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课堂”赋能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023-05-30朱献梅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梧州市长洲区立足本土实际,通过开展“打卡式”网络阅读、开设“主题式”名师课堂、开展“影子式”跟岗研修、构建“1+N引领式”专递课堂、设立“共享式”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通过“三个课堂”赋能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三个课堂 乡村青年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007-04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而乡村青年教师则是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和希望所在。近年来,梧州市长洲区积极探索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赋能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坚持政策导向,立足区域实际,充分认识利用“三个课堂”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当前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突显了提高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策背景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为推动乡村青年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三个课堂”的应用模式:“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实际,采用网上专门开课、利用互联网推送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020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广西关于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指出,要在全区推进“三个课堂”的建设和运用,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模式,通过专递课堂的区域统筹帮扶、名师课堂的引领教研、名校网络课堂的在线课程供给,实现“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常态化教研模式应用。

上述顶层设计,为我们开展“三个课堂”建设背景下促进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领。

(二)现实背景

笔者与团队成员通过对梧州市长洲区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专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由于乡村学校地处偏远、规模较小、信息闭塞等客观因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青年教师教学和管理任务繁重,自主发展意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薄,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热情。二是缺乏专业引领。乡村学校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新招录或顶岗的教师占比大,教研往往是“单打独斗”,成长过程中缺乏专业引领和骨干教师陪伴,教学水平提高较慢。三是原有的培训理论化倾向严重。乡村青年教师对实践导向的培训需求强烈,而原有的培训对教学理论关注过多,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指引,使得培训与现实教学相差甚远。三是优质资源支持不足。尽管当前互联网教育资源极为丰富,但为基层教师知晓且好用的资源依然不多,本土名师、名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二、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有序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研修

我们基于“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背景,创新研修途径,探索出以“三个课堂”研修为主、其他研修形式为辅的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引领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创新“三个课堂”实施理念,切实提高乡村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信息技術让阅读更为便捷,为灵活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开发了长洲区教师成长计划网络读书打卡小程序,开展“打卡式”网络阅读,组织区域内的乡村青年教师在网络平台写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相互点评交流等,要求教师每天或每周挤出时间阅读,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目前,平台上已汇集了3 000多篇教师的阅读打卡笔记。同时,城区本级研训团队根据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确定研修主题,在QQ群、微信群定期推送相关主题阅读书目、电子书籍、公众号推文等资源,帮助乡村青年教师筑牢专业理论基础。

针对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实践主题教研活动,我们通过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开展跨区域协作网络教研,由研训团队深度挖掘课堂实践在研修中的增值点,构建起“读书分享+课堂实践+辩课评课+模拟展示+基本功展示”五维教研模式,借助同步课堂设备,开展网络互动直播,通过理念引领、示范教学、反思修正、难点突破,上级研训团队与乡村学校开展实时互动,切实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真正推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还须把培训阵地“前移”,将培训置于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场域或真实情境中展开。我们坚持诊断式、生成式实践导向,构建“1+N”专递课堂,即由1名骨干教师担任导师,与“N”名乡村青年教师组成网络研修共同体,通过专递课堂扎实推进校本实践。基于网络平台,我们每学期至少开展两轮师徒协同备课、授课。一方面,乡村青年教师一边当助教一边学习师傅的教育教学技艺;另一方面,师傅指导乡村青年教师开展校本课堂实践,通过指导上课、反思、修正,手把手帮助乡村青年教师站稳讲台。“1+N”引领式专递课堂满足了乡村青年教师实践导向的培训需求,解决了缺少骨干陪伴的问题,促进了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在区域范围内的交流共享,促进乡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三个课堂”教研模式,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引领,名师是区域教育的闪亮名片,他们具备指导教学与培训的能力,能对乡村课堂进行深度研究。我们基于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借助“三个课堂”教研模式,创新开设“主题式”名师课堂,充分发挥区域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乡村青年教师感受名师的思想高度,感悟名师的教学理念,体会名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及课堂驾驭的灵活度,实现“思想感召—理念引领—经验分享—方法传授—实践示范”的目标。

针对理论类、知识技能类培训,我们通过“知识胶囊”、UMU等平台开设线上名师讲堂,乡村青年教师通过点击链接、扫二维码参与学习,主要采用“前置学习+网络学习+线下实践+提交作业或考核”的流程进行。例如,针对“小学英语学科简笔画优化课堂教学”这个主题,研训团队按照以下环节实施研修:首先通过研修坊QQ群推送前置学习文献《巧用简笔画,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相关训练视频;接着名师通过UMU平台录制主题培训视频,将链接或二维码推送到研修坊QQ群,乡村青年教师扫码学习并完成相关练习,获得学分证明;然后乡村青年教师线下开展简笔画训练及校本实践,导师督促指导;最后线下参加城区简笔画优化板书设计考核评比。这种研修方式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多次观看,提高了乡村青年教师自主研修的积极性。其间,研训团队构建以二维码呈现的系列培训课程,后续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持续助推乡村青年教师成长。

(三)调整“三个课堂”应用模块,提高乡村学校的研修实效

名校的优质资源丰富,推动名校优质资源共享,能弥补乡村学校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灵活调整“三个课堂”应用模块,设立“共享式”名校网络课堂,切实提高乡村学校的研修实效。例如,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编排内容零散、缺乏语境和阅读巩固难等问题,我们充分盘活市区的名校资源,建立“共享式”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库,以英语绘本与主教材有效融合为突破口,制作英语绘本阅读精品课程上传至名校网络平台,并通过线上方式指导英语學科乡村青年教师利用上述精品课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其专业技能。此外,还通过专题培训、同课异构等方式,引领部分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乡村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专业能力跨越式提升。

针对“三个课堂”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实施而较少开展实地研修的实际,我们灵活增加了“实地研修”模块,辅助开展“影子式”研修,即“三个课堂”研修坊每年安排乡村青年教师分批到城区、学区内的名校跟岗,称之为“影子学习”,要求跟岗的乡村青年教师像影子一样跟随导师,在导师指导、同伴互助下参与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评课。这个指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集众人智慧、共同进步的过程。乡村青年教师在“线上课堂”与“影子学习”的交互推进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可在教学上获得更大突破。

三、坚持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三个课堂”研训团队支撑和应用方式指导

《意见》提出“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等要求,并强调“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向全方位育人拓展,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以此为指导,我们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1+2”特色研训团队

采用学科整体推进的方式,制定统一的研修方案,明确组织架构及职责,建立“1+2”特色研训团队,即1个牵头团队(教研室联合电教办组成)+2支专业团队(学科专家团队+引航专家团队)。城区教研室为研训牵头部门,电教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二者联合作为城区级牵头团队,承担整体谋划、监督管理工作;组建“外引+内生”相结合的专业团队,学科专家团队由城区教研员、本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核心成员构成,主要承担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引航专家团队由各学区骨干教师及教坛新秀组成,主要承担专递课堂的实施工作。

“三个课堂”研修工作坊依托6个学区,实行1+N联校制(即由1所学区龙头校带领N所乡村学校,组成学区研修管理共同体,制定统一方案,借助“三个课堂”促进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1+N导师制(即由1位名师或骨干教师担任导师,与N名乡村青年教师组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形成“城区+学区+导师”三级管理模式,坚持教师生成内容的实践导向,有序推进“三个课堂”的建设和应用。

为使研修更具针对性,我们的研训团队通过访谈、问卷、课堂诊断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需求。例如,英语学科通过课堂诊断发现本学科乡村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较为薄弱,研训团队便以阅读教学为主题开展研训,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阅读教学相对薄弱的教师以掌握教材的阅读教学为研修目标,阅读教学有一定基础的教师以绘本阅读与教材融合教学为研修目标,二者均安排导师跟进指导,以此提高研训的实效。

(二)激活内需与任务驱动

任务既是压力,又是鞭策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为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我们推出名师成长历程分享会和师德楷模事迹报告会,以榜样的力量唤醒教师成长的自觉,强化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引导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提升教师参与研修的自觉。任务驱动与量化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在具体任务驱动下,乡村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读书分享、撰写教学反思、上研讨课、参与团队展示、参加比赛等“三个课堂”研修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持续引导乡村青年教师向好发展,将参与研修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改进、学生学业质量变化等情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在课堂教学方面,如果仅以是否能上出优质课来衡量乡村青年教师参与“三个课堂”的研修成果,是不够科学合理的。我们以教师课堂教学是否取得阶段性进步来评价其专业技能是否得到提升,如部分乡村青年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比较薄弱,通过“三个课堂”的研修,教师将学到的小组合作方法及时运用到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这一状态的改变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取得阶段性进步的证明。对此,我们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其下一阶段获得新的任务驱动,积极达成新的目标。

(三)提升研修团队的信息化素养

“三个课堂”授课教师要面对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要与助教沟通配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为此,我们开展了“网络课堂授课技巧和语言规范”主题培训,确保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的网络研修取得实效。同时,我们构建由专家、名师组成的优质研训团队,依托“技术+终端+网络+平台+资源”的五位一体课堂,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希沃‘三个课堂设备使用培训”等研修主题,提升培训团队和研修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在线上授课及网络研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小学英语学科采用“研训骨干先行,研修团队跟上”的方法,由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远程给小学英语学科研训骨干做“同步课堂设备使用”先行培训,从设备的使用、账号登录、直播画面的切换,到如何在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进行直播、管理、推送等,让研训团队掌握相关技术,能熟练运用“名师课堂”与乡村学校开展网络教研、1+1同步课堂等实践。随后,乡村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使用同步课堂设备参与研修。

(四)强化宏观和微观网课指导

每学期开学初,城区的引航团队发布申报研修共同体授课计划,牵头管理团队做好分工,开展巡课工作。一方面,城区牵头团队开展宏观网络巡课,记录直播课、实地课堂等的总体情况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召开研训团队会议,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应用成效,确保网络研修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科专家团队与引航专家团队组合进行微观网络巡课,避免理论与实践脱節,按照既定观察维度和评价量表,观察乡村青年教师教学活动情况、学生学习活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将亮点、问题、建议等做好记录,通过网络即时开展集体研讨,提高乡村青年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的实际,引航团队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学区组研修学员的课程安排发布授课计划,城区牵头团队则收集各个学区组的授课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微调,以便做好宏观、微观巡课人员的分工,使授课时间安排相对集中。宏观巡课人员以电教人员为主,除了城区电教办工作人员外,还有各学区信息技术负责人,主要了解各学区、学科中的共性问题,便于互相借鉴学习;微观巡课组由“1名学科专家团队+2名引航专家团队”组成,每一次集中巡课后,通过网络及时反馈亮点、问题、建议等,巡课团队每半个学期进行1次集体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搭建展示平台实现成果输出

所学为所用,所用要推广。我们为乡村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实现研修成果有效输出,主要通过上公开课、教研团队展示、教学技能比赛、评选优课、研修文集汇编等方式,展现乡村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让更多乡村青年教师学习、借鉴。在一年半的研修过程中,长洲区共有53名参训乡村青年教师在研修中成长起来,其中4人获评为城区骨干教师,5人次获城区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24人次获同类比赛二等奖。在长洲区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中,参训教师与导师同台竞技,1人获评为城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同类比赛二等奖;在后期的研修中,有2名参训乡村青年教师成长为培训者,协同导师一起承担网络主题教研培训任务。通过实施“三个课堂”,区域内的乡村青年教师感受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成果是有价值的,从而增强了自我发展的动力,提升了自我专业发展的信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综上所述,“三个课堂”为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式、新路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将信息技术常态化运用于教研、师培、教学等工作,有助于解决因地域等原因导致教师学习受限、专业发展缓慢的问题,让信息技术真正赋能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叶伟.乡村青年教师“扎根式”培训的实践探索:以宁波市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5):62-68.

[2]魏和平,伏蓉.应用“三个课堂”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22(2):15-20.

[3]杨金勇.基于“三个课堂”整县推进教师培训:一种大规模低成本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11):19-2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B类重点课题“‘三个课堂建设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2021B27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献梅(1974— ),广西蒙山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研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英语教学。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教师专业发展
“三个课堂”开放共享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策略研究
“三个课堂”开放共享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策略研究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与三个课堂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