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

2023-05-30王小拥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摘 要:“大思政课”理念的产生既与抗疫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建设密切相关,也为新时代新征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抗疫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示范价值和现实价值。这门新课程基于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实践面临的特殊情况,初步形成了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抗疫背景;“大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的标志性概念。按照2022年8月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思政课”建设已经全面启动。2022年秋季学期,各高校已经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新思想”)课。“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与2020年以来的抗疫斗争密切相关,抗疫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特别是“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成为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思政课”理念与抗疫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

尽管“大思政”“大德育”作为工作格局的说法和做法由来已久,但是,2021年首次提出的“大思政课”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完全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与抗疫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思政课”理念直接产生于习近平总书记与教育界就高校思政课建设展开的互动交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思政教育教学领域的精神标识。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政协委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政协委员林忠钦建议:“要牢牢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更加系统深入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及时融入教材。”习近平总书记说:“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标志性概念。

其次,“大思政课”理念是指导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指南,是指导“新思想”课程建设的方法论原则。《工作方案》首次明确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贯彻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各高校全面开设“新思想”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的重要论述进课程进教材,等等。“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它是破解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

按照教育部《工作方案》的統一部署,2022年秋季学期各高校普遍增设“新思想”课。笔者以“新思想”课为例,探讨抗疫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

二、抗疫背景下“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价值意蕴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伟大抗疫实践深刻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抗疫背景下,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新思想”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抗疫背景下“新思想”课教学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对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新思想”课开展高质量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迈上新征程的鲜明标志,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抗疫背景下“新思想”课教学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价值。“大思政课”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思想”课是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程群的核心课,它对高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示范效应,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具有引领作用。

第三,抗疫背景下“新思想”课教学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对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2022年秋季学期,许多高校进行线上教学,这给新开设的“新思想”课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高质量的网络教学,同时把校园疫情防控的现场转变为“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社会大讲堂,对“大思政课”理念和“新思想”课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三、抗疫背景下“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现实路径

2022年秋季学期既是《工作方案》发布后的第一个学期,也是各地高校全面增设“新思想”课的第一个学期。笔者所在高校在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过程中,针对2022年秋季学期面临的特殊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初步形成了“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现实路径。

(一)面临的特殊情况

作为关键课程的“新思想”课教学必须瞄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创新理论最前沿,这是“新思想”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能否在第一时间向青年学子完整、准确、科学地宣讲和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检验思政课教师是否真正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标准。

2022年秋季学期的课程教学面临着特殊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正常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得不转变为完全的线上教学模式。在此情况下,课程教学难以全面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课堂活动和实践教学因为失去场所而难以开展。其次,就学生而言,在寝室上网课与2020年春季学期居家上网课的情形不同。最后,就思政课教师而言,他们肩负着在线授课和协助校园疫情防控的双重任务,既要挺身而出投入抗疫斗争,又要攻坚克难开展高质量线上教学,用实际行动践行“大思政课”理念。

(二)实施的关键举措

《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和2022年秋季学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催生了“新思想”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一系列关键举措,这些关键举措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线上教学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常规举措

所谓常规举措是“新思想”课程建设通用的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方式手段,无论线下模式还是线上模式都可以采用,常规举措主要有两条。

一是采用教育部统一制作的教学课件授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教育部组织开发和推荐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推动一线教师统一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新思想”课统一课件制作精良,是“新思想”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新思想”课教师应把它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是采用网课平台互动与微信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启发式教学。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是抗疫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课题,互动启发式教学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微信可以掌握大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教师通过网课平台可以主动设置话题,从思想上引领大学生。两者结合将进一步增强互动启发的实际效果。例如,2022年10月中旬郑州疫情爆发之初,笔者从微信朋友圈发现学生中弥漫着对病毒的恐惧心理,于是在给2020级大学生上课时,特意邀请班里的湖北籍大学生发言。他们在2020年早已经历过类似的情形,其亲身经历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疏导作用。

2.“新思想”课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非常举措”

所谓“非常举措”,是指“新思想”课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富有创造性的特色亮点。笔者在2022年秋季学期的“新思想”课教学中,采取了“非常举措”:第一时间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思想”课教学。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在10月17日的网课中,笔者向学生作《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解读》的宣讲;11月7日的网课以《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 前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斗争》为题,既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发扬斗争精神”,又激励学生坚信疫情防控工作必将取得胜利。

3.课程建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未来举措”

所谓“未来举措”,主要是指“新思想”课的实践教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小组探究式校本实践活动。各班学生分小组按照“大方向、小题目”的思路开展探究活动。所谓“大方向”指与课程内容衔接配合的研究方向,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新时代的党代会及中央全会、习近平专题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谋划的大事、新时代伟大变革等。所谓“小题目”指学生小组根据研究方向并结合现实案例自主设置的研究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按照自主选题、开题汇报、成果汇报、论文写作四个步骤开展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持课堂汇报活动,由学生组成评委,班与班之间互评打分。笔者已经积累了组织小组探究活动的成熟经验。2022年秋季学期的小组探究活动因为封校封寝而中途搁浅,新学期可望恢复开展。

二是地方特色型校外调研活动。成熟稳定的校外调研活动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地方各类资源、实践教学基地、调研经费投入。河南各省辖市特别是郑州市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其他各类典型资源,可供“新思想”课开展调研活动。“黄河文化国家公园”郑州规划项目的落地建成,将为校外调研活动带来更加便利的条件。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下大力气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虽然难以保证所有大学生都有参加校外调研的机会,但是从校本实践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调研是完全可行的,這也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标志性创举。

综上所述,2022年秋季学期特殊情况下的“新思想”课教学实践,呈现出“大思政课”的鲜明特色,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有深刻的启示。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把“经师”与“人师”融为一体,在知性和德性辩证统一的意义上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融宣讲家和实干家于一体,在理论性和实践性辩证统一的意义上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把服务精神和斗争精神融为一体,在人民性和党性辩证统一的意义上践行“大思政课”理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3]霍小光,张晓松,朱基钗.砥砺奋进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J].中国人大,2021(6).

[4]田丽,赵婀娜,黄超.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报,2022-05-22.

[5]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J].教育科学论坛,2022(27).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总体思政的理念路径研究”(编号:2021YB0100);河南工业大学社科创新基金支持计划(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Funds Plan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编号:2022-SKCXTD-04)

作者简介:王小拥(1971— ),男,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