观念以及敬爱兄长、孝顺父母的道德伦理。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向来重视礼仪,礼仪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礼”既包括内在修养的标准,又包括外在的行为准则,学“礼”使人们愿意接受儒家文化,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四、结 语

通过对儒家文化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当代儒家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行发扬传承,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人们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价值,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兆明.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哲学研究,2010(4):109.

[2]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1).

[3] 朱晓楠.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3):130.

[4] 陈来.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M].北京:中华书局,2020.

[5] 曾祥耿.儒家文化价值彰显与现代演绎[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4):90.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儒家文化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