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3-05-30罗维维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2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职思政课大学生

罗维维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相互促进,与思政课育人价值相一致、与教学内容相融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忽视学生个性化诉求、教师的理论素养不足、教材体系的完整性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以及缺乏制度对课堂的刚性约束是影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制约因素,应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发挥教师主导力量,遵循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立足教材体系,找准融入契合点,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化解制约因素,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高职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181-0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在新征程上,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能够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心中,有助于他们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点燃奋斗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将最新理论成果带进课堂的重任,是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为此,把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各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伟大的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蕴含育人价值,与高职思政课育人目的、教学内容等具有贯通性。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通过多举措,同向发力,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促使大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一、大学生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要性

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相互促进。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个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年龄才19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1922年5月,中国共青团成立,广大青年迅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2017年,灌阳县酒海井发现了一批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经专家科学鉴定,他们死时,最小年龄仅15岁。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青年组成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1800多人牺牲,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青年,33岁的余永流、28岁的吴应谱、23岁的樊贞子、30岁的黄文秀等。从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无数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大我人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一群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来由广大青年先锋锻造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在百年传承中,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当今大学生作为主要的青年群体,正处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这是人生难得的际遇,自觉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本领,实干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接力民族复兴的梦,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伟大建党精神和高职思政课育人价值相一致。高职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推动广大大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敦促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砥砺学生绽放奋斗的光芒,通过不懈奋斗克服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推进民族复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求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将青春之小我融入党和国家的大我之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其次,建党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育内容相贯通。精神与历史相伴而生,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升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形态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延续。这些精神形态背后承载的感人故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再者,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是增强高职思政课时效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时俱进,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用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教育武装学生头脑的重任。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学体现了思政课与时俱进的特点。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制约因素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是必要的、可行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接受和认同直接影响着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效果。高职思政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认同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梳理分析影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思政课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诉求。“0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然而不少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大班教学,照本宣科,难以满足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感染力、感召力,影响了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认同。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不足,教師理论素养事关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要想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教师首先要弄懂弄透精神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当前一些思政课教师尚未全面领会伟大建党精神,难以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有机融合,影响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第三,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影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在完整的教材体系中融入新的理论绝非一件易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准融入的切合点,脱离教材,机械地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建党精神。第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理论的认知认同。部分高职院校出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张皮”现象,为实践而实践的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精神动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第五,缺乏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课堂中难以形成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常态,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往往停留在上级文件要求中。

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学对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需要通过遵循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能力建设,发挥教师主导力量,立足教材体系,找准融入契合点,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等举措,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教学中发挥育人价值和精神动力作用。

(一)遵循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种对是非价值的判定,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有赖于大学生的自主选择。一方面,根据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认知是一个渐进过程,主体先是对认知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但这并不代表认知主体对认知内容接受和认同,在初步认知的过程中,认知主体对内容的必要性、正确性可能会产生怀疑。经过反复认知后,才能形成浅层认知。浅层认知又要经过不断深化才能形成情感认同,最后转化为价值认同。在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有耐心、有目的地进行理论的反复教学,一步一步推进学生对建党精神理论内容从浅层认知向深层认知发展,从情感认同到最终的价值认同发展。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践反复证明,传统忽视学生个性化诉求的教学,仅靠教师的单向灌输难以实现有效融入,甚至还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心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建党精神这一重大理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二)加强能力建设,发挥教师主导力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把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导力量。首先,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正确的政治意识是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前提。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让教师充分认识将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其自觉将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关键。其次,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伟大建党精神是最新理论成果,要传承好该精神,教育者也必须是受教育者。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建党精神的领悟。教师唯有融会贯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深入浅出解读好建党精神。再者,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是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慕课、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弥补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通过研究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而将理论研究转为教学实践指导。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抓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讲好伟大建党精神[4]。

(三)立足教材体系,找准融入契合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应立足课程体系,找准融入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升华。结合建党精神背后承载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丰富概论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做人基本素质的理论课,课程第一章和第二章与建党精神内涵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第三章可以伟大建党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特征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进而激励学生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的建党精神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第四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价值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则可通过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相关内容的专题教学,把建党精神融入教学实践[5]。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知行统一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补充,能够促使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强大的前行动力。首先,搭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体系,避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离。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有利于建党精神成为学生行动自觉[6]。围绕理论教学,明确实践教学要求和目标,加强实践教学设计;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汲取精神养料;最后,搭建好校外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走出去。红色资源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利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英雄故居等考察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如“三下乡活动”“学生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的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7]。

(五)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需要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以确保其有效融入。第一,加强高校党委对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统一领导责任。以学校党委牵头,力促各级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制订具体方案,推进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第二,建立教学督察制度,通过教学方案检查、教学过程监督、学生评教调查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督查方式确保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8]。第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评估体系,调动师生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性。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教师不断深化对建党精神的理解,夯实理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及时奖励在思政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表扬自觉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师生。第四,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尤其是面对新的理论创新时,既要加强教师之间知识、经验、教学等交流,又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集思广益,结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

[2] 习近平. 思政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3] 刘建军. 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8):12-17.

[4] 忻平,姜楠. 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J]. 上海教育,2021(Z2):6-9.

[5] 蒲清平,范海群,何丽玲.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9):1-11.

[6] 石国亮.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青年历史使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J]. 广东青年研究,2021(03):1-13.

[7] 曲青山.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 人民日报,2021-07-08(09).

[8] 刘继红. 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奋斗之志[J]. 群众,2021(15):43-44.

(荐稿人:曾学龙,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高职思政课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