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潞王朱常淓琴学史料的挖掘与拓展The Collection and Use of the Historical Data of King Zhu Changfang’s Studies on Qin in Late Ming Dynasty

2023-05-30彭岩

音乐探索 2023年2期

摘 要:朱常淓琴学史料是研究明清琴学发展及琴曲琴谱源流演进的重要资料。展开潞王朱常淓琴学史料的挖掘与拓展研究,一方面可以开拓“朱常淓琴学研究”理论体系,丰富史学、美学、文献学、音乐学等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整合模块化“朱常淓琴学史料”文献群,为当代琴学研究提供一个打通艺术文化和史料典籍的跨朝代、多文体的宏观新视角。

关键词:朱常淓;《古音正宗》;晚明琴学

中图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23)02-0013-07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3.02.002

潞闵王朱常淓(1608—1646),字中和,自号敬一,又称“敬一道人”“敬一主人”,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1618年)闰四月袭封潞王,世称“小潞王”。朱常淓自幼生活于卫辉王府,接受最传统的藩王府教育,民国周庆云称他“风尚高雅,善音律”①。在近四十年的藩王府生活里,朱常淓一心专研文化艺术,在书法绘画、著书斫琴等方面都取得极高成就。朱常淓还是一位成就卓然的晚明琴家,其主要琴学活动集中在他平稳安宁的藩王府生涯之中。朱常淓曾编撰刊印琴学专著《古音正宗》,改进琴制,亲自监制古琴,为后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琴学文献史料及实物资料,是晚明琴学集大成者。

一、琴学史料挖掘

(一)琴论史料

《古音正宗》琴谱刊印于崇祯七年(1634年),是存见唯一一部潞王朱常淓纂集刊印的琴学文本史料。《古音正宗》琴谱装帧精美,版本疏阔,是典型的藩府刻本。《古音正宗》琴谱刊印不久,连年战乱使得该琴谱在明清两代曾经踪影难觅,传世极少,仅在个别相关著述中偶有记载。比如清初琴家汪子晋在《广陵梦记》中记载:“有粤东云姓字在青者,造馆而谒,宛如素好。其寓有明潞藩藏谱一册,出而观之,卷尾有《广陵真趣》一曲。”②还有雷梦水著《古书经眼录》:“《潞藩纂集古音正宗》,不分卷,明潞藩敬一道人撰。明崇祯潞藩刻本。棉纸四册。(琴谱)。”①直到1956年查阜西等人在进行古琴普查时,才在上海藏书家胡公玄处发现了《古音正宗》琴谱的明代刊本。目前,《古音正宗》琴谱收录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合编的《琴曲集成》第九册。(见图1)

《古音正宗》琴谱不分卷,共七册。第一册《弹琴须知》收录琴论文字49篇,包括论述琴之形象的《琴之形象》《琴面诸称》《琴背诸称》《琴背选刻字句》等;论述弹琴修为仪态的《琴有七要》《身有五谬》《琴有十四宜弹》《琴有十四不宜弹》《琴坛十友》《琴有九不祥》《琴有二十疵》《操琴有十戒》《鼓琴有十二欲》《琴有五变》《古人抱琴式》《弹琴须知》《弹琴启蒙》等;论述五音十三徽的《五音申辩》《五音考论》《十三徽论考》《七弦论考》《抚琴转弦歌》等;论述弹琴用指的《指法捷要》《指下五功》《指有五能》《指下十善》《琴有三等》《鼓琴鸣弦法》《手指名号》等;论述琴弦的《选看琴弦法》《上新旧弦法》《打琴弦绳头法》《用弦轸法》《用绒扣线须法》《上琴弦法》等;论述弹琴须知的《放琴坐席法》《挂琴法》《造替指法》《造琴匣式》《弹琴须知》等;论述定弦的《和弦间勾说》《调弦入弄》等;还有历代经典琴论文字《上古琴赋》《上古琴论》《五音统论》《礼乐序》等;琴论部分最后还附有与弹琴谱字指法相关的《勾琴总字母》《手势图》以及《琴式图》等(见图2)。《古音正宗》琴谱卷首还有“大明崇祯甲戌岁夏月潞国敬一道人撰”《琴谱序》,卷尾有朱常淓自撰《古音正宗琴谱跋》。

朱常淓《古音正宗》琴谱中收录的这些琴论文字按照“序”“图”“总字”“曲”“跋”分别排序,包括序跋、释论、诗赋、图示以及前代经典琴论篇章,论述内容涉及琴之形象、指法、指势、手势等。这些琴论文字有些为朱常淓自撰,有些则为前代琴人所撰。《古音正宗》琴谱中的49篇琴论文字,是当代朱常淓琴学相关研究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追溯朱常淓琴论思想之渊源,研究《古音正宗》琴谱中弹琴须知、图式、勾琴总字母等文字的作者、缘起及流传情况,探寻《古音正宗》琴论部分在后世琴谱中的流传等。

(二)琴曲史料

朱常淓纂集刊印的《古音正宗》琴谱第二册至第七册收录琴曲共计49首②,其中第二册至第六册按宫商角徵羽进行分册,一册一音,包括宫音10曲、商音13曲、角音6曲、徵音5曲、羽音4曲;第七册为外调曲目,包括黄钟调、慢商调等,共有11曲。初步研究可以了解,《古音正宗》琴谱中的49首琴曲,可以分为自创琴曲、首录琴曲、转录琴曲3类。根据查阜西先生《存见古琴曲谱辑览》①,《古音正宗》琴谱中《中和吟》《宗雅操》《养生操》《鸾凤吟》等4首琴曲为朱常淓自创琴曲。还有《雁落平沙》《碧天秋思》《悲秋》

《岳阳三醉》《挟仙游》《羽化登仙》等琴曲是首次刊录于《古音正宗》之中,这些首录琴曲在《古音正宗》总收录琴曲中约占比近1/5。另有琴曲

《广陵真趣》(慢商调开指,一段)以及《广陵散》(慢商调神品曲,九段)②,虽在《神奇秘谱》中已有收录,但《古音正宗》琴谱中的《广陵散》减字谱与《神奇秘谱》等琴谱中收录的《广陵散》减字谱两者实为同名异谱。

《古音正宗》琴谱中还有38首琴曲减字谱转录自前代琴谱。其中,第二册(宫音)转录琴曲有《高山》《流水》《广寒游》《阳春》《梅花》《鸥鹭忘机》《冲和吟》《圯桥三进履》;第三册(商音)转录琴曲有《渔樵问答》《风雷引》《清夜聞钟》《扣角歌》《风入松》《赵氏遗珍——亚圣操》《怀古吟》《静观吟》《墨子悲歌》《释谈章》《阳关三叠》《苏武思君》;第四册(角音)转录琴曲有《列子御风行》《苍梧引》《子猷访戴》;第五册(徵音)转录琴曲有《禹会涂山》《樵歌》《关雎》《山居吟》;第六册

(羽音)转录琴曲有《雉朝飞》《沧海龙吟》《汉宫秋》;第七册(外调曲)转录琴曲有《大雅》《秋鸿》《捣衣曲》《庄周梦蝶》《获麟》《潇湘水云》《大胡笳》。《古音正宗》琴谱是明末琴谱上乘之作,亦是明代藩王辑谱派系的最后篇章,它是研究明清琴学发展及琴曲琴谱源流演进的重要资料。

(三)琴制史料

潞王朱常淓还改进琴制,亲自监制古琴。他监制的古琴皆具有统一的规格、制度、材质和编号,史称“潞王琴”。香港琴家沈兴顺在《弦外杂录》一书中总结了真品“潞王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若论潞琴特点,可归纳言之:(一)腹款年序,排列有次。(二)制以定式,尺寸如一。(三)面弧圆拱,逾于常琴。(四) 八宝为灰,断纹隐现。(五)灰厚腹狭,其韵铿锵。”③周庆云记载“制琴数百,编字列写,当时民间不可得。西湖文君彦做其式斫之,远不及也。”④“潞王琴”还被明崇祯帝视为珍品,将其作为御赐之物赐予诸王。周镐《潞琴行》中记载“潞王琴”:“前明潞藩作,中和小篆,填黄金。”⑤可见在斫琴方面,朱常淓力图创新,并且不惜工本、施以重料。他创制的“潞王琴”在当代收藏界亦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朱常淓纂集刊印的《古音正宗》琴谱中收录多达四十余种琴式图例,其中就包括朱常淓改进而成的“皇明潞王敬一道人式”,又称“中和”琴式,其中还附注《中和琴式论》:

是制也,额起八棱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上圆,凤沼下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托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乃成天象,名曰“中和”。⑥

潞王朱常淓所斫制的“潞王琴”数量较多、制作精良,成为明代传世古琴收藏的一大亮点,但是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作伪者仿制“潞琴”。由于“潞王琴”在规格、制度、材质和编号方面具有“腹款年序,排列有次”“制以定式,尺寸如一”等特点,当代“潞王琴”的收藏鉴定一改过去常见的仅以音质音色来区分真伪的错误做法,开始将对琴制琴器、腹款年序的综合考量作为“潞王琴”真伪鉴定的重要指标。

二、琴学史料拓展

(一)琴学史料与明代琴学发展

潞王朱常淓琴学史料不仅仅包括《古音正宗》琴谱和“潞王琴”这些文本及实物史料,还涉及明代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潞王朱常淓琴学史料进行拓展研究,可以从明代琴学发展大背景出发,对其源流演进以及相关琴人、琴史、琴派、琴制等进行整体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明代琴谱纂集刊印整体特点及琴学发展整体概貌。

明代是中国琴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明代琴学史料大多继承了前代琴学文献资料的精华。尤其明初时期结束了宋元以来的连年战乱和外族蹂躏,在帝廷藩府的直接参与下,包括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琴论史料汇典《永乐琴书集成》、南宋琴学类书《太古遗音》等在内的重要琴学资料得以整理汇编并流传后世。

明代很多琴家琴人还尝试自创琴曲,包括藩王宗室、仕宦寒儒等各个层面,代表琴曲有徽王朱厚爝《大明一统》、崇昭王妃钟氏《历苦哀言》、张廷玉《鹿鸣》《将进酒》、沈太韶《和气吟》《洞天春晓》、杨抡《秋声赋》、刘基曲汤海若词《客窗新语》等。刘鹗《十一弦馆琴谱》记载:

前明琴学家多好自制曲,诸王中如希仙之《思夫吟》《涵虚吟》,臞仙之《飞鸣吟》《秋鸿》。又若中州尹芝仙作《崆峒引》《归来曲》《夏峰歌》《苏门长啸》《烂柯行》《参同契》《安乐窝》之类。三山庄蝶菴作《太平奏》《禹凿龙门》《释谈章》《梨云春思》《瑶岛问长生》《早朝吟》《空山磬》《修竹留风》《临河修禊》《八公换童》《云中笙鹤》《钧天逸响》《梧叶舞秋风》《栩栩曲》之类。①

还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古琴名曲,以及前世未见著录之琴曲文字谱,都曾首录于明代琴谱中。比如,除了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所载《流水》《广陵散》等琴曲以外,还有首录于《浙音释字琴谱》的《阳关三叠》,首录于《西麓堂琴统》的《醉渔唱晚》,首录于《杏庄太音续谱》的《渔樵问答》,以及首录于《古音正宗》的《平沙落雁》等。根据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现存明代琴谱约40余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对后世琴曲琴谱的流传影响巨大。

潞王朱常淓的琴学活动及相关琴学史料实物种类并不多,但却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明代琴学的发展状况。比如《古音正宗》收录的4首朱常淓自创琴曲《中和吟》《宗雅操》《养生操》《鸾凤吟》等,曲中既有带歌词的琴歌也有无词琴曲,乐曲结构既有短至三段的琴曲小品也有二十多段的大型琴操,用调则涉及宫、角、羽等。从朱常淓自创曲中可以探寻明代琴人自创曲的制曲法度、调弦用调、题材结构、审美意境,以及琴派纷执、琴歌争议等各个方面。

根据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首次刊录于《古音正宗》之中的琴曲,除了《碧天秋思》《悲秋》《岳阳三醉》《挟仙游》《羽化登仙》,以及后世广为流传的《雁落平沙》等琴曲以外,还有一首极具价值的“潞本”九段《广陵散》减字谱。其与《神奇秘谱》四十五段《广陵散》在段落结构、谱字指法各方面完全不同。“潞本”九段《广陵散》减字谱的面世,对琴曲《广陵散》谱本问题相关研究以及明代琴曲师承渊源、谱本流传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千年以来,古琴制式基本稳定不变,并形成了包括传世名琴在内的一系列琴制文献史料,《永乐琴书集成》中就收录了《田紫芝琴制》《僧居月琴制》以及《琴材》《琴式》《琴徽》等大量琴制相关文献。明代琴人琴家不仅为后世留下大量的琴学文献资料,还亲自参与斫琴,为当代古琴收藏界留下很多珍贵的明代制琴。朱常淓《古音正宗》琴谱中所收录的四十余种琴式图例,以及朱常淓改进而成的“中和”琴式,是研究明代琴制相关史料的重要内容。同时,朱常淓亲自监制的“潞王琴”,制度嚴整、样式新颖、做工考究,是难得的研究明代琴制的实物资料。

明朝结束了自宋金以来多年战乱所造成的文化衰微,以及官私文献资料的损毁与流散。明代从皇室藩府到坊间书社都非常注意琴学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大量曾被束之高阁或流落民间的唐、宋、元琴学史料得到重新收集整理。潞王朱常淓除了纂集刊印《古音正宗》琴谱外,还参与自创琴曲,斫制古琴等。他是晚明琴人琴家的代表人物,其琴学活动及成就可以折射明代琴学发展各个方面,为晚明琴学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本及实物史料。

(二)琴学史料与明代藩王琴学

明代“藩王辑谱派系”包括5部藩王琴谱:朱权《神奇秘谱》、朱权名下的《浙音释字琴谱》、朱厚爝《风宣玄品》、朱珵坦《五音琴谱》、朱常淓《古音正宗》等。《古音正宗》为明代“藩王辑谱派系”的最后一本琴曲谱集,其与前代“藩王辑谱”在曲目选择、记谱方式、辑谱风格等方面一脉相承,转录琴谱中最早见于明初宁王朱权《神奇秘谱》的有《流水》《秋鸿》等17首。《古音正宗》琴谱的资料应该主要是来自明代宫廷藏谱,转录琴曲与浙派琴谱深有渊源,部分转录琴曲源自《西麓堂琴统》《杏庄太音续谱》《松弦馆琴谱》《琴谱正传》《文会堂琴谱》等浙派琴谱。

周庆云《琴史补 琴史续》(卷二)记载的明代皇帝及藩王琴家合计有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怀宗以及宁献王权、衡王厚燆、益王厚炫、郑世子载堉、潞王常淓等,其中潞王朱常淓是该书记载的最后一位成就卓著的明代“藩王琴家”。潞王朱常淓所辑撰的《古音正宗》琴谱以及他监制的“潞王中和琴”,可以说是他在文化艺术上精益求精的产物。朱常淓醉心于纂刊琴书、自创琴曲、斫制古琴等琴学活动,反映出他希望通过超逸雅致的琴学活动来逃避现实政治斗争的愿望。

(三)琴学史料与明代琴谱官刻本

明代古琴减字谱的成熟、印刷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大量琴人琴曲的涌现,都使得明代古琴谱本的刊印远超前朝,古琴谱集印本大量面世。出于不同的目的与需要,历代琴学史料被明代官私各方所重新纂集刊印,形成种类繁多、内容各异的明代琴谱内府写本、官刻本与坊刻本等。根据琴学史料的内容、结构等特点,明代刊印的琴谱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资料汇编类,包括宋元类书与明初汇典《太古遗音》《永乐琴书集成》《琴书大全》等;一是实用教程类,包括“须知指南”与琴曲谱集《西麓堂琴统》《玉梧琴谱》等。

朱常淓纂集刊印的《古音正宗》琴谱就是一部典型的明代藩王内府精刻本,它在选录范本、刻印质量、校勘写版等方面皆为上乘,为后世藏家及研究者所重视。同时,细致分析《古音正宗》琴谱编写体例以及内容结构可以发现,《古音正宗》还是一部典型的实用教程类琴谱。《古音正宗》琴谱前一部分首先收录《琴之形象》《指法捷要》《上琴弦法》《勾琴总字母》等内容,类似于现代古琴实用教程中常见的“弹琴须知”;其后,《古音正宗》按照不同用调,分门别类编排琴曲减字谱,以方便习琴者调弦用调、按谱索指。朱常淓《古音正宗琴谱跋》曰:

第箇中玄韵久已荡然在,拈谱者因筌得鱼,因指见月,然筌岂鱼而指岂月哉。澄而会之,必有协于心,成于政者矣。①

朱常淓《古音正宗》琴谱可以使习琴者按照琴谱内容,“澄而会之,有协于心”,进而达到“因筌得鱼,因指见月”的目的。明代内府写本、藩府官刻本等琴学史料是明代琴学文献史料重要内容,明代琴学通过明初《神奇秘谱》和晚明《古音正宗》等藩府官刻本琴谱的爬罗剔抉,许多古琴经典曲目以及前代民间流行谱本得到传承,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意蕴丰厚的琴学史料财富。

三、琴学史料与当代琴学研究

古琴相关研究题材是当代中国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美学、宗教哲学、古典文献学等研究的重大题材,潞王朱常淓琴学史料也是当代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细致梳理当代琴学研究现状,有很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由查阜西等主持编辑的《琴曲集成》收录有唐代到清末142种琴谱,书中还对所收琴谱之据本提要做了细致阐述,《古音正宗》琴谱被收入其中第九册。另一本由查阜西主编的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是一本包括古琴曲传谱、解题、歌词方面的资料汇典。这两套书是当代琴曲琴谱源流研究的重要资料。

针对琴谱《古音正宗》相关研究,赵春婷著《五本明代藩王琴谱的内在关系及对明代琴学的影响》①《明代琴谱集考》②等对包括《古音正宗》在内的5本明代藩王纂集琴谱进行了整体分析,并提出了“藩王辑谱派系”这一概念。赵春婷还对《古音正宗》琴谱所收录琴曲概况进行了梳理,初步阐明了《古音正宗》琴谱中转录琴曲以及初见琴曲的分布状况与师承渊源。针对琴谱《古音正宗》纂集者朱常淓,杨焕敏《晚明藩王朱常淓著书、刻书对文化艺术的贡献》③、傅山泉《论二世潞王朱常淓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④、马怀云《潞王朱常淓在文化艺术上的贡献》⑤等阐述了朱常淓著书、刻书、制琴等文化活动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指出朱常淓“虽有贤名,实非戡乱之才”⑥,但是他在琴棋书画著书刻书方面,却有所建树。还有李美燕《明潞王琴的文化涵义与审美观念》⑦,从形制特色、声音特质等几个方面对“潞王琴”文化涵义与审美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

针对《古音正宗》所收录琴曲之源流演进,王孺童著《古琴曲溯源》⑧对部分相关异名琴曲进行了梳理;范煜梅《历代琴学资料选》⑨则选编了部分琴曲琴歌跋与解题;马如骥在《潇湘水云及其联想 马如骥古琴文集》⑩一书中,对《古音正宗》首录琴曲《羽化登仙》进行了溯源研究。其他还有乔木著《九嶷琴派两首琴曲之研究》、杨春薇《〈普庵咒〉研究》、李阳《〈平沙落雁〉考》①、黄卉《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考论》②、梁晓镌《琴曲〈潇湘水云〉流变初探》③等,分别对《渔樵问答》《普庵咒》《平沙落雁》《秋鸿》

《潇湘水云》的曲谱源流進行了个案研究,以上研究从各自角度出发都取得了一些引人关注的进展。其他还有彭岩《〈广陵散〉谱本问题之相关研究》以及王德埙《广陵散》琴曲相关研究系列论文④,对包括“潞本”九段《广陵散》减字谱在内的琴曲《广陵散》谱本、指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得出一些令人注目的新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者参考朱常淓等琴学史料,对前代流传琴学资料、明代琴谱官私刻本、琴派琴谱溯源、琴曲打谱演奏、琴学史料汇编翻译等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比如廖菊楝《明藩刻〈风宣玄品〉源流考述》⑤、柯黎《谢琳〈太古遗音〉研究》⑥、

刘硕《从朱权〈神奇秘谱〉看明代古琴谱的传承与演变》⑦等,分别对明藩刻本《风宣玄品》、谢琳《太古遗音》、朱权《神奇秘谱》等琴谱源流进行了探索。还有章华英撰写的《宋代古琴音乐研究》⑧

《古琴打谱之谱本选择及源流辨析》⑨、郭艺璇《绍兴琴派琴谱溯源研究》⑩、赵春婷《从三本明代太监所辑琴谱集看明代宫廷琴乐的演变》,以及荷兰汉学家高佩罗著《琴道》,瑞典汉学家林西莉著《古琴》等。这些成果的相关思路及方法,可以为朱常淓琴学史料的挖掘与拓展,以及当代琴学研究的目标选择及内容界定提供有益借鉴。

朱常淓琴学史料是研究明清琴学发展及琴曲琴谱源流演进的重要资料。研究潞王朱常淓琴学成就及《古音正宗》琴谱源流,梳理廓清它的师承渊源及演变进程,一方面可以开拓“朱常淓琴学研究”理论体系,丰富史学、美学、文献学、音乐学等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整合模块化“朱常淓琴学史料”文献群,为当代琴学研究提供一个打通艺术文化和史料典籍的跨朝代、多文体的宏观新视角;同时还可以反观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变化轨迹,为现当代琴学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为文学、史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哲学提供生动的例证。

本篇责任编辑 钱芳

收稿日期: 2022-12-30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古音正宗》源流谱系之文献研究”(20YJA760060)。

作者简介:彭岩(1970— ),男,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教授(湖南湘潭 411100)。