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的视觉转译探究
2023-05-30胡汇镏
胡汇镏
摘 要:上元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传统习俗。本文主要介绍唐代上元节中重要的传统习俗及其所带有的精神内涵,通过分析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对视觉转译的重要性,唤醒大众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本文研究传统习俗的视觉转译方式,将传统习俗的精神内涵用现代设计演绎出来,用视觉转译的方式诠释习俗意味,具体的视觉设计内容将成为精神内涵的宣传载体,这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扬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视觉转译;设计应用
一、上元节节俗概况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历史十分悠久。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归为新年的一部分。农历正月十五过后,新年才算真正过完。
上元节也是最早出现祭祀活动的节日。古时,人们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与此同时,人类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为“神”或“天”意,在对生存世界的探索过程中,人们的信仰逐渐形成。“祭祀”作为一种表达对“神”或“天”崇敬最为直接的手段,被人类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并演变成了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长期以来,人类祭祀的主要方式是使用火,古有“燔柴祭天”的说法。后来祭祀逐步形成特定的习俗,祭祀之日的晚间常会举行各类活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会参与。上元节在中国古代节庆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无论男女皆可出游,人们会进行“观灯”“迎紫姑”“百戏”“夜游”“踏歌”等活动,热闹非凡。
观灯之俗从汉代起,汉武帝于甘泉宫献祭太一,从黄昏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结束。在这个漫漫长夜里,灯火都会被点亮,一直持续到天明,观灯的习俗因此流传了下来。到唐朝,这个习俗从皇宫传到了街坊百姓之中。每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之时,各户人家都将火或者灯笼点上,这一天里的每一条街道都灯火通明,十分热闹。
旧俗中紫姑又叫“厕神”。农历正月十五之时,古人把自己的愿望告诉紫姑,默默祈求紫姑实现他们内心的期许,这便是迎紫姑。
在古代,民间表演艺术泛称为“百戏”。百戏秦汉时已有,秦代亦称为“角抵戏”。《玄怪录》记载:“开元十八年,正月望夕,灯烛华丽,百戏陈设。”[1]人们起初扮成各类动物进行游戏,后来演变成舞龙舞狮等大型游乐活动,为节日增加欢乐的气氛。
在唐代,夜游的习俗包括游玩和观灯。由于唐朝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接近傍晚,街上四面鼓声响起,人们被迫返回坊内,否则将会面临逮捕。但是在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宵禁会解除,人们可以夜游。由于宵禁只取消了一天,因此,上元节的夜间出行习俗变得非常珍贵。
踏歌,即“投足以歌”。踏歌是歌舞的化身。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他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中写道:“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2]这里的“赛”是一种迎接方式,以歌舞结合的形式为节日增添气氛。在唐玄宗时期,上元节已经变得十分隆重,人们纷纷前来欢呼助兴,甚至连远在城外的百姓也参与了进来。人们载歌载舞,一同度过最热闹的一天。
二、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对视觉转译的重要性
(一)对传统习俗的延续与优化
我国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已经趋向于日常化与生活化,跟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有一定联系。如今的上元节,人们还是会出门逛灯会体验沉浸式主题街区,或端坐在电子设备前观看节目。传统节日是每一位华人归属感的精神纽带,也是延续中华文明的基本方式。在现阶段的文化传播与交互过程中,将视觉设计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相结合,能够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将民俗元素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的生命力。
(二)实现对传统习俗视觉设计的融合与实践
想要在传统习俗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文化传递,就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习俗进行重新审视与深入研究,将具有积极影响的部分不断转化与完善,以此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求。我们可将传统习俗文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从宏观方向分析传统习俗文化发展进程和动态,分析是否能够适应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新进程、是否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从微观方向分析传统习俗文化的内在含义,分析传统习俗在现代设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对传统习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利用视觉设计领域的平台,再一次把传统习俗文化发扬光大,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习俗相结合,具体表现为影视作品、礼服设计、创意产品设计、宣传海报等。这些创新实践内容对传统习俗的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古典与现代元素充分融合,才能实现传统文化最优发展的目标。
三、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的视觉转译方式
(一)深入考究传统习俗,唤醒大众对传统节日的憧憬
唐代上元节的传统习俗经过发展与整合,形成了以人的活动为主线的新形式。其中观灯夜游承载着古人内心世界精神上的寄托。由于唐代长年宵禁,上元节是唯一一个人们可以在月下赏灯的日子。城内到处都能听到歌声和欢呼声,整个长安城灯火辉煌。满城百姓齐放花灯,漫天彩灯如星辰闪耀,无人不感叹此景。古人所描写的点灯场面在现代影视剧中被一次又一次演绎出来,许多影视剧中的故事都发生在上元节这天。
2019年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图1)播出,以极高的还原度、精益求精的态度、精湛的制作水准,向观众呈现出在上元节这个热闹的日子里,人们是如何度过没有宵禁的时光,让观众真实体会到盛唐时期上元节的热闹氛围。剧中全城百姓出门观灯,就连当朝的统治者也参与其中。剧里除了琳琅满目的花灯与人头攒动的街道镜头,还将上元节中的“百戏”与“踏歌”之俗着重展示在观众眼前。
2022年热播电视剧《星汉灿烂》(图2)当中“上元夜”这一场景为观众们制造了无数的绝美空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男主伫立城楼之上,在那灯光辉煌、人声鼎沸的十里长街之中,只是一眼就被一袭红衣的女子所吸引。冉冉上升的孔明灯之下,女主穿梭在人群之中,漫天的燈火仿佛一瞬间失去了颜色。在这组场景中,不仅还原了观众梦想中的古代盛世灯会,还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精良的画面制作将中国传统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饱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影视剧热度不断攀升,体现出传统习俗文化对观众的强大感召力,这一类的视觉转译创作唤醒了大众对传统节日的憧憬,也增强了大众对中华民俗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二)传统习俗中精神内涵的转化与运用
上元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节庆之一,在人们心中有着特别的情愫。在唐代,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没有人不参加夜游,欣赏上元灯笼。
在上元节这一盛大的节日时,令人眼花缭乱的不仅仅是种类繁多的花灯,还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的精心挑选的华丽衣裳。现代设计师们可从这一传统节日的各个方面取材,通过自我创新,将传统习俗中带有的精神内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通过设计作品展现传统与当代相融合的独特面貌。这也启发了更多设计师关注传统节日、了解传统习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时期的着装成了无数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也顺理成章促成设计师们积极尝试庞大选题创作。
在笔者的服装设计作品《上元印象》(图3)中,以唐代上元节的色彩印象出发,对夜游灯会这一场景进行分析,从百姓夜游中提取灯与火的色调。在服装的色彩上,选择了黑色与赤色系来进行搭配。赤色,乃华夏之正色,在灯会的场景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不论是唐代建筑里时常用到的赤色,还是万家灯火所渲染出的赤色,在上元节这一天都十分鲜明。因此,在其色彩表现中,赤色为主色。黑色,如同长安的黑夜,玄妙而厚重,与赤色搭配是不变的经典。赤色系真丝欧根纱层层递进,如同灯会里涌动的人流。头部采用鱼骨制作四个类似灯笼的造型,并在魚骨上附上网纱,如此一来,“刚”与“柔”便形成了对比,又统一于整体之中。赤与黑象征着明与暗,当灯与火照亮黑夜之时,上元节也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将此场景进行颜色上的提取,以最简单明了的配色来完成设计。
唐代上元节传统习俗对古人来说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寄托,承载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其服装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当代服装设计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参考古人的服装款型与用色,它所流传下来的精神印象,更加需要我们去探究与深思。将传统习俗的精神内涵用于现代礼服的演绎,礼服成为精神印象的宣传载体。我们只有保持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将美好的印象、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且让人有所启发。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大意义。
(三)开发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文创产品
随着新时代的变化,许多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但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制作同质化十分严重,且品质粗糙、材料劣质。有的甚至直接挪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意且不考虑与产品的适配性,无法让大众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元素背后的内涵。文创产品作为现代文化生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重新让大众重视美好传统习俗,使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生机与新玩法。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吉兔纳福纸艺灯(图4),就是将上元节中观灯之俗融入创意产品中的典范。设计师以经典六角形宫灯为灵感,制作成手提式红灯笼,镂空纸雕显得灯笼玲珑精巧,灯笼内部的灯光为绿色环保的LED灯,且为固体冷光源,排除了人们提灯游玩时的安全隐患,将现代科技融入文创产品中,给人以全新的体验感。更为巧妙的是此款灯笼是需要自行手动拼装的,在使人获得手作成就感的同时,还可以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逸趣。这款产品将上元灯节的情感渲染和意境表达充分展现了出来。
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视觉设计中蕴含的习俗文化是设计师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要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在新时期下不断发展壮大。
四、结 语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增长,当代设计师们在进行视觉转译的过程中,应保持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平衡发展,增强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文化底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竞争力与国家软实力。将学习和传承传统习俗,逐步建设成为当代设计师们的设计必修课,促使设计师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将这种认知与设计师自身的创意能力进行巧妙融合,使传统文化表现在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成为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引领者与弘扬者,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牛僧孺.玄怪录·卷十:开元明皇幸广陵[M].北京:中华书局,1962:100.
[2] 李商隐,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卷三(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0.
[3] 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